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国家权力与乡村社会之间展开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博弈,呈现出外生力量强于内生力量、中央集权强于地方分权、领导权威强于集体意志的特点。它给我们深刻的历史启示:要遵循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规律,保持国家权力与乡村社会之间力量平衡;遵循生产力发展规律,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要求;遵循商品经济发展规律,科学合理配置资源;尊重农民群众的意志和首创精神,让农村发展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当前社会矛盾的多重性与博弈性。社会矛盾的多重性与博弈性决定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社会矛盾的多重性表现为社会矛盾的相对聚现性、主体的多阶层性、利益群体的交织性、表现形式的多元性;社会矛盾的博弈性虽然不具有对抗性质,但是对构建和谐社会却具有阻滞性,其张力具有潜在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社会理论的引入直接关系着社会史研究的取向。社会史解释框架的转换是在实证研究基础上的理论反思中形成的。“国家 -社会”理论在中国社会史学界的出现与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命题和模式的批判。这一理论主要致力于建构地方社会与国家统治之间的互动过程 ,力图消解意识形态化的民间与国家的简单对抗关系 ,从而凸显出区域社会所具有历史总体性。因而 ,以更广阔的视野阐释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地方制度、组织、社区、精英、信仰、仪式、风俗等方面对国家整体的塑造功能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国家起源于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血缘关系是特殊的,但国家本身是地缘共同体,它要求普遍性,因此社会和国家之间就会产生矛盾。法家希望用国家的普遍专制彻底压倒社会的特殊性结构,然而秦帝国的覆灭证明了法家的失败。儒家的做法是:承认中国社会的差序结构,试图以"仁"在"天"中达到社会的特殊性和国家的普遍性的统一,并且倡导"义",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约束自己的特殊性追求,以保证国家的秩序。  相似文献   

5.
议价行为的博弈理论与博弈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议价问题与市场经济之间具有现实与本质的联系,而传统经济学对其研究却十分薄弱。现代博弈理论和实验经济学的兴起,大大推进了这一领域尤其是其行为层面的研究,并使这方面的研究在现代经济学中极具前沿性和有突破价值。本文在探究议价内涵以及剖析方法论的基础上,对该方面的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理论及实验研究等作出相对系统、深入的阐述,并进行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6.
论西方合作主义的理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作主义是工业社会诞生以来西方思想界长期存在的一种思潮.这一思潮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但却存在一些共同的理论特征.合作主义均以社会和谐为理论预设、追求目标和基本价值,以经济利益的调和为基本手段.由此,产生了合作组织的制度安排、中介调节的政治过程,而最终目标则在维护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村民自治不是内生型的,而是由国家力量推动的结果,在这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国家力量的介入和与社会力量之间的互动.国家与社会在村民自治中的良性互动,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国家统治的合法性,增强国家对社会的整合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社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提升基层民众的民主意识和政治素质,真正实现村民的"自治".因此,在村民自治面临国家与社会关系错位的实践困境这一社会背景下,运用"国家与社会"理论范式考察村民自治的发轫及其制度化历程,探讨如何实现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促进村民自治的顺利开展,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8.
经济法领域中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政府如何干预经济、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如果放在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关系的背景下来理解,更有助于把握其本质。通过对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关系的梳理,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要保障市民社会的健康发展,必须借助于国家的适当干预。国家在干预经济、干预市场时必须依法进行,在公权与私权之间达成适度的平衡,实现市民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农民非制度政治参与问题日益突出,对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建设带来了很多方面的消极影响。社会交换理论中的行为心理和制度化取向重视人际和社会交往研究,为解决农民的非制度政治参与问题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管理思想,这些思想是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的重要理论指导.社会管理模式创新,需从四个方面入手:社会管理的核心原则是保障人民的主体地位;社会管理的主体结构要从政府单一主体走向社会复合主体;社会管理的主要方式要从行政手段转向社会多方治理;社会管理的未来发展是在国家和社会的动态平衡中,逐步实现社会自主管理.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扬弃黑格尔的“国家高于市民社会”理论,提出“市民社会决定国家”思想,确立了市民社会的基础地位与国家为市民社会服务的立场,展示了国家权力逐渐回归社会的方向。这一思想对于我国树立科学的社会——国家观,构建一个与国家适度分离而又良性互动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全新的社会价值创造与新型文明的培植过程.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先导性、基础性和全局性地位,决定了教育和谐不仅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理性审视我国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是实现教育宏观、中观与微观层次和谐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3.
生态社会主义是当代西方的一种左翼社会思潮,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的绿色运动,是一种以建立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为基础,以满足新型社会需要为目标,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未来社会理论。该理论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亍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妈祖信仰作为一种民间信仰,其影响不可忽视.本文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从封建社会、中华民国时期、新中国建立、改革开放后这四个时期湄洲岛上发生的妈祖信仰事件,以官方与民间两个主体的互动为主线来揭示,由妈祖信仰的“兴起——断裂——复兴——合法化”四个发展过程所反映的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核心是妥善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社会保障制度是协调公平与效率关系的重要制度,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诸多矛盾,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因此,要实现和谐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是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实现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并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社会有机体理论、实现共产主义道路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和行动的标尺,是影响和左右学生价值取向的重要支撑点。在如今和谐社会中,师德是生产力、师德是文化力、师德是发展力。在重视教师职业需要的前提下,坚定理想信念与充满爱心是实现师德提升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价值。社会保障同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决定了加强社会保障可以保障人权、体现社会公平,促进个体和谐、阶层和谐以及党群和谐,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教育公平是现代社会公平的关键,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同时高等教育中的不公平也日益显露,直接影响和谐社会建设。引起高等教育不公平的原因错综复杂,如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基础教育不公平在高等教育中继续延伸、高额学费在高等教育产生分层作用等。要促进社会和谐就必须寻求高等教育效益与公平的平衡、协调,这样我国高等教育才能获得长远发展,在创造效益的同时,为广大人民提供越来越公平的高等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