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写作材料是取之不尽的。关键在于教育学生肯于观察生活,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善于从生活中摄取材料。作文教学固然应该帮助学生解决肯于观察、善于观察、善于摄取的问题.讲读教学也应从这些方面给学生以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我初识季先生,是1961年在北大中文系听他讲《韩愈的文艺思想》。当时杨晦先生是系主任兼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主持了一门叫“中国文艺思想讲座”的课程,大体每周一次,由校内外专家讲授。时间集中在1961年上半年,有两个专题延续到1962年。其具体口程如下:  相似文献   

4.
5.
<正>学问家,有真学问不容易,有真才实学又别具人格魅力,更不容易。许国璋教授,就是一位富有人格魅力的大学问家,是人们所崇敬的一代宗师。许国璋教授尤因教材而名扬天下,但其学术成就远不止于此。他,是一位大家,一位富有独创精神的大学问家。虽然他一生用力最勤、建树最丰的是人们所熟知的英语教学,但他探索的触角却伸展到了语言学、语言哲学、翻译等诸多领域,且多有独特见解,深为学界所瞩目。他做学问,同别人不一样,总能见别人所未见、发他人所未发,一个话题,一经他手,  相似文献   

6.
一、追忆对重庆育才学校的一次采访一九四三年十月底,应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邀请,我曾到重庆北碚育才学校的林间讲座去讲时事形势。实际上,我是去学习并采访新闻的。通过这次采访,陶先生以及育才学校的全体师生,给了我深刻的教育,使我至今记忆犹新,毕生难忘。北碚是嘉陵江上的一个小镇,距重庆有五十公里,水陆交通都很方便。北碚的温泉又是著名的风景区,许多人来此游览。从温泉坐木船溯江而上,两岸峰峦对峙,水流湍急。到了白沙沱,才舍舟步行到草街子。那天,陶先生派了教导主任方与严同志和廖意林同志在此迎候,  相似文献   

7.
傅三石是一个本色自然、朴实无华、简单潇洒的人。他立志高远,博得群书,任性发展,擅长草书,榜书。喜欢沉思,喜欢看武术表演、舞蹈表演、花样滑冰、听音乐,喜欢漫天白雪银装素裹,喜欢微风细雨徜徉在原野,领略着人间苍桑;喜欢听声看风,仰观于天,俯嚓于地。  相似文献   

8.
一九二九年,陶行知先生(当时名陶知行)是晓庄师范校长,也是南京安徽公学校长。这两个学校称作兄弟学校。我当时就在安徽公学读书,并常到晓庄师范去参观,虽然事隔多年,我还很清楚地记得一些有关陶先生的事情。现在举几件来谈一  相似文献   

9.
蔡先生是中国近代最大的教育家?这句话并不是泛说,这是我从和他直接接触的感受中所得的结论。 我于1915年到北大,在科中国哲学门中当学生。蔡先生在1917年初到北大当校长。有一天,我在一个穿堂门的过道中走过,蔡先生不知道有什么事也坐在过道中,我从这位新校长身边走过,觉得他的蔼然仁、慈祥诚恳的气象,使我心里一阵舒服。我想这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春风化雨吧。蔡先生一句话也没有说就使我受到了一次春风化雨之教,这就是不言之教,不言之教比什么言都有效。  相似文献   

10.
陶城 《中国德育》2011,(8):14-16
今年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20周年。他,"为一大事来",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并且身体力行,将生活教育理论付诸实践;他,"爱满天下",最大的愿望是"知识化成甘霖,使大地处处受到润泽;知识化成太阳,使所有民众都得到照耀"。他的教育思想和情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至今,不少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在他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在他教育情怀的感召下,仍在探索"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好教育"。本期集中刊出相关研究和实践成果,以表达对陶行知先生深切的怀念,彰显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蔡元培先生是中国现代最大的教育家。这句话并不是泛说,这是我从和他直接接触的感受中所得的结论。我于1915年到北大,在文科中国哲学门中当学生。蔡先生1917年初到北大当校长。有一天,我在一个穿堂门的过道中走过,蔡先生不知道有什么事也坐在过道中,我从这位新校长身边走过,觉得他的蔼然仁者、慈祥诚恳的气象,使我心里一阵舒服。我想这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春风化雨吧。蔡先生一句话也没有说就使我受到了一次春风化雨之教,这就是不言之教。不言之教比什么言都有效。1918年,我有一件事需要北大的证明书,时间紧迫,照正常手续办来不及了,我决定直…  相似文献   

