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生命中的幽灵》是英国文化批评家马克·费舍尔的代表作。他通过“幽灵学”与“失去的未来”两个概念,反思了怀旧重复与创新乏力的音乐现象背后的资本主义现实主义的困境和问题。其对幽灵回返的谨慎态度和对未来的悲观倾向,也引发了“反幽灵学”的批判声音。然而,仔细梳理幽灵学的缘起和争辩,会发现幽灵学思考中潜藏着希望线索:利用幽灵回返与技术加速的合力撕开资本主义现实主义的光滑平面,指认社会创伤,暴露技术诡异性;抑或是在历史幽灵同一性重复的切片中辨识相似的情感结构和文化诉求,激活过去的想象力重新获得创新潜力,从而想象一个更加多元与自由的世界。  相似文献   

2.
名刊要览     
美国《外交政策》11月谁是大萧条的赢家经济大萧条让输家们损失惨重,但与此同时,有些人却变得比经济萧条之前更为强大。本期杂志便盘点了本轮经济大萧条期间的大赢家,它们包括麦当劳、好莱坞、资本主义、成为全球经济新兴增长力量的7国(韩国、波兰、瑞典、加拿大、印尼、土耳其和墨西哥)、高等教育、气候变化否认者、极端主义者等等。  相似文献   

3.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一百五十余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中向资本主义世界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号角。一个半世纪过去了,当我万里迢迢踏上欧洲大陆,寻觅那个震撼和改变了世界的“共产主义”幽灵时,历史的长廊呈现出的一幅幅画面,令人感慨、令人沉思、令人警悟…… 寻觅“共产主义的幽灵” 如果说柏林墙给我留下的是沉痛的记忆,当我到了布鲁塞尔著名的大广场,站在天鹅咖啡馆下时,充满心胸的却是激越的豪情。 赶到布鲁塞尔已是黄昏时分,  相似文献   

4.
名刊要览     
美国梦的历史"美国梦"这个词的首次出现,应该是在1931年,当时美国仍在经济大萧条的危机中挣扎。从市场资本主义到杰斐逊的自由思想,都让美国人相信自己有力量来改变世界,只要辛勤劳动,终能富足。这一信念让美国持续发展,也改变了全世界。不过,在如今的大环境下,美国梦在未来的前景实在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5.
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与30年代的大萧条十分相似。这时,人们又想起了已去世的米尔顿·弗里德曼,想起了他与安娜·J·施瓦茨合著的Ⅸ美国货币史(1867-1960)》。虽然这本书的出版已经快50年了,但它对大萧条原因的分析仍然令人信服。他们认为大萧条的原因是美联储紧缩货币,“货币存量的下降幅度超过了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6.
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已经过去近八十年了,但争论一直没有停止。各经济学派都力图用自己的理论对这场大萧条的原因作出解释,并得出相应的政策结论。  相似文献   

7.
纵观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在大的市场危机之后,我们都需要从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的共同发展的角度来应对经济危机。寻找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是我们必须要积极实现的。比如说,没有29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可能就没有现代资本主义;如果没有88年大抢  相似文献   

8.
《世界真奇妙》一书,突出宣传幽灵的存在。除特设“我看过死后的世界”、“人们眼睛看不到的世界”、“鬼怪·幽灵之谜”三个专栏,发表了近20篇长文短文外,又在其他栏目中零散刊出“出现在电影银幕上的幽灵”等多篇。可谓之用心良苦了。编者肯定幽灵的存在:“你信不信幽灵的存在?我们有时候在周刊、月刊杂志里看标题是《我看过幽灵》的文章,你看了这个一定‘疑信参半”或是破口大骂呢!”“但是这一个人却是领到举世最高荣誉的诺贝尔化学奖金的得主——英人威廉·克洛克斯博士。”(该书42页)编者在搬出这位著名化学家相信幽灵存在说之后,又抬出英国牛津、剑桥两所大学设置“幽灵研  相似文献   

9.
金融风暴来了,越来越多的行业和地域被迅速裹挟进去。传媒业是否能始终作为局外观察者,独善其身呢?从历史上的几次金融风暴来看,传媒业与零售、医药生物等行业一样,属防御性行业,受经济周期下行影响较小。但是,近年来传媒产业外延迅速扩大,与其他行业及地域的关联日益紧密。由此可以断言,全球性金融风暴给传媒业带来的影响肯定甚于以往任何一次。  相似文献   

