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一个犹太人家庭。大学在瑞士求学,以数学和物理为专业。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且还是一位造诣很深的音乐家。爱因斯坦从小随母亲学习文化和小提琴,虽然他反应迟缓、沉默寡言,但当他一接触到小提琴时,就不知疲倦地把全部精力贡献给了音乐。6岁那年,小爱因斯坦  相似文献   

2.
爱因斯坦     
1879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的乌尔姆。小时候,他学东西并不快。但在14岁的时候,他竟然自修完了教科书中的高等数学。1905年,爱因斯坦创立了他的相对论,这一理论震惊了整个科学界。科学家们懂得它的价值,爱因斯坦也因此获得了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希特勒开始在德国执政后,爱因斯坦遭到了迫害,被剥夺了德国国籍.不得不离开德国。1940年,他在美国获得了终身教授席位。爱因斯坦爱好音乐。他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小提琴手,业余时间,经常拉小提琴自娱自乐。爱因斯坦并不看重金钱.他曾经拒绝了  相似文献   

3.
爱因斯坦不仅是世界上著名的科学家,而且也是一位音乐的挚爱者。他的小提琴、钢琴的演奏水平都很高。音乐与他科学上的伟大发明是密切关联、相辅相成: 音乐是爱因斯坦学习科学的引路人。他幼时被认为是个迟钝儿,功课经常不及  相似文献   

4.
少年时代 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西南的乌耳姆城,一年后随全家迁居慕尼黑。爱因斯坦的父母都是犹太人,父亲赫尔曼·爱因斯坦和叔叔雅各布·爱因斯坦合开了一个为电站和照明系统生产电机、弧光灯和电工仪表的电器工厂。母亲玻琳是受过中等教育的家庭妇女,非常喜欢音乐,在爱因斯坦六岁时就教他拉小提琴。  相似文献   

5.
哈哈……别这么说,耐心点教他嘛!你的理解能力怎么这样差呀!玛丽,你再给我讲一遍吧!爱因斯坦在家里是最高兴的,因为妈妈能教他拉小提琴。爱因斯坦小时候理解力也很差,别人都说他是个“迟钝的孩子”。当时犹太人被认为是杀死基督的人,所以人们啊,真可怜!都排斥犹太人。在小学念书时,因为父母是犹太人,所以同学都不跟他好。父亲和叔叔能教他学数学。爱因斯坦就这样渐渐地对数学和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爱因斯坦进了瑞士一所工科大学。好,我就研究物理学吧!大学毕业后,他留在瑞士,一边在伯尔尼市专利局工作,一边继续从事研究。这一研究,开辟了…  相似文献   

6.
日前在图书馆我无意间发现了《莫扎特教育风暴》一书,出于对音乐教育事业的热爱,我细细地品味了起来……爱因斯坦,这位爱拉小提琴的美国人在他的自传里写道“:我一生的事业得益于童年时期的音乐训练”,出乎意外的是,作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他一度是一个学习成绩一塌糊涂的“笨孩  相似文献   

7.
艾欣 《小火炬》2014,(6):26-28
如果要问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是谁,大家恐怕都会亳不犹豫地说:当然是爱因斯坦!他小时候曾是个“笨孩子”,直到三岁才会说话,在学校被嘲笑为“不爱说话的小老头”;他总是不修边幅,在一堆堆的书本和稿纸中埋头演算;他热爱诗歌、小说和音乐,拉得一手绝妙的小提琴;他不是一位十分称职的丈夫和爸爸,但他对亲人怀着一份细腻而深沉的爱……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 ,让学生学会陶冶高雅情趣的四种方法 ,并逐步提高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和陶冶高雅情趣的自觉性 ,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重点】丰富文化生活 ,是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途径。【教学难点】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与强烈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录音 )提起爱因斯坦 ,同学们一定会说 :“我知道 ,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创立了玄妙深奥的相对论。”其实 ,在生活中 ,他也是一位非常乐观、幽默而又平易近人的人 ,不仅如此 ,他还是一位执著的音乐爱好者 !爱因斯坦从 6岁就开始拉小提琴了 ,而且一生都没有放弃。熟悉他的…  相似文献   

9.
朱国忠 《辽宁教育》2012,(12):16-17
现代化的教育必然是开放的,具有国际视野的。融入美国人生活之中的美国式道理,内蕴着各种积极的元素,体现了快乐至上、平等至上、人文关爱至上、生命健康至上的原则。这些道理,无疑可以为中国教育提供一些参考坐标,或许能够引发一些积极的改变。一、讲一点"纯快乐"的道理——只为快乐,花"不必结果"一位少年,酷爱小提琴,却为不能成名而苦恼。老琴师把少年带到自家的花园里说:"世上有两种花,一种花能结果,一种花不能结果,不能结果的花更加美丽,它们在阳光下开放,没有目的,只为快乐,快乐本身就是成功啊。"少年深受触动,他仍然常拉小提琴,但不再求成名,只为快乐。小提琴成为他一生的爱好。这位少年叫爱因斯坦。这种只  相似文献   