12.
要我评价许昌良先生,应该说很荣幸,也很有话可讲。虽说接触不长,但我对他的了解却比较深。不仅因为他在来无锡之前已经是苏北和江苏有名的人物,来无锡之后,更是如鱼得水,教育管理、  相似文献   

13.
张忠诚 《江苏教育》2007,(20):54-56
一第一次见到高林生先生是20多年前,在我家14寸的黑白电视中。那时候,电视台经常播出先生和韩兰成合说的相声。师范毕业后做了老师又见到了先生,先生此时已是鼓楼区文教局分管业务的副局长了。先生经常到学校听课,指导业务,见面的次数自然多起来。虽是经常见面,但彼此并不熟悉,只是在听先生评课、  相似文献   

14.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只是约略知道姓杨。我以“先生”称之,不是“老师”,为啥?因为先生穿梭于校园这个人才荟萃之地,却与其他老师不同,简直就是个异类。先生不像活在现实生活中,更像书里的人物,说他仙风道骨有些过分,但若不是,又想不出更合适的词儿来。  相似文献   

15.
我与先生     
这篇章有如下两个特色值得欣赏和借鉴:1,巧设伏笔。章的标题为“我与先生”,这“先生”究竟是何许人也,先不点明,而是卖起了关子写起了“先生”的善感和令人称奇的才情,接着写“先生”纯净的人格,用“红楼一梦”暗示了“先生”的身份。  相似文献   

16.
我的认识     
张斌 《早期教育》2000,(10):28-28
儿子在幼儿园年龄偏小,常常受到“大孩子”的欺负,不是脸上划破了,就是手被人咬了;新买的帽子上缀着两只漂亮的绒球,第二天就被别人扯了,诸如此类的事情,发生了很多次。看着儿子被欺负,我的心里不好受。责备儿子无能、没用吧,又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有时真想揪出那些“大孩子”,狠狠地教训他一顿……  相似文献   

17.
我不行先生     
我不行先生最怕出名,因此不好透露他的真实姓名,不过,你一定与他有过一面之缘,说不定他就是你的同学、邻居或朋友。我不行先生没有武大郎一样的矮身材,外貌与正常人没什么两样,但他总觉得自己身材矮小,天生低人一等。所以,"我不行"成了他的口头禅,而别人也就忘记了他的名字,直接称他"我不行"先生。我不行先生做事前都要  相似文献   

18.
我见先生     
不知怎地,我滚进了时空隧道。30年代的上海,外国大轮船像大黄牛一样哞哞直叫,黄包车在灰色浮动的水门汀路上徘律徊徊,低矮的洋房互相拥挤着。鲁迅先生的房子不是别墅,倒像今天的贫民屋,只不过多了一种味道。  相似文献   

19.
如果您是母亲,请大声把这篇文章读给您的孩子,然后和孩子一起想一想,假如我们遇到了这样的事,该拿出怎样的信心!如果你是我们可爱的小读者,也请你把文章大声地念给妈妈听,然后和妈妈一起设计几个假如我们遇到困境时,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这个集子是鲁迅的回忆,写于1926年2月至11月。鲁迅1906年离开仙台,1909年回国,此时距作者辞别藤野先生去东京,已经20年了;从日本归国,也已经17年了。鲁迅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写这篇文章?其实,这并无特别的原因。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思维习惯,对旧事的回忆也未必需要有特别的人生因素,虽然本文结尾说到忆及藤野先生与当今的联系,但鲁迅说“我总还时时记起他”“有时我常常想”“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可见这种思念与时局并无特别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