10.
诗歌,一种意识形态的幽灵,游荡在汉语的广阔荒原上,发出令人心悸的叫喊。在资讯资本主义时代,面对演艺化的大众狂欢,没有任何家园能够收容这种“细小而柔弱”的事物。这是21世纪的语词悲剧。到处是诗人的坟茔,诺贝尔文学奖追赶他们的背影,犹如考古学家追赶法老的亡灵。  相似文献   

11.
重管轻用,是档案"幽灵化"的主要表现。本文先后分析了档案幽灵化的成因,破解档案幽灵化的方略及其意义;同时,提出要警惕档案出现"新的幽灵化"的新态势。  相似文献   

12.
王嘉 《声屏世界》2002,(8):49-51
(一)美国著名学者丹尼尔·贝尔曾经断言:“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DanielBell《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1989年版),一语道出了“电视日常化”时代的面目。电视已普遍渗入了人类日常生活的范畴,被提升到一种姑且称之为“生活日程”(LifeSchedule)的层面。正如陈燕妮在《告诉你一个真美国》一书中所说:“美国民众对电视的依赖已经达到空前地步。处于永远开播状态的电视机在美国家庭中比比皆是。”遗憾的是,作为一种“生活日程”,电视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年长者而言存在着选择的相对必然性,而…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新媒体技术广泛传播,形成了不同类型媒体趋于融合状态,这对媒体来说不只是迎来了机遇,更重要是接受事实严峻的考验。与央级、省级电视台不同,地方电视台可以说是在两者夹缝中勉强生存,发展步履维艰。业界已经断言,地市电视台将难逃被合并的命运,且趋势日渐明显。本文首先就地方电视台发展过程中现存问题进行了阐述,然后提出了一些改进策略,希望业界同仁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个在全世界飘荡的幽灵 一个幽灵,一个丑恶的幽灵在全世界人民都热爱的领域里飘荡,它就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趋之若鹜、屡禁不止的兴奋剂。 为什么明知它是丑恶的,明知它是严重损害身体的,它却有着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呢?兴奋剂的使用首先缘于金钱,谁都知道一个世界冠军可以终身受益,可以一夜间成为百万甚至亿万富翁。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有史以来最具震撼力的兴奋剂之王约翰逊“东窗事发”后,在一些运动员中进行问卷调  相似文献   

15.
十年前还有很多人断言,这四国无论如何也不会走得太近,何况有些国家比如中国和印度的关系还十分复杂。而在去年他们已经在讨论如何建立四方会晤机制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16.
从争夺流量入口、内容入口到硬件入口,视频一直是市场表现非常活跃的互联网应用。2014年刚刚开始,有人就已经断言视频行业的再一次洗牌将无法避免。尽管优酷、搜狐视频等局内人尚在寻找新的生存法则,局外人传统媒体却已经按耐不住,投身这场结局难料的视频大战,他们的目的是,希望借势聚拢用户。  相似文献   

17.
2002年,英国学者朱利安·沃尔弗雷斯(Julian Wolfreys)出版了《21世纪批评述介》(Introducing Criticism at 21st Century)一书,该书的第12章为戴维·庞特撰写的"幽灵批评".看到这个题目使人感到有一种阴森森的诧异:有一种批评理论叫做"幽灵批评"?此前似乎还鲜有所闻.这种"幽灵批评"是一种"幽灵式"的批评,还是对"幽灵"的批评?后一种理论似乎应当属于灵魂学、精神学,或者精神现象学之类,大概不属于文学批评的范畴.属于文学批评的,大概只能是前者了.那么,什么是幽灵批评呢?  相似文献   

18.
印象中,报业寒冬论出现大概已经有四五年,然而这些年来国内报业不仅没有凋零,许多报纸反而呈现出勃勃生机,事业做得更加红火。因此就可以断言报业寒冬论错了吗?也不见得。无论从提醒的角度讲,还  相似文献   

19.
《共产党宣言》中文版是怎样诞生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无产者在这个斗争中失去的只是锁链,而他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自150余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喊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后,这些广为流布的名句便连同马克思主义学说,冲破国界疆域,点燃了千百万追寻真理的革命者心中的圣火,令一代又一代人为着共同的信仰、目标而奋斗献身,孜孜不息.  相似文献   

20.
拉斯·特维德所著《逃不开的经济周期》由董裕平译,中信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该书第一次与读者见面是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雷曼兄弟倒闭后,作者从具体事件入手,用通俗的语言,阐述了西方经济增长、衰退、停滞和危机的周期性,作者通篇远离了晦涩难懂或过于专业的学术术语,以叙事体讲述了房地产、资本市场、汇率、黄金、收藏品等资产如何通过自身周期影响经济周期,揭示了经济循环中资产结构的相互制约和影响.整本书让读者对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的爆发及其后果有了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