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纪想文学以它“亦真亦幻”的艺术魅力。感染并征服着全世界的读者。在中国,儿童幻想文学刚刚兴起,应运而生的一批创作各具有特色。薛涛的新作《精灵闪现》,在这些创作中显得突出而富于世界儿童幻想文学名著的风采。它不仅充盈着哲理感、使命感等深刻的内容。同时,在纪想文学的形式上也有所创新和突破。应该说,薛涛是具有强烈文本意识的作家。评析《精灵闪现》的文本意识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儿童纪想文学。  相似文献   

2.
科幻小说源自西方,然而幻想小说的萌芽应在中国。中国科幻作家比外国科幻作家更关注科幻文学与主流文学的关系。在叙事机制上,西方科幻创作抓住科幻文本迷人之处,它的魅力并非那些“已经得到的知识”,也不是业已形成的“人生观念”或“人文信条”,它的哲学和美学功能远远比这要多得多。中国科幻小说继承了几千年丰厚的文化积淀,融化其中有益的成分,借鉴意识形态的风格而独树一帜。以往的理论认为,科幻小说是“以科学幻想为题材的小说”,其实科幻小说描述的不是一种小说,它是“利用科学的创作方法写未来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二ОО六年三月接力出版社出版了由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审定推荐的2005中国幼儿文学精品彩绘版。这套“幼儿文学年度选”丛书,是作家最新创作的幼儿文学精选本。选文依幼儿文学的主要文体分门别类,体裁形式不同,种类大相径庭,可是它们的尊姓大名却都完全一致。《快乐儿歌》、《快乐童话》、《快乐故事》,韵文的、散文的,叙事的、抒情的,现实的、幻想的,异彩纷呈,各各有致;“快乐”,“快乐”,再“快乐”,把快乐坚持到底,别无二致,绝无仅有。  相似文献   

4.
“人性”是梁实秋谈文学的基点,他认为文学所表现的人性,应是在理性制约之下的健康的常态的普遍的人性,而这种人性是没有时代与阶级的分别的,具有永久性。他与鲁迅等左翼作家之间的论战,首先是立场和出发点的不同,论争的焦点并不在同一问题上,是一场错位的论战。他反对左翼文学,除了政治上的偏见和文学观念的原因外,还与他的自由主义立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气象”是古代文论的独特范畴,其内涵是指某时代文学或具体作家、作品的总体风貌。它具有宏观整体性、不可分割性、模糊朦胧性、形象可感性等特征。文学“气象”的根源在于作家的生命精神。“气象”不同于风格,又与风格有相同重合处。  相似文献   

6.
幻想文学所追求的内在一致性来源于作家对现实生活的观察、思考和提炼,注重新奇事物和异类世界要素的形象化投射,但当前的儿童幻想文学也存在过于"投其所好",道德标准不高等不足。当前儿童幻想文学的创作趋向于结合幼儿教育,同时努力与世界儿童文学接轨,作品一般倾向于美好的结局。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讲话》,对解放区作家提出了世界观改造、思想立场的根移、知识分子与工农大众之间的关系、阶级性与人性、歌颂与暴露等诸多重大思想理论问题。《讲话》发表以后,在解放区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作家思想规范运动,广大作家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彻底告别了“五四”人文主义的文学信仰,进而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全面转向无产阶级政治理想主义的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幻想文学以它"亦真亦幻"的艺术魅力,感染并征服着全世界的读者.在中国,儿童幻想文学刚刚兴起,应运而生的一批创作各具特色.薛涛的新作<精灵闪现>,在这些创作中显得突出而富于世界儿童幻想文学名著的风采.它不仅充盈着哲理感、使命感等深刻的内容.同时,在幻想文学的形式上也有所创新和突破.应该说,薛涛是具有强烈文本意识的作家.评析<精灵闪现>的文本意识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儿童幻想文学.  相似文献   

