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家庭可持续发展的标志和终身学习的生活理念,都需要创建“学习型家庭”,它是构建学习化社会的必要途径,是让素质教育走进千家万户的基本保证。只有创建“学习型家庭”,才能实现家庭成员的“再社会化”,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感情、学识等方面的交流与互补,建立尊重知识,不断进取的价值取向,实现两代人一起成长的目标。一、建立“学习型家庭”网络学校、家庭共同完善“学习型家庭”的建设网络,开发德育资源,提供家庭进行实践活动的场所。1.办好家长学校。听取社会、家长、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具体意见和要求,通过家长学校,指导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方法,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与有关部门一起关心、支持教育。2.发挥家委会作用。健全班级、校级家长委员会,发挥其核心作用,与校  相似文献   

2.
创建“学习型家庭”是“把上海建设成为学习化城市”的基础工程,是在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理念下的一种家庭化建设。通过创建“学习型家庭”可形成又一个渴求知识的环境、营造更浓郁的学习气氛;通过学习也可丰富家庭生活的内涵,使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支持,有利于家庭的和睦和健康。  相似文献   

3.
创建学习型家庭是“把上海建设成为学习化城市”的基础工程 ,是在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理念下的一种家庭文化建设。通过创建学习型家庭可形成又一个渴求知识的环境 ,培育更浓郁的学习气氛 ;通过学习也可丰富家庭生活的内涵 ,使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支持 ,有利于家庭的和睦和健康  相似文献   

4.
一、活动的准备1.问题的提出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目前,不少家庭的活动内容乏味,活动形式单调,家庭成员知识趋向老化。为此,我们主动与大新街党工委联系,共同携手开展创建“学习型家庭”社区教育活动。我们的目标是引导家庭成员热爱家庭、团结互助、崇尚先进、扶正祛邪,把和谐、共进作为家庭精神支柱,用学习促进情感交流,增添生活乐趣,形成一个健康、文明的幸福家庭。2.组织领导及宣传发动我们成立了大新地区“创建学习型家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主要有大新街关工委、团工委…  相似文献   

5.
由上海市百名好家长提出的“面向21世纪,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倡议,已引起许多社区和广大家庭的重视,日益成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追求。学习型家庭的生成和发展,不仅取决于家庭成员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还取决于社区教育环境的营造和完善,为其提供各种学习机会和条件,而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学校教育,也负有义不容辞的指导义务。我们曹杨五中是一所初级中学,历来重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颇有成效。社区开展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以来,我们及时地调整了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和方式,由家庭教育方法的指导向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指导转变,并制订  相似文献   

6.
家校合作推进学习型家庭的创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型家庭是家庭成员以学习作为人生基本需要,整个家庭具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各成员处在持续不断的学习状态中,而且开放、互动、共学共勉.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是一项具鲜明时代色彩和历史前瞻性的活动,它对家庭教育、个体发展、社会进步都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学习型家庭在生成和发展过程中,学校教育也负有义不容辞的指导推进责任.  相似文献   

7.
一、活动的准备1.问题的提出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目前,不少家庭的活动内容乏味,活动形式单调,家庭成员知识趋向老化。为此,我们主动与大新街党工委联系,共同携手开展创建“学习型家庭”社区教育活动。我们的目标是引导家庭成员热爱家庭、团结互助、  相似文献   

8.
在众多的家庭教育图书中,由上海市家庭教育专家乐善耀先生主编、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的《学习型家庭》一书,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针对21世纪这个巨变的时代,本书作者在洋洋洒洒的30多万字中,突破了传统的家庭教育理念明确地提出“提高家庭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家庭成员共同学习、相互学习、自我改变、自我完善共同成长”等等新理念和新方法。本书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通俗易懂,是目前国内第一本可读性非常强的创建学习型家庭的著作。它将对帮助社区、学校、家庭选择一种崭新的家庭教育模式,树立共同学习,一起成长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9.
学习活动是学习型家庭的核心,没有家庭成员的不断学习,就没有学习型家庭。但学习型家庭的着眼点并不仅仅落在知识和文化上,更重要的是指家庭成员的心智模式(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思想观念、态度与行为的改变;要有明确的家庭愿景;要有爱心和责任感等。  相似文献   

