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大批工程创新人才。在培养学生具有牢固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以满足各类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分析多年来零部件测绘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当前国内3D打印的人才需求,将3D打印技术融合到零部件测绘实践教学中。教学实践表明,将三坐标测量仪及3D打印技术应用到零部件测绘实践教学中,教学内容层次分明且丰富,教学手段得以革新并能紧跟行业需求步伐,在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创新工程实践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2.
3D打印技术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型技术之一,对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各地的中小学也在逐步以各种形式开展3D打印课程,用于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文章基于戴尔的"经验之塔"、杜威的做中学、DIY思想以及项目式学习的理论与方法,设计出中小学3D打印课程的具体教学模块及3D打印课程的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实践,以期为3D打印课程的建设与研究提供参考,为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建设开放型创新实验室 培养创新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高等院校在本科教育中更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验室开放式教学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围绕实践能力和创新人才培养,以建设开放型创新实验室为基础,介绍我校在开放型创新实验室建设、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建设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应对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新工科建设成为了工程教育改革的新目标与新要求。在新工科背景下培养起来的学生必须具备牢固的基础知识和过硬的基本技能,适应社会和国家的需求。以3D打印技术教学为主要探究对象,阐述了新工科背景下3D打印技术应用于本科教学实验室建设中的课程体系构建、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以及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构建了新工科背景下的3D打印实验室蓝图。基于新工科背景下的3D打印技术教学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得学生能够在试验中运用自身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3D打印技术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关注的焦点,逐步应用到各行各业。3D打印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能够架起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创新和创造力。但对比国外,远未发掘出3D打印技术在教学中独有的激发创新应用的能力。本文利用3D打印技术,研究构建一种创新教学实验室,根据实际教学应用,分析了3D打印创新教学实验室在教学中的作用,提出了全新的基于3D打印的创新教学模式。3D打印创新教学实验室将会成为教学创新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3D打印技术是一种结合多种高新技术于一体的增材快速成型制造技术,以3D打印技术为平台的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的实践教学形式正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采纳。阐述3D打印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和作用,介绍3D打印实验室的建设,基于3D打印实验室开展三种形式的3D打印实践教学应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1):159-162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构建了适用于3D打印实验室的开放教学体系。对3D打印实验室的开放内容、教学方法、运行模式等进行了重点研究。3D打印实验室面向全校学生开放以来的实践表明,3D打印实验室层次化的实验内容设置,有利于学生逐步提高自身能力;任务教学法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综合考量下的成绩评定,有利于学生实验成绩的科学化与合理化;网络化的实验预约,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该文分析了当前高校教学在适应"新工科"多维度、多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现状与问题。依据3D打印技术的前沿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特点,探索"课堂—实验—科创"三位一体的多维度教学模式,在教学体系建设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实践证明:3D打印前沿学科的多维度教学模式能较好地满足"新工科"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要求,对于激发大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和提升其科创能力具有积极作用。该教学模式与实践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可为"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材料类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借鉴MIT、欧林及国内高校经验,提出新工程人才知识思维、个人品质、领导才能三维能力内涵,从"平台+模块+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应用+综合创新"三级能力培养体系、实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多元化实践活动、实践基地建设、机制与保障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二段式毕业实习、未来E星计划、综合竞赛实践模式,建立无线产业众创空间、校企协同实习基地、虚拟企业实验室、创新创业教学中心等平台,形成一套依托政府产业学科优势开展电子信息类创新创业工程人才培养的多层次、模块化、研究性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3D打印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创新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基本的介绍,结合机电创新实验室学生实践活动的实际经验,对创新实践活动中,3D打印技术应用面对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列举和分析,对3D打印机选型、环境及参数设置、零件摆放及常见的翘边和堵料等问题,提出了一定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3D打印课程对培养学生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当前3D打印课程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欠佳等问题。基于新时代融合发展背景,探索提出课标引领下的标准化创新教学、融合多元素的弹性式创新教学、问题导向式创新教学、数字化信息化创新教学、多元平台应用创新教学、以赛促学挑战式创新教学等实践举措,综合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3D打印技术主要采用的理念就是"设计就是生产",而将3D打印技术运用至教学过程中,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层次地体验学习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联系学科的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如何通过3D打印教学提升学生的创意能力。  相似文献   

13.
针对独立学院园林专业教学的课程内容、课程设置和学生实践能力等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教学实践,提出通过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围绕能力培养、调整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措施,对独立学院园林专业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3+1"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校企合作的模式之一。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提出了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塔型"框架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详细论述了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3D打印技术作为在全球爆发式发展的快速成型制造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引入到我国的教育教学中,这一技术的应用也为制造类、材料类专业的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理念与思路。本文针对3D打印技术课程特点及现有的教学问题,提出优化传统教学的创新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思维创新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项目以通信工程专业为例,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进行较全面的研究,包括:合理制订培养计划、优化课程体系结构;精品课程建设模式探索;大学生心理特征研究与学风建设等内容,并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点研究。通过完善专业实验室、学生创新实验室与科研实验室的建设,增加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比例,建立大二、大三学生进入学生创新实验室与科研实验室制度,为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条件;制订了"3+1"校企联合培养方案。形成以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学生科技创新、校企联合培养、毕业设计为系列的、相互衔接、逐层递进的完备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文章围绕卓越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着眼于夯实基础实验教学,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强化校企合作的实训教学,启迪科研创新思维,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方面,构建了"基础性实验-专业性实验-综合实训-创新创业"的多层次化、多模块化的"大实践"实践教学平台,从多方面和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实习是新工科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学生的重要实践环节。阐述了当前高校实习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近几年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所做的生产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从国家、省、校3级基地建设,认识实习、实践实习及毕业设计实习3个层次开展实习,校企联合,实施3年在校、1年企业的"3+1"人才培养模式,从教师培养、专业学生社团建设、仿真技术应用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习实践教学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实践表明,该途径与方法可提高实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应用型人才,在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了"技师式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模式。阐述了确立"技师式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依据。在分析校企合作的背景、必要性以及合作模式的基础上,采用"校企合作,共建、共管、共享"的模式建立CNC实验室;明确了实验室的功能、要求与特点。最后从学生能力培养、实践教学、社会服务与科研合作等方面给出了建设成效。该模式是一种学校与企业双赢的合作模式,受到了教育部专家及众多高校的一致认可。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3D打印技术原理及其在实验教学中应用优势基础上,从课程特点、行业需求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等方面论述石油工程专业开展研究型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并提出研究型实验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及实施效果。实践结果表明,石油工程专业研究型实验教学新模式可提高学生实验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对于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