9.
揭示了幻想文学的人性探秘,对一种新文体做了诠释,有助于对人格、人性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自然主义文学是近代日本的第一个文学流派,其流派的形成标志着日本近现代文学的真正开始。发现人和解放人性成为该流派写作的第一要义。著名的日本现代文艺评论家柄谷行人从“风景之发现”视角阐述了日本近代文学的确立过程,强调了人和人性与客观对象相结合;这与20世纪初发现与崇尚人性的自然主义如出一辙。“风景之发现”视角将人和人性与自然主义相结合。在这一过程中,日本作家确立了自然主义文学,开创了日本近代文学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1.
高科技时代文艺生态的新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高新技术为文艺生产和流通提供了新媒介,强烈冲击着传统文艺的固有地位,现代文艺的整体格局发生了新变。电视文艺迅猛发展,呈现出对文艺生产与消费的霸权式占有态势。音像艺术、网络文学、摄影文学的兴盛,同样也冲击并改变着文艺的原有生态。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作为文学历史悠久的重要省份之一,在古代曾出现过杜甫、韩愈、李商隐、程颢、朱熹等为数众多的文坛巨匠和哲学鸿儒。新中国成立后,河南当代文坛又涌现出姚雪垠、李准、刘震云、周大新、阎连科、刘庆邦等一批在全国极具影响力的著名作家,实现了"文学豫军"的中原突破。但是在现代文学时期,河南文坛只有冯沅君、徐玉诺、师陀、于赓虞、尚钺等为数不多的作家活跃于当时文坛,这种现象主要是由河南文学中心地位南移、文学生产体系滞后、文学对外交流受阻等原因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影响,从积极方面说,信息的数字化改变了文学的存在方式与活动方式;键盘敲击代替执笔书写改变了创作主体的思维模式;网络世界拓展了文学题材的表现范围;文本表达的丰富多样打破了文学类型之问的界限;网络的开放性有利于促进文学的创作与交流。从消极方面讲,浅俗化写作削平了文字的意义深度;具象化写作堵塞了文学的想象空间;传播空间的拓展一定程度上挤占了纸墨文学的出版发行市场。  相似文献   

14.
赵树理文学话语的独特性,源于多种文学话语的熏染和积淀而成的艺术体验图式。在研究赵树理文学话语的承传谱系的同时,从官方和民间、雅和俗的互动与转化中分析赵树理文学话语"内庄外俗",介乎服务于正典意识形态历史化叙事的正典文学同以戏拟反讽为主要修辞手段,以解构、颠覆正统和既存秩序为能事的"狂欢化"文学之间的成因。  相似文献   

15.
汉语文学,较之中国文学、华文文学,除了更具准确性与包容性,并可有着中国汉语文学与世界汉语文学的概念构成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体现出汉语文学作为语种文学的超民族性、超国别性、超文化性。通过对汉语文学进行正名,将能从学术研究方面开始来促进汉语文学突破民族文学、国别文学的限制向着语种文学的方向发展,从而显示出汉语文学已经具有的民族文学、国别文学、语种文学这三大构成。  相似文献   

16.
文学教育强调文学的人文性,文学创作却总想否认文学的人文性,造成这种认识分歧的原因是:文学教育是权威性、非功利性的,文学创作是个性自由化的、功利性的。其实,它们之间不应对立。文学教育与文学创作都是以语言为手段,都要对社会负责,文学教育为文学创作培养作者,文学创作为文学教育提供教育资源。文学创作可以反思文学教育,但不能背叛文学教育。  相似文献   

17.
回硕人类文明史,世界上各个民族的许多优秀文学作品正是通过翻译才得以世代相传,也正是通过翻译才得以走向世界,为各国人民所接受的。文学作品的流传与翻译活动是密切相关的,而翻译文学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本文分析了翻译文学与国别(民族)文学、外国文学的关系,对翻译文学归属问题进行了浅谈。  相似文献   

18.
文学有多种分类方法。本文主要从内容的角度对文学作品进行分类。研究文学类型,既有利于作家的创作,也有利于读者的鉴赏。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世界文学史写作与世界文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学者从1927年撰述世界文学通史类著作至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展现了深具特色的世界文学观:有"排中"的世界文学史,也有中国文学包含其中的世界文学史,后者更有利于呈现世界文学的整体面貌;在后一类世界文学史著述中,"中国文学"的位置有多种体现方式。中国的世界文学史类著述强调东西方文学的二元对立,以及东方文学对世界文学的贡献;在世界文学史动力理论的探讨上,中国学者提供了阶级论、人性论、世界主义三种有价值的模式;中国学者撰述的世界文学通史,其构成因素基本上只取那些在国别文学中"享有世界声誉的优秀作品",而国际间对此却有更丰富、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La resiente afluencia de literatura infantil en español representa una excelente oportunidad para los que los programas bilingües generen enseñanza auténtica de la lectoescritura en español, pero, ¿podrían estos textos estar representando una sola historia de la población hispana en los Estados Unidos? ¿Se perpetúa, a través de estos textos, el estereotipo del inmigrante hispano con baja escolaridad y baja condición socioeconómica? ¿Cómo pueden otros estudiantes bilingües de origen anglosajón o provenientes de familias con alta escolaridad y solvencia económica identificarse con los personajes de estos textos? En el presente estudio analizamos 45 textos infantiles multiculturales escritos o traducidos y 155 publicados en español en los Estados Unidos, para identificar los patrones culturales que representan. Los resultados indican una sobrerrepresentación de un solo origen cultural y una clase social, principalmente mexicano de bajo nivel socioeconómico. El estudio refuerza la necesidad de mantener estos textos en los salones de clase porque generan una fuente de identidad cultural y de inspiración a la superación para muchos miembros de la comunidad educativa, pero advierte sobre la necesidad de tener presente que la experiencia bilingüe y bicultural puede significar conceptos completamente diferentes según el origen de cada uno de nuestros estudian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