10.
在小提琴界,“帕格尼尼”四个字意味着无上的荣耀,每一个小提琴演奏家都以演奏帕格尼尼小提琴曲为荣。的确,帕格尼尼具有上帝偏袒所赐的小提琴才华,他将自己的这一才华发挥到极致。“魔鬼”小提琴师帕格尼尼三岁的时候便迷上了小提琴,那时的他经常对小提琴那弓形的琴  相似文献   

11.
回家     
《科学启蒙》2012,(11):56-56
有一天,名闯全球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回家时,边走边想问题,不知不觉走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当他发现自己迷了路时,想问别人,却偏偏忘了自己家的住址。幸好他还记得自己办公室的电话号码,就往办公室打了一个电话。他怕秘书笑话,就假装别人询问:“请问,爱因斯坦的家住在哪里?”秘书没有听出是爱因斯坦的声音,就说:“对不起,爱因斯坦博士不愿别人打扰他,他的家庭地址是不能奉告的。”这时爱因斯坦不得不说:“我就是爱因斯坦呀!”他的话使秘书大吃一惊。  相似文献   

12.
普斯斯顿大学不久前发现了爱因斯坦在瑞士阿隆当学生时的档案材料,这使我们对爱因斯坦有了更正确的认识:爱因斯坦从来不是一个懒学生。爱因斯坦4岁时还不会讲话,这一点是确实的,他父母曾为此而担忧,并为他找过医生。爱因斯坦一生说话一向比较慢,他往往低声重复刚说过的话。爱因斯坦10岁时,他的希腊文老师曾对他说:“您是学不出什么结果的。”如果相信这位老师的话,爱因斯坦就不是一个出色的学生。但我们不应停留在这评语上。  相似文献   

13.
王静鹏 《快乐阅读》2011,(21):21-22
美国作曲家、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博士在一次为慈善事业举办的音乐会上,问当时担任小提琴演奏员的爱因斯坦:"音乐对你有什么意义?有什么重要性?"这位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员当时毫不犹豫的回答:"如果我在早年没有接受音乐教育的话,那么我无论在什么事业上都将一事无成。"他还说:"每当我遇到难题的时候,为了使头脑清醒,我就拿起小提琴进行演奏。"在人的一生中,无论是幼儿时期、青年时期、还是中年是期,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去参与音乐活动。幼儿在这个时期接受必要的音乐教育,对幼儿智力的开发有着特殊的作用。音乐是幼儿大脑极好的营养品,能调节大脑的功能,提高幼儿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提高语言能力及促进其德育的发展,还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感。因此,重视幼儿的音乐教育,对幼儿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1772年,19岁的莫扎特仅用六周时间就完成了他人生仅有的五首小提琴音乐作品,其中《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从第一、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创作的稍显稚嫩,到后面三首小提琴作品的音乐逐渐走向成熟,莫扎特也在不断创作中体现出他小提琴创作的基调与特点.本文将以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作为研究主体,并对这首作品...  相似文献   

15.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于1879年诞生于德国一个犹太人家庭。这是5岁时的爱因斯坦。爱因斯坦5岁时,父亲给他一个指南针玩。指南针里那根磁针,唤起了他学科学的好奇心。  相似文献   

16.
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他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母亲的再三告诫对他来讲如同耳边风,直到他16岁的那年秋天。一天中午,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  相似文献   

17.
爱因斯坦被逻辑经验主义视为理论上的盟友,但他并非一个彻底的经验主义者;爱因斯坦承认马赫经验论对其相对论提出的重要性,但他并不接受逻辑经验主义者的反形而上学主张和彻底的经验证实原则;爱因斯坦强调科学方法论在物理中的作用,但他更重视思想的"自由发明"。厘清爱因斯坦与逻辑经验主义的关系,对于正确解读爱因斯坦的科学哲学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个在柏林饱受歧视的波兰学生曾去拜访爱因斯坦,请爱因斯坦为他写一封推荐信,使他能够顺利地在柏林求学.问清缘由后,爱因斯坦答应了他的请求,为他起草了一份热情洋溢的推荐信.  相似文献   

19.
<正>曾有个母亲带着她9岁的儿子去见爱因斯坦,向他讨教如何让她的儿子在数学方面更上一层楼。爱因斯坦说:"给他讲故事吧。"这位母亲不明白,依然缠着爱因斯坦讨教。爱因斯坦说:"如果你想让孩子聪明,就给他讲故事;如果你想让他拥有智慧,就给他讲更多的故事。"十六七岁的高中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几乎都不喜欢老师讲  相似文献   

20.
一个在柏林饱受歧视的波兰学生曾去拜访爱因斯坦,请爱因斯坦为他写一封推荐信,使他能够顺利地在柏林求学。问清缘由后,爱因斯坦答应了他的请求,为他起草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推荐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