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调包括主音和调式两个要素,识别乐段的调关键在于识别调式。而识别调式,在多数情况下仅仅依据音阶的结构是不够的。因为有很多调式,它们的音阶结构完全相同,这时还需要以旋律的进行特点为依据来区分调式的两大类别,若是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调式体系,则要依据对偏音用法的合理性的分析,才能识出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2.
<正> 民族调式较之传统大小调更丰富、更多样、更灵活。学生在学习中困难也较多,部分学生甚至到了整个学习阶段结束。仍感把握不住,其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是识别调式能力差。究其原因,自然是“教”与“学”双方面的,然教师如何引导、启发学生从“一个结尾音定调式”的简单、片面的思想方法中解脱出来,或从一开始进行该项内容教学时就比较注意预防这一简单、片面的思想方法在学生头脑中可能产生?  相似文献   

3.
调性分析是基本乐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的基本功.怎样使学生更快速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调性,是一个摆在基层教学工作者面前的突出问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根据调号出现的规律和同主音大小调式的比较,以及调式Ⅲ、Ⅵ、Ⅶ级的特点,我总结一些公式,可以直接判定和声及旋律调式.  相似文献   

4.
由于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拥有自己民族特色独特结体的民族调式体系。西洋大、小调式可以用明亮与暗淡一言以蔽之。我们的民族调式如果仅以明亮和暗淡两种划分,难免感到简单勉强。就算是西洋大、小调式,西方作曲家也认为随着调式主音在不同高度的改变调式色彩也在改变。  相似文献   

5.
皖西民歌作为大别山民歌的重要分支,具有鲜明的音乐特色:不论是山歌、小调,还是号子、诵词,音乐的节奏和速度都比较自由;在调式使用方面,最常见的为五声徵调式,其次是五声羽调式,再次是五声宫调式,商调式使用较少,而角调式几乎没有,六声及七声调式也很少见;在音高变化和音量处理方面,皖西民歌的各个支系皆有不同。这种音乐本体特征的形成,主要是受皖西民歌发源地和主要流传地的地域特征影响。  相似文献   

6.
音程和中国民族调式是基本乐理课程学习中的两个重点教学章节,然而音程中音数的得数和中国民族调式音阶的写作却一直因推算难度大、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而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实例论证,现推导出的音数计算公式及应用于中国民族调式音阶写作的"搭桥"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效率,同时这种新式推算方法在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方面也展示出了一定的优势性。  相似文献   

7.
歌曲《绒花》是电影《小花》插曲.歌曲情感直朴、率真,音乐材料简约,音乐形象鲜活.主要采用了以中国五声调式为框架的七声民族清乐调式和雅乐调式交替.歌曲两个乐段均采用了同主音民族调式交替,又有西洋曲式结构特征,有着浓郁的中国民族风格与韵味.歌曲在电影特定场景中恰到好处地出现,突出表现了女主人翁何翠姑坚毅、高尚的品格和勇于献身的美好心灵,也极大地渲染和提升了影片的气氛和内涵,对剧情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与欧洲两种文化的调式系统来看,他们的动力空间与层级是不同的.欧洲经由古希腊-教会调式,发展出以功能性为主导的调式体系.调心中心如同引力中心,将属功能、下属功能的和声依次按层级吸引,有着三维立体的深度.直到十二音体系打破了这种中心引力功能关系,达到每个音平等的悬浮状态.中国的民族调式自来是以中心音为核心,其他以正音...  相似文献   

9.
关于民族调式的问题诸多乐理书中都有很详细透彻的说明,笔者就其记谱法及判断方法作一些分析。民族调式(无论五声、六声、七声调式)在记谱法上可能常会出现调式与调号不相符的情况,尤其在乐曲调性发展变化之处,因此会出现“假调号”的现象。例1:从上面三个乐谱可以看出,旋律是相同的,但调号各不相同,会不会因为调号不同而调式也不同呢?当然不是,它们的调式是相同的。这是五声性旋律的例子。例2:这也是三个旋律基本相同但调号不同的例子,只是个别非重要音级因调号差异而略有不同,但这不影响整体调式特征,这是七声调式的例子…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充满东方神韵的亚洲音乐。教学目标:1.让学生接触亚洲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音乐,初步认识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民族风格。2.初步了解印度的西塔尔、日本的都节调式和印尼的佳美兰音乐。3.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教学重难点:1.印度音乐的独特风格;2.日本都节调式的构成。教学方法:直观感知、启发诱导。教材分析:1.西塔尔是印度特有的一种民族乐器,其造型修长俊美,琴体为木制。有4-7根琴弦,十八格弦品,音色柔美,娓娓动听,对表现印度音乐中如泣如诉、婉转曲折的旋律必不可少,印度人认为西塔尔是…  相似文献   