10.
有的人把“创建学习型家庭”称为21世纪的“家庭革命”,是有其远见卓识的。我认为,学习型家庭应具有以下六个主要特征:一、终身性终身性就是指学习型家庭的学习要从过去的阶段性、暂时性向终身性转变。  相似文献   

11.
《农村教育》2004,(1):39-40
“构筑终身学习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是21世纪社会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而学习型社会的基础是学习型家庭。我镇创建学习型家庭,存宝安区先走了一步。我们通过“以小学为载体.借助村委支持.指导学习型家庭的创建”的形式,在全镇开展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活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截止到2003年11月底,全镇共评出学习型家庭392家,超额完成了《2003~2005年公明镇社区教育实施方案》所提出的在2003年创建300家学习型家庭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学习型家庭是家庭成员以学习作为人生基本需要,整个家庭具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各成员处在持续不断的学习状态中,而且开放、互动、共学共勉。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是一项具鲜明时代色彩和历史前瞻性的活动,它对家庭教育、个体发展、社会进步都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学习型家庭在生成和发展过程中,学校教育也负有义不容辞的指导推进责任。一、家校合作推进学习型家庭的意义在学习型家庭的生成与发展过程中,家校合作是一个有效的策略。家校合作指学校与家庭在认识一致、目标认同、情感融洽、信息沟通的基础上,双向互动地共同促进学习型家庭的生成和…  相似文献   

13.
学习型社会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趋势。江泽民同志指出:“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知识经济、信息化、全球一体化的时代特征,正深刻改变着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方式,终身学习已作为一项革命性口号提出来,并越来越成为整个社会的自觉行为和社会特征,即“学习型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学习型社会构建当然离不开学习型家庭的构建。学习型家庭的基本含义可简单归纳为:学习的家庭和家庭中的学习。  相似文献   

14.
创建学习型组织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基础工作,有助于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有助于增强人的学习能力。上海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事业单位、学习型家庭四种学习型组织,且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取得了一定经验,如,完善运行机制,建立保障激励制度;搭建学习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制定“上海市创建学习型组织评估指标体系”等。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百名好家长提出“面向21世纪,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倡议,十分鲜明地体现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关于“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制度”的精神,它以创建学习型家庭为抓手,努力提高家长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化水平,营造家庭学习氛围,让素质教育真正走进家庭。  相似文献   

16.
建设“书香校园式”学习型社会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治理探索。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根本在于培养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建立促进终身学习的机制。学习型社会构建应当以书香校园为原点和重点,而“五全阅读”是书香校园创建的有力抓手,也是打开新的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思路。广州市荔湾区推动区域学习型社会建设,采取“五全阅读”常态落实为策略,以实验推进、活动带动、测评引领为路径,建立区域阅读规划、科研、实践、联动、考核等机制,落实师生阅读常态,改变学习方式,阅读带进家庭,走进社区,创建书香家庭,建设学习型社会。  相似文献   

17.
建立学习型家庭的必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学习型家庭是社会必然的发展趋势 ,学习型家庭的主要内涵是家庭成员都从事学习活动 ,彼此分享学习的经验和心得 ,促进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校近几年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家长学校、山东省家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在开展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我校学习型家庭的创建与指导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从3个程序着手:◆程序一:目标定位,创建学习型家庭在工作初期,我们主要以寻找学习型家庭为工作突破口。在经过“我眼中的学习型家庭”、“家庭学习方式”等问卷调查之后,我们发现:89%的家长对于学习型家庭的定义不清;56%的家长认为,学习型家庭的含义就是家长能够要求孩子好好学习;96%的家长认为,学习型家庭的形式就是父母给孩子讲题。可见,家长们对学习型家庭的理解有…  相似文献   

19.
学习型家庭是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家庭成员共同学习、相互学习、一起成长的家庭模式:是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家庭类型。学习型家庭的父母与孩子都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共同学习、相互学习.才有可能跨越代沟,为两代人的沟通交流提供互动平台。  相似文献   

20.
开发家庭文化教育资源,是创建学习型家庭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需要,也是实施新课程加强课程研究的需要。广州番禺区市桥富都小学通过课题研究将“家庭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与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整合,与创建“学习研究型家庭”整合,与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德育网络整合,与学科课程研究整合,既实现了学校的特色发展,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