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俗话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我们要顺利地读懂文章,必须真正透彻地理解词语。下面我们就告诉大家几个妙招,帮助大家顺利地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推敲词语我们首先可以用文中的原句,理解词意。一些词语在出现时,前面或后面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词语的意思,我们在理解这些  相似文献   

2.
1.添词想象.文章的篇由段组成,段由句组成,句由词组成,篇与词之间跳跃性很大.有意识地出示一些词语,让学生想像一下,可能发生什么事,用这些词语说成一段话,让学生编成故事,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比如用"垃圾、环境、批评、改正"四个词语想象构思,让学生想象谁在什么地方倒垃圾,怎样受到批评,最后怎样改正.写成一篇以环保为主题的记叙文,呼吁人们保护好环境,保护地球.  相似文献   

3.
"作死"这个动词,作为一个比较流行的网络词语,经常出现在网络论坛或贴吧上,当然它也常常出现在人们的口语中。由于"作"字是一个多音字,所以对于"作死"一词的读音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人读不同的音。因此通过对"作死"一词的语音、发展历程、词义及它所出现的语境的研究,来进一步了解流行词语"作死"一词。此外,通过对"作死"一词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使用泛化的研究,来探究"作死"一词的词义演变。  相似文献   

4.
理解词语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低年级孩子思维具体形象,以词解词,字典式地理解,很难接受。为此,提出"以读解词",即在朗读文本内容中寻找词语的意思;在朗读表演中体悟词语的意思;在朗读文本,模仿运用中,意会词语的意思。  相似文献   

5.
大隐隐于言     
英语中有一些词或表达方式与汉语的语义和用法都极为相近,这类型词也是中国学生的"最爱"。因为在记忆和具体运用时,这些词语可以让中国学生毫不费力地与汉语"无缝对接"。但这类型词毕竟只占英语的一小部分,英语中更多的依然是那些"让人费解"的词语和表达,隐喻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6.
词语是说话、写文章的基础,要提高语文水平,必须记住大量词语。这里的记忆词语,主要是指记忆其意义,而不是字形。比较记忆为了准确地掌握词义,我们可以通过找同义词、反义词或易混词的方法,进行比较记忆。①找同。即找出与要记词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例如:"崩塌"的近义词为"倒塌","惊诧"的近义  相似文献   

7.
谐音词语及其与谐音双关、谐音析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谐音词语是一种特殊的词语现象,人们利用谐音手段把本无联系的两个词联系起来,在特定环境中使本词与本词的谐音词的意义建立了稳固的并行关系,造成一个语形中并存两种意义的结果。谐音词语主要有祈福谐音词语、避讳谐音词语、谐趣谐音词语。谐音词语和谐音双关、谐音析字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8.
小议"炮灰"     
"炮灰"作为当代人广泛使用的一个流行词语,已经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从"炮灰"一词的起源入手,追溯了这个流行词语语义演化的整个过程,探究了各个义项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注意到词语功能在泛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揭示了隐喻机制在促进词义泛化过程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词的定义是: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可见,没有词语就没有语言,每个人的语言修炼都应该从词语开始。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架空词语"的教学现象,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创设情境中赏词、从换词比较中品词、从联系实际中悟词、在演绎展示中解词,以提高词语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颜值"作为评判容貌的词语,近来在网络上大量使用,成为网络热词。本文首先探究"颜值"一词的词语来源,接着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考察"颜值"一词的构词和意义建构的过程,应用隐喻理论来对其构词作静态宏观的描写,应用概念整合理论从微观角度解释其意义建构的动态过程,使人们对这个词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最后,对其流行原因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中英语词汇变迁频繁,尤以意义变化为最。熟词生义是意义变化表现的主要方式,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本文拟从语言的历时研究和共时研究来探讨科技英语EST词汇意义的演变,并引出EST词汇历时意义和共时意义概念。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词义演变问题,并在义位层面重新审视这一问题,将词义演变的结果分为三类:新义位的产生,旧义位的消亡,新旧义位的转移。认为成语作为汉语词汇中较为独特的组成部分,其语义演变主要体现在新义位的产生上。成语新义位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成语本身的复杂性所导致的“望文生义”,隐喻认知模式作用的结果,成语韵律上优越性的促成,人们从俗从简心理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打破了传统的分析同义词或近义词的方法,而力图从语言的深层结构——义位入手去分析《类篇》互训词,在词的同位义和非同位义上作了总体分析,之后在同位义中又分出几个不同的语义特征分别加以更充分地论述,如色彩性语义特征、空间性语义特征、时间性语义特征、性状性语义特征和语法语义特征等。通过这样的分析,互训词(或称同义词)的可辨析性更强。  相似文献   

14.
在框架语义学理论的指导下,基于"制成—结果"的透视域,尝试建构汉语的制作语义框架。动词词元是语义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激活语义框架,引发人们对制作语义场景的认识。对能充当制作语义框架词元的动词语义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说明,并以此为参考设置相应的词元甄选的测试框架。  相似文献   

15.
书证是词典中用来证明释义的文献例证。书证数量的多少、时代的早晚 ,以及是否具有典型性 ,都直接影响着词目或义项的可靠性。《汉语大词典》向以书证的丰富性和典型性著称 ,但具体到某些词条 ,有的书证显得匮乏 ,有的书证则直接空缺。这使得许多词目成了无血无肉的“骷髅” ,并连锁引发了释义失误、义项缺漏等方面的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词典》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和现代汉语语料的分析,全面考察"季"族词的词汇意义和色彩意义,并从语言的经济原则和语言接触的视角出发,对"季"族词的词义演变模式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作为审美认知产物的审美语词,其语义层次反映了审美经验的层次和形态.功能意义处于语义的表层,是审美认知中理性思维的体现.联想意义潜伏在语义的底层,是审美认知中感性思维的载体.不同的语义层次具有不同的特点,故对审美同义词的比较研究应分两个层面分别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8.
音义互动是汉语组织的重要规律,既指音和义共同影响汉语的组织,又指音、义之间相互产生影响.在汉语实际应用中,音和义两方面都作用巨大,有时语音(或音韵)占上风,有时语义起主导作用,很难说哪一方更重要.表情达意是语言的主要功能,因此,即便是在语音(或音韵)对汉语组织起决定性作用的情况下,意义的传递仍然要得到保证.汉语语词的结构特点和语词运用的环境确保了语词在受到语音(或音韵)方面规律制约的情况下,意义的传递也不至于受到损失.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随着话语学的兴起,语义研究的范围扩大了,涉猎了话语义或语用义方面的一些问题。但是,话语义同语言义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这方面的讨论好像还不多。修辞活动是从语言系统中选取词语、句子,因此必须首先就语言层面弄清有关词语的词义,有关句子的句义,修辞活动又是在话语中进行的,离开话语就无所谓修辞,而话语显现的是话语义。因此,修辞研究必须要思考话语义和语言义的关系问题。本文就语言义的一般性和话语义的具体性、语言义的稳固(固定)性和话语义的临时性这两个方面,从对比中说明话语义同语言义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20.
指称意义相同的人物肖像描写词汇在不同民族中有些可以引起相同或部分相同的联想,有些则仅在一个民族中引起丰富联想,而在另一个民族中不能引起联想,因而造成了汉英翻译中其联想意义的亏损,导致貌合神离,为了将这种文化上的亏损程度降低,在翻译中应采取变通手段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