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上海教育》即将迎来创刊50周年之际,刊物编辑让我谈谈“我与《上海教育》”。当时,我就觉得有不少事情值得一说,因为我几十年的教育教学经历与《上海教育》密切相连。那我与《上海教育》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从前到后,我认真地作了一个梳理。最后的结论是:不管是阅读《上海教育》,还是在《上海教育》上发表文章,都是在帮助我成长。应该说,在工作期间,自从知道  相似文献   

2.
纵观3月份两期《上海教育》,让人兴奋的内容有很多。“500强访谈”“局长峰会”等栏目的出现,让我觉得耳目一新。让读者近距  相似文献   

3.
来信     
因为爱之深,所以责之切在我心中,毛蓓蕾老师是“圣人”;在我眼中,《上海教育》是“圣刊”。毫不夸张地说,这一人和这一本刊物所给予我的人生信念与智慧足以让我感激一世。在2004年3B《上海教育》纪念毛蓓蕾老师的一组文章中,我十分惊讶地看到了多处让我难以原谅的瑕疵。出于对逝者的敬重与对贵刊的钟爱,我愿将一个“铁杆读者”的浅见呈上,以期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袁瑢 《上海教育》2007,(1B):25-26
在《上海教育》即将迎来创刊50周年之际,刊物编辑让我谈谈“我与《上海教育》。当时,我就觉得有不少事情值得一说,因为我几十年的教育教学经历与《上海教育》密切相连。那我与《上海教育》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从前到后,我认真地作了一个梳理。最后的结论是:不管是阅读《上海教育》,还是在《上海教育》上发表章,都是在帮助我成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上海教育》2002,(18):51-53
在“第24届数学家大会”召开的8天里,记者听到最多的是“数学教育…”“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等话题。数学教育成了场内场外、国内国外数学家共同关注的热点。本期我们以“时空连线”的形式,把北京和上海两个现场连接起来,让数学家们一起探讨关于“学数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数学定理高度凝结着数学家的思维,是数学地认识事物的思想精华,是数学家智慧的结晶,蕴含了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定理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学生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从中体验数学家概括数学定理的程.  相似文献   

7.
《上海教育》5月A刊的报道“城市转型,教育何为?”让我感受颇多。  相似文献   

8.
读来读往     
我是一名来自四川的“新上海人”,阅读完《上海教育》3B中的《“牵手”都江堰》一文,我为上海这些自愿赴川支教的老师们感动不已。这些教育工作者们宁愿放弃舒适的生活,冒着余震的危险亲赴四川,为灾区人民送去温暖和支持。就像这篇文章的题目一样,“牵手”让两地人民加深了友谊,也让两地教育得到了更进一步的交融。  相似文献   

9.
意外收获     
我和《上海教育》的“情结”还得从前年说起。妻子在一所中学的收发室工作,专门负责报刊杂志的接收和发送,所以每天都有一大堆的报纸和刊物让我“饱眼福”。人常说“有缘千里来相会”,而我和《上海教育》却是“无缘对面不相识”,在浏览时常常被我搁在一边不予理会。有一次,星期天,天下着蒙蒙细雨,闲来无事的我躺在床上把送来的报刊一一过目,看完后便随手把一旁的《上海教育》拿起来翻看,以便再消磨一下时间。翻着  相似文献   

10.
编读     
来信众多教师因《上海教育》而不断进步时光匆匆,不觉间3年已经过去。3年间,新版《上海教育》为广大教师奉献了大量的精神食粮,作了大量的精品报道,巩固了她中国第一本教育新闻杂志的领先地位。《上海教育》已成为教师们最喜欢的教育期刊之一。她广博的视野、丰富的教育资讯、越来越强的可读性,赢得了教师们的赞誉之词。我想,《上海教育》的“特别关注”“报道”“环球”等栏目都是很优秀的栏目,宣传是到位的;更重要的是,很多教师因《上海教育》而不断进步。(广东珠海黄标祥)《上海教育》是理想的交流平台我在工作之余非常喜欢看《上海  相似文献   

11.
意外收获     
代红新 《上海教育》2006,(9A):30-31
我和《上海教育》的“情结”还得从前年说起。 妻子在一所中学的收发室工作,专门负责报刊杂志的接收和发送,所以每天都有一大堆的报纸和刊物让我“饱眼福”。人常说“有缘千里来相会”,而我和《上海教育》却是“无缘对面不相识”,在浏览时常常被我搁在一边不予理会。有一次,星期天,天下着蒙蒙细雨,闲来无事的我躺在床上把送来的报刊一一过目,看完后便随手把一旁的《上海教育》拿起来翻看,以便再消磨一下时间。翻着翻着,我眼睛突然一亮,被里面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了,我连忙翻身起来细细地“品味”起来。看完后,我惊喜万分,连忙告诉妻子说:“过去不注意《上海教育》,今天一读原来这是一本极好的刊物。  相似文献   