11.
视唱练耳听觉训练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为调式调性的听觉训练,本文主要论述如何结合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选用该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作为听觉训练的素材,进行调式调性的听觉训练,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中的调式调性的听觉分析能力,增加他们对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及音乐风格的了解,丰富音乐阅历.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门具有较强技术训练特点的基础课程,视唱练耳还必须同时联系到艺术情趣,进行理解的分析.这是对乐谱的另一种深层次的理解.掌握音乐知识是基础,深层次的理解是目的.没有表层的掌握也就谈不上深层次的理解.随着程度的提高,还要引导学生在更多深层方面的理解,包括乐感的引发,风格的把握,调式、调性的感知,对乐曲的情感形象的表现等等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13.
<正> 本校学报今年第二期发表了题为《识别五声调式歌曲的调的奥秘》一文(以下简称《奥秘》)。我们认为文中有些基本概念模糊,有些提法欠妥,为此提出来与作者商讨。 一、调的标记应包括主音的标记和调式的标记 调——就其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相似文献   

14.
正音阶是钢琴演奏中的八大技巧之一,在钢琴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多数学生认为音阶练起来枯燥乏味,而且练了很长时间效果也不显著。殊不知,我们在钢琴学习过程中,接触最多的曲谱都是由大小不同的24个调式组成,音阶同样属于这24个大小调式,掌握了音阶不仅可以熟练键盘的位置、掌握全部的调式、调性,还能提高视奏能力。此外,中级程度会有大量的音阶出现在练习曲和乐曲中,技术性很强,训练好弹好音阶,就是为解决练习曲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音乐中,调式是组成音乐的音高基础,是音乐创作思维的基础依据。乐音体系中高低不同的乐音必须通过调式的选择与有机组合才能在具体音乐作品中显示出明确的表现意义,所以调式是音乐表现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调式产生于人类的音乐实践,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民族与国家中,按照不同的方式逐步发展形成的。所以不同民族的音乐在调式方面既有共性,也各有其鲜明的民族特点,调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音乐的民族风格。因此,调式的类别也必然是多种多样,非常丰富的。在中国当代音乐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主要有两大调式体系:…  相似文献   

16.
巴赫<371首四声部众赞歌>中的和声处理体现了调式调性与和声调性两种调性体系的结合,即:众赞歌旋律是教会调式体系的,而和声却是大小调体系的,这两种体系的结合是<371>的最大特色.巴赫运用功能和声处理众赞歌旋律的主要手法是,将教会调式的特性音和Ⅶ级音处理为大小调体系的其他音级,将教会调式的主音在功能和声中处理为同调结合和异调结合.  相似文献   

17.
民歌是最古老的艺术艺术形式之一,源远流长,浩如烟海。它是经过世世代代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在劳动中集体创作,在实践中不断修改、提炼而流传于后世的。南阳民歌丰富多彩,故有“音乐之乡”之称。南阳民歌的调式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区域以及传统等特征,而且对于曲调的结构形式、风格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南阳民歌的调式属五声调式。其中也包括有五声性的四声、五声、六声和七声调式。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湘南学院120人为被试,探讨乐曲的拍子、速度和调式不同,对大学生情绪有何影响.结果显示不论调式大小、拍子类型,乐曲的速度时大学生情绪的影响非常显著.快速的乐曲大多数导致大学生的正性情绪,慢速的乐曲易于诱发大学生的负性情绪.但乐曲的调式和拍子对大学生情绪影响的主效应不显著,乐曲的速度对大学生情绪的影响非常显著.乐曲的调式和拍子对大学生情绪没有显著性的影响,但与速度结合时引起的情绪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音乐要素渗透下的小学音乐节奏教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设计更多适合的训练任务,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学科能力。如旋律分辨、曲调切入、和声运用、调式构成等训练,能够为学生把握音乐节奏提供助力。因此,教师要整合与优化教学设计,从旋律、曲调、和声、调式、音色等角度,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统称为转调的调式交替和调性转换,由于转调的性质不同,转调的长度不同,实际上转调的形式也有各种各样。如果再细分的话,不改变音列的转调为调式交替。一般有两种交替形式:1.乐句之间的调式交替:如《送你一把泥土》(涂敏恒曲)中的前两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