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播中的评论员评论是指由评论员自己撰写(或参与撰写)并由自己播讲的评论,它是与播音员播诵的评论相对应的评论形式。在广播实践中,新闻评论基本上有两种播出形式:播音员播诵或评论员播讲。由播音员自己播讲的“口头述评”是评论员评论的一种,这一形式现在被许多电台广泛采用,也说明了评论员评论的兴起和繁荣。 广播评论员评论的特征可以从外部特征和内部  相似文献   

2.
关于“本报评论员文章”的署名问题,首都有几家报纸曾分别在内部酝酿过。前几年,中国青年报曾用过署名评论员文章,去年福建日报也曾用过。可惜,这种做法没有能坚持下去,也没有引起新闻评论界的广泛注意。对“本报评论员文章”,一般认为,它既非个人署名的一般评论文章,又不代表编辑部,只标明是编辑部一位评论员写的文章。其实,这类文章既然不代表编辑部,只是说明编辑部一位评论员写的文章,莫如署上评论员的名字,以表明这篇文章是编辑部某位评论员写的。当然,文章的观点,见解也是属于他个人的。所以,我以为凡“本报评论员文章”皆应署名。报纸几乎每天都要面对读者发言,使读者能经常地、及时地听到报纸的声音。这种声音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一种是代表编辑部的;一种是编辑部内某个评论员的,一种是读者或社外某个人的。代表编辑部的可以以社论,评论、短评等形式出现,代表编辑部某个评论员的可以用署名评论员文章的形式发表;代表某个读者或作者的也可以用个人署名文章的形式出现。既然代表读者或作者意见的文章都署名,那么代表评论员个人意见的评论文章也应署名。现在,评论员文章一律不署名,使读者很难区分文章的观点和意见是代表编辑部的,还是代表评论员个人的,而且同报纸的社论、评论,短评等也难以区分,两者之间的界限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确定性,这给新闻评论的分类也造成了困难。  相似文献   

3.
观察家评论和述评同本报评论员文章性质相近的,还有观察家评论、工作述评。观察家评论是“文革”前人民日报发表国际评论的一种形式,其重要性介于社论和本报评论员文章之间。这种评论发表时只用《观察家评论》的栏目名称,既无“本报”字样,也没有作者署名,加上选题精慎,决不用于送往迎来之类礼宾应酬,也不用于一  相似文献   

4.
观察家评论和述评同本报评论员文章性质相近的,还有观察家评论、工作述评。观察家评论是“文革”前人民日报发表国际评论的一种形式,其重要性介于社论和本报评论员文章之间。这种评论发表时只用《观察家评论》的栏目名称,既无“本报”字样,也没有作者署名,加上选题精慎,决不用于送往迎来之类礼宾应酬,也不用于一般国际事务的泛泛而论,写法上着重于分析,寓评论于“观察”之中,很引入注意。外电通常认为它是“中共高级人士”的评论,国内读者也很欢迎这种有分析、有见解的国际评论文章。“文革”中,漫骂代替了分析,“观察家评论”便消失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在报纸评论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记者点评。 记者点评超越了报纸评论的常见文体,诸如不署名的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和编后,署名的专栏评论以及介于新闻与评论之间的新闻述评和新闻分析等等。 记者点评的出现绝非偶然,它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  相似文献   

6.
新闻评论是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体就当前重大问题、新闻事件发议论、作解释、提批评、谈意见、发号召的一种文字体裁,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这种文体具有多样性的形式,主要有社论、评论员文章、述评、短评、编者按、署名评论、书报评论、文艺评论、国际时事评论等。它既然是评论文章,就具有议论文的特点和功能,同其他形式的议论文一样,  相似文献   

7.
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刊登在《吉林日报》2001年11月15日上的《干净干事出活》一稿,被评为三等奖。这是一篇评论员文章(作者为毕政)。“评论员文章”是报纸、杂志、通讯社、电台、电视台的编辑部以评论员署名,就某一问题发表意见的文章。规格低于社论,为目前我国新闻媒介常用评论形式,其所表达的基本观点和主张,虽然不能视为完全代表编辑部,但在通常情况下,都是得到编辑部同意的。评论员文章既有一定的“官方色彩”,又可以有个人的风格。它的选题  相似文献   

8.
二、几种常见新闻评论的风格特色新闻评论的类型处在发展变化之中。当前新闻媒介常用的新闻评论类型主要有:社论(本台评论)、评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述评、署名评论六种。这六种新闻评论的风格大同小异。下面就谈谈各种新闻评论的小异——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9.
一般说,新闻体裁分为新闻和评论两个大的类别,而在这两种大的类别下又各有几种甚至几十种写作样式,林永年在其所著的《新闻报道形式大全》一书中,就列举了新闻报道的60种样式。而对于评论来说,传统上认为,“按照评论的样式来区分,有社论、编辑部文章、评论、评论员文章、特约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编者按等等”。①但综观近十几年来的评论写作实践,面对纸质媒体上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评论专栏,人们不难发现评论这一体裁正在呈现出形式和内容上的变化。可以说,“近几年来,评论的体裁扩大了,它找到了各种令人可喜的形式……实际上我们已经可…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在报纸评论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记者点评。 记者点评超越了报纸评论的常见文体,诸如不署名的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和编后,署名的专栏评论以及介于新闻与评论之间的新闻述评和新闻分析等等。…….  相似文献   

11.
目前,新闻评论在广播中的表现形式基本上可分两类:一是新闻节目中以本台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记者述评等形式出现的评论;二是专题栏目中以电话连线、手机短信、网络留言、演播室讨论等形式出  相似文献   

