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顾10年来我国版权著作出版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颁布是一座分水岭。《著作权法》颁布以前,我国版权理论研究只能依据国外的版权法规进行一些纯学术性研究,因此,也使得版权著作的出版带有很大的局限性。《著作权法》颁布后,我国版权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为版权著作的出版开创了新局面。显著的标志是,以阐述《著作权法》为主要内容的著作明显增多,而且出版势头方兴未艾,大有形成新的“热点书”的趋势。然而从整体看,我国目前版权著作的水平还不高,主要反映  相似文献   

2.
翻译出版了大量外国出版著作,对国外出版进行了研究 翻译了多方面的国外出版研究著作 在出版理论方面,这一时期,翻译出版了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的有关出版理论的著作.  相似文献   

3.
段晓林  庄雷 《图书馆》2021,(1):107-111
民国时期编制的目录著作的数量,应不低于1500种。2000年后,文献整理机构及学者收集整理并汇编出版了20余种大型影印文献,收录的原版目录著作超过700种。文章对新版文献的出版概况进行了详细梳理,总结出版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并分析出版趋势,以期对民国时期目录著作的进一步出版整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为隆重纪念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上海图书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于三月十四日至四月十四日联合举办了有关图书资料图片展览。展览会展出从清末到建国以来我国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各种版本与有关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资料,包括中外文图书、报刊等共达一千余种。马克思、思格斯著作的中译本资料按出版年代先后列为:中国  相似文献   

5.
西方史学著作因具有受人关注的题材,又属于专题史、“问题史学”的产物,在我国掀起了西方史学翻译出版的热潮,从而引发了出版业有关史学图书出版的思考。我们既要把社会需求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多元化地致力于我国社会文化的整体构建,又要担负起对外来文化的选择、鉴别、消化的责任,致力于我国社会大众文化对史学著作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陈汉孝同志《刘少奇著作出版概况》一文(载于本刊1990年第4期)对刘少奇同志著作的出版情况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这是件极有意义的事。刘少奇同志是我党杰出的领导人之一,在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写下了大量的著作。我党一向重视党的领导人著作的出版发行,但由于在战争年代,条件非常艰苦,革命著作保存颇为不易,这就为今天了解许多著作的出版情况带来了困难。在此,我把在学习和工作中掌握的刘少奇著作在解放前出版的一些情况写出来,对陈汉孝同志的论文做一点补充,并请各位专家、学者指正。  相似文献   

7.
苏振才 《出版发行研究》2015,(2):109-111,108
藏学是中国地域文化三大显学之一,本文叙述了藏学产生、藏学研究与近现代藏学著作出版的概况,强调藏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重要来源,藏学著作是中国出版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业应当继承藏学文化遗产,继续加大力度保护和抢救藏文古籍文献,弘扬中国藏学的爱国主义传统.  相似文献   

8.
以往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著作出版传播的研究,多采用政治的和理论的模式,更关注意识形态和学术史的梳理.从出版产业视角切入,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出版传播的新图景.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出版传播既与当时的社会思想变动和需求有关,更是不同类型出版机构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些出版机关分别关注马恩经典著作、通俗性著作,遵循出版行业规律,对它们...  相似文献   

9.
一近两年有关知识经济的图书成为出版热点。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近30家出版社参与其中,出版单本书30多种,丛书5套16种。为了介绍的方便,我把它们分为三类,略述如下。(一)翻译出版的国外有关知识经济的著作我国出版的第一部知识经济图书:《以知识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出版史的发展概况如何分析?可划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代表性著作?近年来取得了哪些进展?目前还存在什么问题?怎样进一步深化出版史研究?本文拟就如上诸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求教于方家。一、历史的回顾中国是世界上出版事业最先发达的国家,然而,有关出版史的研究还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问。从清末至今的一百年间,出版史研究可以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每阶段又可分为三个小的时期。  相似文献   

11.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决定从1980年起,逐年编印《中国出版年鉴》。协会秘书处已于最近组成《年鉴》编辑组,拟定了编辑工作计划,并已开始向全国出版部门进行组稿工作。《中国出版年鉴》是记录一个年度出版工作概况的资料性工具书,它不仅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全国出版工作的情况和成就,为各级出版领导部门掌握情况、总结工作提供基本资料,而且可以从出版工作这一侧面反映全国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建设的成就,反映我国著作界的学术水平。从长远来看,也是积累文化出版史料的一项基本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著作是20世纪我国最有影响力和出版数量最多的著作。关于毛泽东著作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出版情况,包括各种著作的初版时间、版本的考证和传播的情况等,已有不少专家作了专门研究和论述。本文仅就1949年至1982年期间毛泽东著作出版工作情况(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汉文版为重点),作一历史的回顾。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的苏联出版物中,弗·伊·列宁著作的出版数量是惊人的。同时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列宁著作被广泛翻译和出版,包括全集、文集、单行本等各种版本,其出版数量也是可观的。我国翻译出版列宁著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年代初,是同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出版工作联系在一起的。建国以后,列宁著作的翻译出版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1984年,继《列宁全集》中文第一版以后,我国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由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译的《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开始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一版是以俄  相似文献   

14.
有关邓小平的著作十年出版三百种逾亿册 近10年来,仅邓小平本人的著作就出版了近30种,发行逾亿册。其中《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一年来,已发行了2400多万册。英、德、意等国也分别出版了《邓小平文集》、《邓小平著作集》、《邓小平选集》等。研究邓小平思想及生平的图书近年来  相似文献   

15.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在我国图书馆学专业著作出版中一直处于数量第一的地位,是我国图书馆学专业著作出版的核心出版社。文章以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三十年图书馆学著作出版为例,以十年为一个时段分析了我国三十年来图书馆学研究的内容分布与研究特点,并就作者情况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出版年鉴》是介绍中国出版界基本情况的大型资料性工具书,每年出版一本,主要内容是反映一个年度全国出版工作的概况和主要成果,介绍内容较好的图书,提供有关图书、报刊的统计数字和参考资料。《中国出版年鉴》1981年刊分设:专论、出版纪事、优秀作品评奖、全国出版概况、出版工作评述、  相似文献   

17.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昌盛,典籍浩繁丰富。作为积累、传播文化的出版活动也源远流长。大量的特别是早期的出版活动文献资料散见于古代典籍和图书之中。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很少有人进行系统地收集、整理、编纂,有些尘封已久的珍贵资料已经散失,十分可惜。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曾出版了一些有关中国出版史的著作。出版史家张静庐曾辑注了一套《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料》共八册,至今仍然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出版史的重要参考书。然而,相当长时间,却少有这类著作出版。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出版事业的繁荣,出版理论的研究也出现了活跃喜人的…  相似文献   

18.
张教授从国外带回一部刚出版不久的科技著作,同事们认为这是一部很有价值的著作,建议他翻译出来,在国内出版。张教授曾听人介绍过我国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条第(五)项明确规定:著作权人享有的权利包括“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即以复制、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或者改编、翻译、注释、编  相似文献   

19.
据不完全统计,1949年至1979年的30年间,我国公开出版的编辑类著作还不足10种,而1980年到1999年,随着我国出版业的迅速恢复发展和编辑出版研究的普遍开展,各种编辑类著作的出版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20年间出版的编辑类著作已达  相似文献   

20.
今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纪念日。三十多年来中国大陆对孙中山的研究著作和资料出版的概况如何?本刊特发李侃、陈铮同志的述评,以供学术界和出版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