12.
上期反馈     
王益 《上海教育》2006,(3B):5-5
捧读新学期收到的第一本《上海教育》杂志,我感受到了它的一些变化:新开出的“我与《上海教育》五十年征”栏目勾起了我这样的老读对往事的片段回忆。中提到的一些记、编辑,他们编辑过的不少章,曾经指引我的成长。一张老照片,让我想起了过去的岁月,那时候.教育工作的生活普遍比较清贫。但物质的贫乏并不妨碍大家献身教育事业的热情。  相似文献   

13.
别笑我痴情     
新世纪伊始,笔者“双喜”临门,喜不自胜。一喜娘家报《教师报》“母不嫌子丑”,慈爱地刊登了我的习作《让山区教育飞翔起来》,给了我一份  相似文献   

14.
祝愿《上海教育》一马当先我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教师。当听到《上海教育》杂志全新改版的消息时,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这位熟悉的工作伙伴的新面容。当我手捧着改版后的《上海教育》杂志在办公室里阅读时,老师们都争相传阅,焕然一新的《上海教育》杂志让我和同事们惊叹不已。因为《上海教育》杂志正从原来一本正经的宣讲者,成为一个更加有活力,更加有内涵的全新杂志。她引人注目的封面,有着强烈视觉冲击效果的版面设计,敏锐而又前沿的教育视点,  相似文献   

15.
不能没有你     
“不能没有你,是我唯一的语言;不能没有你,是我不变的情怀……”还记得这首老歌吗?虽已记不清是哪位歌手唱的了,但它感人的歌词、优美的旋律却让我记忆犹新。我与《上海教育》的感情,我想已经到了“不能没有你”的程度了。初识《上海教育》,还要追溯到18年前。那时,我刚刚踏上工作岗位,还在离县城较远的一所农村小学任教。虽然是一所农村小学,教学条件并不怎么好,但当时的年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因忝列《上海教育》常务理事,故对它关注有加。《上海教育》的团队这样努力地在经营这本刊物,并已成为上海教育界乃至全国一本有着很大影响的权威性刊物,确属不易。我等理事虽非直接出力,但总也是关心一场。祝之贺之,诚自心出。《上海教育》自从改版之后,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它改变了传统教育类刊物的单调和沉重的“面孔”,给人以  相似文献   

17.
《上海教育科研》杂志,是“长三角”16个城市教育科研部门惟一的正式期刊,品质卓越,口碑甚佳。我任南京市教科所所长三年又半,我熟悉教育科研工作的过程,就是与《上海教育科研》共同成长的过程。 前年的寒假,我重新翻阅了2002年全年12期的《上海教育科研》,仍为其中许多新鲜栏目和优秀文章所吸引。我边阅读,边整理,并且打印出《读刊笔记》,以便今后查阅和参考。去年上半年,我在《上海教育科研》上看见了一篇题目为《“全面发展”要求过高》的文章。我受到启发,  相似文献   

18.
《上海教育科研》是我最为喜欢阅读的教育期刊之一。自1981年10月创刊至今,我是每期必读的。我之所以深爱她,首先因为她“定位有特色”。办刊伊始,她就把刊物定位在群众性教育科研“向导”这个角度上。依我之见,上海市教育科研能从高师和教育科研机构的圣堂里走出,得以在基层中小学蓬勃开展,可以说,“军功章”里有她的“一半”。我清楚地记得:《上海教育科研》试刊(其时刊名是《教育科研情况交流》。1985年第3期改现名)第一期的第一篇文章便是推广介绍由顾泠沅同志领导的青浦县数学教改试验组的文章:《我们是怎样开展数学教学试  相似文献   

19.
“是数学家赢得了世界大战,是数学家破解了日本密码,也是数学家发明了原子弹,就像你我一样的数学家…·”这是一部根据数学家纳什生平改编的电影《美丽心灵》中的台词。  相似文献   

20.
凡是熟悉我的人,都了解我对《山东教育》的钟爱。自1985年夏天我教小学语文以来,期期的《山东教育》我都有顺序地排放在书架上。从“魏书生的谈话法教学”到“上海育才中学的茶馆式教学”,从“李吉林的情景教学”到“张伟的球形教学”,又从“丁日新先生的谈农村教育”到“王牧天老师的谈教学艺术”,我篇篇必读,一字不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