12.
在《新疆铁道报》编辑部,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定:每一期报纸要做到版版有言论。这里指的“言论”,就是新闻评论。新闻评论属于议论文的范畴,报纸上的新闻评论是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述评等文章的总称,它和新闻报道、消息、通讯、调查报告等是报纸上两种主要的文字体裁。新闻报道是主体,新闻评论就是旗帜,是灵魂。新闻报道主要是报道事实,新闻评论主要是发议论,讲道理。新闻通过对客观事实的报道,体现编辑部或作者的思想观点,特点是用事实说话;评论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种问题和事件的分析论证,直接表明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1993年人民日报社主办的《新闻战线》上刊登了一篇题为《也让评论员露露面》的小论文,讲了评论员署上作者姓名有这几方面的好处:一、可以互相竞争,提高写评论的积极性和文章的质量;二、不但不会降低评论员文章的“身份”,反而因评论员的知名度的提高而让人爱看,可以提高评论员文章的“身份”;三、可以给人以新鲜感,增强亲切感。近来,《工人日报》第三版“新闻评论”专栏.既让评论员署了名露了面,又使版面出了彩。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翻阁了近一年半以来的“真理报"的国际评论文章.从这一段时期的"真理报"的国际报道来看,国际评论文章大体上有这样几类:(一)评论员评论;(二)观察家评论;(三)"国际评论";(四)"国际轻济原评论";(五).国际问题的短评和札记等.先说评论员评论.。署名"评论员"的评论,是代表报纸发言的一种评论,从内容来看往往是评论当前国际上的一个重大问题或某一国的政局(如评论日本大选等)等等.篇幅一般较长,短者三千字,长者可达五、六千字.署名"评论员"的文章,还有以"国际评论"为题的一种.这种评论是粽合评述当前国际上重大部问题的文章,而不是像前面那一  相似文献   

15.
一向以“代言”为己任的新闻工作者,面临“轰动效应”渐趋弱化的态势,开始评论自我。4月18日至24日,全国三十多家新闻单位和新闻研究机构的同志聚首武汉,围绕“新闻评论如何回答时代的挑战”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与会者冷静地分析了中国新闻评论的现状,看到了危机与希望并存的局面。人民日报副总编辑范荣康,以他作为一名评论员的思考,作了《改革的时代呼唤评论的改革》的发言。他说:“改革、开放以来,署名评论、专栏评论兴起,新闻评论面貌有所改观,但从总体上看仍然不尽如人意。尤其作为主体评论的社论、评论员文章陷入了低谷。观念、题材、形式模式化,逐渐失去了受众,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范荣康认为,要摆脱困境,第一位的是要更新观念。现在。存在着不适当地強调、夸大新闻评论的宣传功能和作用的现象。面对商品经济带来的利益多元化和  相似文献   

16.
董天策 《新闻界》2000,(5):12-13,15
向来被称作报刊“灵魂”和“旗帜”的新闻评论,在舆论导向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每当需要进行社会舆论动员的时候,新闻评论总是成为时代的最强音。龙年伊始,蜀中大地涌起实施西部大开发,实现四川跨越式发展的春潮,四川、成都的报刊纷纷推出本报评论员文章,为西部大开发进行舆论导航。 2月 17日、 18日、 21日,四川日报围绕“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投入西部大开发”这个主题,连续发表了三篇大型评论。也是在 2月 17日,华西都市报发表了《人心思跨越》的述评, 21日、 22日,又分上下篇刊出了《四大跨越“跨”出盆地》的署名评论员…  相似文献   

17.
二、本报评论员文章本报评论员文章可分三种:一是本报不署名评论员文章,这种形式常用,近年来尤其兴旺;二是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这种形式曾经风行一时,近年来很少采用;三是本报署名评论员文章,这种形式还不多见,但可能会有较大的发展。同评论员文章相近的,还有观察家文章、述评等。本报不署名评论员文章它的特点是,既非个人署名的一般文章,又不代表整个编辑部,只标明是编辑部一位评论员写的文  相似文献   

18.
新闻述评是由新闻与评论这两种基本体裁相互糅合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新闻评论文体。它兼有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各自的长处,新闻性和政论性融为一体,显示出它的新闻宣传中的重要地位和导向功能。近几年来,这一文体日益受到新闻媒体的重视和运用,受到了广大受众的喜爱。其实,新闻述评这一特殊的新闻评论文体,很早就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高度重视。早在七十四年前的1919年7月间创办并主编《湘江评论》时,他曾设了不少评述国内外时事诸如《东方大事述评》、《西方大事述评》、《湘江大事述评》等述评专栏。后来,特别是在三十年代后期到四十年代末领导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19.
高明勇的新作《新闻的逻辑》是他投身新闻业和职业评论写作十年来报刊文章的合集,全书52篇文章分为“新闻生产”、“职业训练”和“媒介素养”三辑,反映了一位媒体评论员和评论编辑对于当代新闻业和新闻评论运作的深入观察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闻传媒“旗帜”和“灵魂”的新闻评论,在新闻宣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这种以新闻事实为基础的以发议论、讲道理为方法的议论文体,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形式风格上都有新发展的趋势。但是,作为重头评论的“社论”、“评论员文章”、“编辑部文章”和次量级的“短评”、“编后”、“编者按”等,大多由编辑部撰写,直接代表编辑部发言,它具有位置的重要性、内容的重点性和撰写风格上的严肃性,毕竟数量不是很多的。与其相比,一种署名的专栏小言论,却以其内容的灵活性、风格的多样性和撰写的群众性,显示出勃勃生机。近几年来,随着传媒业的蓬勃发展,这种小型的言论似乎已经成为盛开不败的鲜花,它的作用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