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针对目前传统3D打印实验室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以校企共建3D打印实验室模式为基础,探讨在"新时代、新师范、新工科"背景下实践教学的新方向、新思路。将培养创新性应用型本科人才作为改革目标,从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目的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高校在3D打印研究、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机制、优化学科建设布局、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及创新校企办学路径等方面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该文分析了当前高校教学在适应"新工科"多维度、多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现状与问题。依据3D打印技术的前沿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特点,探索"课堂—实验—科创"三位一体的多维度教学模式,在教学体系建设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实践证明:3D打印前沿学科的多维度教学模式能较好地满足"新工科"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要求,对于激发大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和提升其科创能力具有积极作用。该教学模式与实践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可为"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材料类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1):159-162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构建了适用于3D打印实验室的开放教学体系。对3D打印实验室的开放内容、教学方法、运行模式等进行了重点研究。3D打印实验室面向全校学生开放以来的实践表明,3D打印实验室层次化的实验内容设置,有利于学生逐步提高自身能力;任务教学法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综合考量下的成绩评定,有利于学生实验成绩的科学化与合理化;网络化的实验预约,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制造业对3D打印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非常庞大。从职业教育角度分析了目前3D打印技术应用于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将3D打印技术融入传统制造类专业的实训教学,让学生在面向生产、面向制造的职业技能训练中学习3D打印技术并应用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以融入3D打印技术的产品开发与模具设计实训教学为例阐述了上述方案的实施。实践证明实训与企业岗位需求相结合,对于培养具有3D打印技术又能应用于专业制造领域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3D打印技术是一种结合多种高新技术于一体的增材快速成型制造技术,以3D打印技术为平台的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的实践教学形式正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采纳。阐述3D打印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和作用,介绍3D打印实验室的建设,基于3D打印实验室开展三种形式的3D打印实践教学应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机械零部件测绘课程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剖析,根据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新工科背景下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提出了机械零部件测绘课程创新教学思路。笔者将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化设计技术、三坐标测量技术、3D打印技术等新内容引入课程教学中,创新教育方法,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同时结合高质量的有效评价机制,将枯燥乏味的机械零部件测绘内容与业界最新的技术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进而提出培养多元化、创新型现代机械类技术人才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工科"建设的提出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传统实习教学模式的改变势在必行。近年来,3D打印技术正在迅速崛起,并将成为未来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3D打印技术作为一项较新的技术,能够更好的适应新模式的教学,因此本文针对3D打印实验室,借助微信平台实现开放式实习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达到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3D打印技术近几年迅猛发展,如何有效利用这项先进的技术,促进工程图学的教学,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成为目前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探讨了3D打印技术在工程图学课程授课环节不同阶段的作用,并结合新的本科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制定基于3D打印技术的实践课程安排,力求通过3D打印实践环节的加入提高学生空间想象与构思能力、机械产品构型设计与图形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设计制图能力、机械零部件精度设计初步能力。本研究对于工科高校培养创新型、能力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工科理念下,按照“与当前工业主流技术相衔接”的原则,结合3D打印技术的原理及特点和工程训练实践教学的宗旨,提出将3D打印实践教学与企业产品研发流程相结合的教学组织模式。首先,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建模和设备操作能力为目的。其次,根据工程训练实践教学的宗旨,结合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具体产品设计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设计创新。最后,打印出符合设计要求的实体模型。让学生体会从设计理念到设计过程,从概念设计到成品加工的过程,达到增强学生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家提出的新工科建设计划,结合国家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通过对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如何开展综合创新实验的研究,总结分析了目前高校机电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实验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原则。依托多学院现有实验资源和先进实验器材的配置,构建了新工科机电创新硬件平台。通过实验室交叉联合运行机制,设计开放性创新实验,开放实验室,建立教学评价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培养在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实践教学中为国家储备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逆向工程与3D打印技术"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培养医学院校学生的医工结合的能力。以项目为驱动将知识点融入项目中进行教学,采用计算机软件操作、实验设备操作等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医学领域相关的逆向工程和3D打印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技能,为现代医学培养医工结合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实施,对高校人才的培养形成了新工科建设理念,如何适应新形势、新常态下的人才需求成为当前工程训练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分析国内3D打印人才缺口及高校3D打印工程实践教学的现状,提出各高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除了注重教学的序列性,更要注重教学的层次性,让人才培养模式做到循序渐进、层次分明,从而引领增材制造行业有序发展,带动整个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刻影响着高等工程教育的未来走向。针对面向工程应用的普通本科高校存在学生学习能力较差、缺少应用实践,同时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之间存在巨大差距等问题,对新工科背景下软件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研究与实践,提出“厚基础、窄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产业与技术的最新发展、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引入教学过程,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落实科教结合、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模式,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加强大学生科技园建设。通过南阳理工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的教学实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软件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工程教育开放融合的新生态,从而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办学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3D printing technology is a powerful educational tool that can promote integrative STEM education by connect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of science concepts. Yet,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3D printing technology in formal educational contexts is extremely limited. This study engaged preservice elementary teachers (N?=?42) in a 3D Printing Science Project that modeled a science experiment in the elementary classroom on why things float or sink using 3D printed boats. The goal was to explore how collaborative 3D printing inquiry-based learning experiences affected preservice teachers’ science teaching self-efficacy beliefs, anxiety toward teaching science, interest in science, perceived competence in K-3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science standards, and science content knowledge. The 3D printing project interventio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articipants’ science teaching anxiety and improved their science teaching efficacy, science interest, and perceived competence in K-3 technological and engineering design science standards. Moreover, an analysis of students’ project reflections and boat designs provided an insight into their collaborative 3D modeling design experiences. The study makes a contribution to the scarce body of knowledge on how teacher preparation programs can utilize 3D printing technology as a means of preparing prospective teachers to implement the recently adopted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standards in K-12 science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5.
新科技与产业革命对工程科技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传统电气专业留学生的培养模式亟待改革和创新。文章基于三峡大学电气工程来华留学生个体特征和跨文化差异性,提出基于专业大类/平台培养的电气工程留学生培养新模式,以培养出多元化、创新型工程人才,提高国际化教育水平,适应新工科背景下国际化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16.
构建新型工程实践平台强化工程能力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特色、培养模式和教改实践的研究,发现强化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是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为此实践能力培养实行从课堂教学到实践性教学环节不断线的教改思路,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建立比较完整的勘查技术与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工程师素质的培养。通过搭建新型工程实践平台,系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本技能,为满足本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奠定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工科的教学理念要求培养具备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新型工科人才,而高校实验室作为在校学生最重要的实践场所在新工科人才的培养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实验室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总结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给出一规划、二建设、三管理的"三步走"建设方案,并以西北工业大学测控与综合仿真实验室建设为例对方案进行详细解读。实际的教学与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案的提出能够为高校在新工科时代背景下的实验室建设与改革创新提供有益参考,从而有效提升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土木工程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带动了新型土木工程材料及工艺的迅速发展.当前"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更新缓慢的问题,导致学生对建材试验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实际的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基于新工科发展背景,融合OBE理念,从五个方面提出了若干改革创新举措:将新型土木工程材料和实验技术与...  相似文献   

19.
文章详细分析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软件工程教育产生的冲击,详细分析了如何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寻找科学的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软件工程教学的改革,有效促进高校对软件工程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期为我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