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儿童群体和教师群体均存在极大的个体差异,所以同样的课程内容在不同地区、不同幼儿园和不同班级实施都会产生较大差别。许多教师在实施课程过程中与幼儿不断互动,共同成为生成发展课程的主体。根据我们的研究,教师和幼儿互动生成的课程内容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生成发展的课程活动,生成发展的课程线索,生成发展的课程主题。一、生成发展的课程活动教师和幼儿在使用教材开展互动学习的过程中会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自然生成一些新的活动,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生成发展的课程活动”。生成发展的课程活动基本上是个别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从活动设计的角度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路。阐述了以活动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念。接着结合文献和案例研究归纳出信息技术支持的基于课程的学习活动类型以及活动的编列原则。而后。论述了活动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多维理解的达成和多元智能发展的积极作用,最后简要探讨了活动与教师信息化专业知能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对相关研究进行了述评,然后阐述了课程整合观的基本理论,接着分析了初中教师秉持课程整合观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初中教师秉持课程整合观的策略,包括通过立体化、长期性、体验式的课程整合培训,真正让教师感受到课程整合的价值所在;强化面向社会和家长的交流宣传,鼓励教师在实践中长期地坚守课程整合价值观;鼓励课程整合和教育观念著作的阅读,帮助教师构建更有互动性的师生和同事关系,丰富课程整合主体内涵;等等。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整合课程生成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十分关注教师的指导策略。在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已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从过去比较单一的课程实施者转向决策者、 相似文献
5.
三、记录与统计在课程生成发展过程中,“记录”和“统计”是能够起到重要作用的指导策略。记录可以记载幼儿的探究历程,统计方法的运用则可以帮助幼儿学习分类,提高综合分析能力。那么,教师在整合课程中怎样通过指导幼儿记录和统计,促进新的活动的生成呢? 相似文献
6.
校本课程整合与合作的教师文化的生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校本课程整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种模式,其开发与实施受到教师文化的深刻影响。在校本课程整合背景下,教师之间需要建立起一种开放的、合作的文化。合作的教师文化的特征是:积极的互依性、合目的性、整合性。合作的教师文化与校本课程整合之间在动态上表现为共同发展的关系,在静态上表现为互相促进的关系。合作的教师文化的形成需要在校本课程整合的过程中不断加以培育。 相似文献
7.
高利明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5,(5)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怎样的培训和帮助呢?通过整合的实践提高教师的能力固然重要,但同样不能忽视的是教师的培训工作.培训内容根据培训对象与培训任务的不同可能会有很大差异,但整合的起步阶段大多会涉及以下内容:1.如何把信息技术用于教学;2.有关知识产权问题;3.编制多媒体讲稿;4.Internet资源有效而实用的查询方法;5.网页(站)设计;6.如何提高教学的交互性;7.教材开发原则;8.视听技术(声音、图像素材的应用);9.思维的可视工具(思维图、概念图);10.远程教育的基本知识(如用远程教育补充面授教育,将面授课转化为远教课,接收远程师资培训等).…… 相似文献
8.
高利明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5,(4):67
在中国文化中,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同样,西方的亚力士多德也认为,教学是最高层次的理解(Teaching is the highest form of understanding.--Aristotle).正因为如此,我常常想,如果有一样东西你要想把它学深学透,那就去教一遍吧!我相信,当前许多尝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师们正是处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之中--通过整合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9.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课程意识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意识支配人的行为,课程意识同样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全方位地构建教师的课程意识,强化其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积极的促进作用,更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课程意识问题的问卷调查,就发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提出了科学构建教师课程意识的若干观点。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专业发展取向的观课活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取向的学校同事互助观课活动是教师在职继续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校本培训方式。互助观课的目的随观课者而定 ,观课的中心内容随观课目的而定。观课前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 ,进而确定出观课重点。在观课策略方面 ,一些观课内容可由观课教师和被观课教师共同商定 ,观课期间应围绕中心做好观课记录 ,观课后讨论要针对课题和学生而不是被观课教师 ,最后结论应由观课双方共同完成而不是由观课者单方来作。学校应积极创造有利于观课活动开展的氛围 ,建设良好的观课文化。 相似文献
11.
以汽车为题的主题探究活动已告一段落了,我打开观察记录本,孩子们的活动过程再次浮现在我的眼前.他们的好奇提问、自发创造,引起了我的思考: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该怎样处理好教师预设活动和幼儿自发生成活动之间的关系,使教师对儿童的教育要求与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尽可能相符合呢?以下是我对"汽车"主题探究活动过程的一个剖析. 相似文献
12.
教师预设型的课程是指由教师主动发起的教育活动,要求教师在了解幼儿兴趣、幼儿需要及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 教师预设的活动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目标要清楚、具体、完整、切合实际,找到最近发展区。 第二,重点、难点要准,抓住重点,攻破难点。 第三,对所选材料要分析透彻。 第四,方法要适宜,要为目标服务。 第五,程序要清楚。 如预设《会动的身体》,活动目标有三个:一是对自己的身体产生兴趣,有探索愿望;二是有初步的相应的保健行为;三是乐意交流,语言要清楚响亮…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适应性发展课程是在整合课程的基础上提出的,它突出课程的适应性和发展性。课程内容有两种来源;一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石,课程内容与儿童生活及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幼儿由于自身的认知特点和认知经验的制约,只对与自身生活相关的内容感兴趣, 相似文献
14.
15.
我于1985年获得地理教育的硕士学位以后,在华东师大地理系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90年代初,因为工作的需要,组织上调任我为华东师大二附中的校领导,我离开了大学讲台,成为了一名中学教师。尽管由于行政工作繁多而失去很多研究地理教育的时间,但是我也获得了进行地理教学实践的机会。十余年来,我在做好学校管理工作的同时,一直承担地理教学任务,这使我能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以及从学校管理者与教师的双重身份的视角,来思考与探索有关地理教育的一些问题。一、课堂不是地理教师的唯一舞台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无疑应该把课堂作为自己的舞台,… 相似文献
16.
17.
18.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是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的内容辐射于多门学科.活动课是以活动促发展,提高综合素质是活动课的实质和切入点,是活动课的灵魂;实践性是活动课最大的特点,学生兴趣是活动课程的中心.两门学科都有共同目标:重视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因此,进行语文创新教育与活动课程的整合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主讲教师是关系到网络课程质量的关键人物。当前,由于很多主讲教师并非专职的远程教育从业人员,因此,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将主讲教师的专业角色发挥到极致,是值得课程建设管理者深入思考的现实问题。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将主讲教师的管理模式分为理想型、保姆型与护航型三类,并重点探讨"护航型"管理模式的理念、概念模型与学习支持类型。所谓"护航型"管理模式,即在面向主讲教师常规的管理中,整合"学习支持"这一维度。面向主讲教师的"学习支持"包括面向活动的学习支持(培训、评价、交流)和面向资源的学习支持(指南、案例、工具)。通过"学习支持"维度的整合,将更容易解决主讲教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有效提升网络课程的开发质量。 相似文献
20.
在杜威的生成性目标观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有:发挥教师人格魅力的感染作用;随时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矛盾;超越教材中预先设定的目标,从教学实践中生成新的教育目标;深入地研究学生以及周围的情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