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心理学家向我们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古语亦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精心设计问题,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求知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然而,并非所有设计的问题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有  相似文献   

2.
古语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精心设计问题,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新课改的进行,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也要随着发生变化。教师要深入研究新课改的要求,根据数学教学目标来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主动的思考,有疑惑和问题能大胆地说出来,把学习效果及时地反馈给教师,促使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合理整合,使高中数学课堂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不断获得发展。一、影响数学教学课堂实效性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4.
<正>提问的无效,提问的随意,提问的专利……教师在课堂如何"问""问什么",不仅是一门技术,更要成为艺术。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因此我认为教师在备课中设计课堂提问的时候应该运用以下四大法则:一、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要充满"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课堂所提问题必须紧密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接地气"地提问,不仅可以让学生精神振奋,专注于学习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行,还可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在巩固练习后我提出一  相似文献   

5.
提问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技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精心设计的提问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参与学习.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知识。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中-总是有意识地为学生发现疑难问题、为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在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中。教师的提问更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启发、示范环节中自己创造出丰富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教育心理学指出:问题是思维的“发动机”,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多一个问题就多份思维成果。在自然教学,怎样更有效地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以往的教学,我们总是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面——教师精心设计每一个提问,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沿着教师已创造好的道路一步一步地向着问题的中心靠拢。学生把问题回答完了,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这种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教学方式,使儿童的学习心理处于被动状态。他们思维的启动是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才开始的,思维活动范围也基本上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项目化学习不仅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还能尽可能地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展示主人翁的学习态势.要在课堂中落实项目化学习,首先,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明确学习目标,要让他们的思维集中到具体的目标上;其次,教师依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置出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最后,教师优化教学环节,引发学生兴趣,促使他们深入到学习中,一步步开展实践活动.在项目化学习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只要落实“提出问题”“规划方案”“解决问题”“反思评价”这四个基点,就能发挥其作为学习方式的提升效能.  相似文献   

8.
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精心设计提问,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有意识的为他们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波利亚说:教师讲了什么并非不重要,但更重要千万倍  相似文献   

9.
古语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精心设计问题,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  相似文献   

10.
课堂提问是教师通过精心布疑巧妙设问,为学生创造一种外部因素,诱发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创造性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然而,在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认为应该研究的问题,但却没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这是为什么?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被迫去研究他们认为不是他自己的问题时,他们可能毫无反应。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研究提问策略,把准学生脉搏,进入学生内心,了解学生的需求,并认真创设问题情境,设法将“教师的问题”、“教材的问题”转化为“学生的问题”,使教师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惊讶,使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内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调动学生自身的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11.
问题是引导学生聚焦核心知识,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支点”,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有利抓手。教师在备课时要聚焦核心问题的设计,关注教学中新问题的生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析与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一、核心问题的设计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中的核心问题以及子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与课堂教学效果密切相关。以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有助于学生在获得一步步认知的基础上拓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进而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和思维品质。设计课堂教学问题要重视角度与层次性:基础设问有助于学生积累和储备历史知识;深度设问有助于学生巩固基本知识,进一步思考和认识历史;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氛围和学生的思维。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坚持有趣和有效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设计问题,关注学生的体验感,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思考空间和实践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思考和实践操作中达成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14.
数学思维的培养是中学数学的一大目标,这一目标达成的有效度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上.在常规教学中,教师多经历数学问题单一讲解来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训练,为了凸显数学教学对学生思维培养的高效,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中发现:对数学问题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拓展与升华"的设计来处理其教学,能有效实现数学教学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目标,使学生步入数学学习的最高境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教师要做到精准掌握,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正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起始阶段,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可谓困难多多,而原本就处于这一认识阶段的学生如何一步步培养其数学思维,逐渐渗透教育方法,促其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爱是打通学生认识与思想的唯一钥匙,教师围绕学生设计课堂教学,将爱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始末。  相似文献   

16.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阅读提纲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发展思维,培养学生利用所学基本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手段之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每个有经验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精心设计提纲,极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要搞好课堂阅读提纲的优化设计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提纲设计目标要明确任何一节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阅读提纲的设计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南,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还要研究阅读提纲的设计,不管哪一节课都要尽量做到:1.阅读后能知道本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相似文献   

17.
<正>教育心理学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优秀的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总是精心设计提问,引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数学教学,实质上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教师上  相似文献   

18.
进入小学中高段教学,作文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语言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必须要与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良好匹配,既要让学生学好知识,同时也要诱导学生一步步地发现问题,从而向更高的目标不断攀登。主要从当前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多方面论述小学语文中高段作文教学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朱国庆 《学子》2013,(11):77-78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实现教学反馈的主要方式,也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可见,在初中社会学科教学中,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那么,初中社会课教师该如何结合教材设计有价值的提问呢?一、感知教材,提问要有针对性教师在设计提问时首先要感知教材、了解学生。要针对不同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正>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文化基础教育为主,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有关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解题方法等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则是根据学生的爱好和需要出发,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趣味活动,为学生提供灵活而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达到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设计趣味性浓厚的活动课程来吸引学生,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笔者认为趣味性是针对活动课的内容和方法而言,以吸引学生参与,使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