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众科技》2009,(1):5
我国科学家近期研制出一种能产生极高功率深紫外激光的晶体——KBBF族晶体,用这种晶体研制的激光电子能谱仪,可用于观察超导体在超导态时的一系列新现象,为高温超导体的机理研究提供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2.
《大众科技》2010,(3):6-6
据近期出版的美国新一期《科学》杂志报告,中美科学家发现了距今年代更久远的阿瓦拉慈龙化石,把鸟类的祖先出现在地球上的时间大大提前。  相似文献   

3.
据《自然》、《科学》杂志2008年12月11日网络版报道,美国和捷克的遗传学家分别在老鼠和果蝇身上鉴别出两个基因——Prdm9和分离变相因子,它们能抑制不同物种后代的繁殖能力,从而驱动了新物种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大众科技》2009,(3):7-7
据《自然》、《科学》杂志报道,美国和捷克的遗传学家分别在老鼠和果蝇身上鉴别出两个基因——Prdm9和分离变相因子,它们能抑制不同物种后代的繁殖能力,从而驱动了新物种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科学中国》2007,(5):13-13
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所一个科学家小组,最近在早期胚胎化石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他们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早的动物休眠卵化石。该项成果发表在4月5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题为“陡山沱滞育卵囊中动物胚胎化石”。  相似文献   

6.
《大众科技》2008,(8):5-6
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究竟什么原因造就诱人的生命多样性?南京大学教授经多年潜心研究大胆提出“Indel诱变假说”,用新发现的“遗传突变的普遍机制”破解了生物学上的诸多悬念。近期,最新出版的《自然》杂志刊登了南京大学自主完成的这一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科学中国人》2009,(5):39-39
“陈创天的实验室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够研制这种晶体的实验室。”《自然》杂志报道了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陈创天院士率领的团队发现了一种最新的光学晶体氟代硼镀酸钾(KBBF晶体)。KBBF能够缩短激光波长.装备该晶体的各种激光器能发出具有极窄频宽的紫外光波,可测量固体电子能级的分辨率达到360微电子伏特;并可用于建造超高分变率光电子能谱仪,以便对超导材料的电子特性进行前所未有的精确测量。此光源还可用于光刻技术等前沿科学和技术研究。在未来对微纳米加工、生物医学等都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的科学家形容KBBF“这真是一块完美的晶体呀”。  相似文献   

8.
科学家在7月27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刊文指出,臭氧使全球变暖正在加速,因为臭氧会伤害有助于吸收碳排放的植物与树木.科学家表示,他们担心严重影响全球气候改变的这一重要因素可能被人们忽略.  相似文献   

9.
《大众科技》2008,(10):5-5
围绕肠壁的环形肌一个众所周知的功能就是产生肠蠕动,促进食物的推进。而在果蝇体内,它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维持肠上皮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这项干细胞研究的最新发现由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袭荣文博士带领的课题组完成,并在线刊登在9月21日的《自然》杂志上。  相似文献   

10.
《大众科技》2008,(4):3-3
近期,中科院物理所宣布:以我国科学家为主的研究人员利用我国研制的国际第一台真空紫外激光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在高温超导体研究中观察到了一种新的电子耦合模式。中科院院士于渌指出,这是使用真空紫外激光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在研究超导体的电子能谱结构方面,第一个在我国本土上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大众科技》2008,(6):3-3
继铜基超导材料之后,日本和中国科学家最近相继报告发现了一类新的高温超导材料——铁基超导材料。美国《科学》杂志网站报道说,物理学界认为这是高温超导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2.
《大众科技》2011,(2):8-8
记者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一个由该所研究员徐星领导的国际古生物科考小组在内蒙古临河地区的早白垩世时期沉积的岩石中发现了一种奇特的小型恐龙。这种被命名为“单指临河爪龙”的恐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只发育一个手指的恐龙。这一成果发表在最新出版的《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相似文献   

13.
《大众科技》2008,(5):8-9
美国得州大学达拉斯分校的纳米技术团队和巴西合作者共同研究发现,碳纳米管薄膜在拉伸或均匀压缩时,可产生奇特的力学性能。这些意外但十分有用的性能可用于制作复合材料、人工肌肉、密封垫圈或传感器。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14.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大脑与认知科学院经实验研究.发现了在记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神经路径,能帮人们把相继发生的紧密事件联系在一起。相关论文发表在上周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15.
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究竟什么原因造就诱人的生命多样性?南京大学教授经多年潜心研究大胆提出“Indel诱变假说”,用新发现的“遗传突变的普遍机制”破解了生物学上的诸多悬念。7月20日,最新出版的《自然》杂志刊登了南京大学自主完成的这一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大众科技》2008,(4):8-8
最近,加拿大和德国科学家首次通过实验证明,硅烷(SiH4)在特定条件下具有超导性质。由此确定出了一类新的超导体——分子氢化物。这一研究成果有望为将来设计更好的工业用超导材料开辟道路。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期的《科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2):I0002-I0002
科学家在人体的免疫系统内找到了这种新的细胞类型,有助研制传染病疫苗。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6月15日(北京时间)报道,澳大利亚科学家在人体免疫系统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细胞类型,新发现有望让科学家研发出新药和疫苗,强化身体免疫系统针对特定可传染病菌的微生物的免疫反应。相关研究发表在最新出版的《自然·免疫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18.
《大众科技》2011,(3):6-6
今年2月24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了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所刘建妮、舒德干等人在早期动物起源演化研究上的又一突破性成果——《中国发现具有“节肢”的早寒武世叶足动物》。首次揭示了“原口动物亚界”中最令学术界困惑的起源谜团,即节肢动物门的起源与早期演化难题。  相似文献   

19.
《发明与革新》2013,(4):17-19
北京时闻3月15日凌晨,《科学》杂志在线发文,宣布中国科学家领衔的团队首次在实验上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相似文献   

20.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月12日报道,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布里斯托大学和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联合报告了双自由基CH2OO的潜在功用:这些无形的化学中间产物,是针对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强效氧化剂,能够自然地清理大气,达到为地球降温的效果。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