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近代史时期,欧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农业近代化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列宁曾指出资本主义农业演进有两种类型,“这两种客观上可能存在的资产阶级发展道路,可以叫作普鲁士式的道路和美国式的道路”.列宁的论述为我们研究资本主义国家农业近代化提供了理论根据.但一个国家农业近代化最终走上哪一条发展道路,是由一定的历史条件决定的.下面就“美式”道路和“普式”道路的形成和发展作一简要比较.  相似文献   

2.
小农经济的大量存在及其发展是法国农业近代化的本质特征。革命前,小农经济占国民经济的绝对优势;大革命的土地革命又发展壮大了小农,使之成为法国农业近代化的支柱,而19世纪上半期的法国农业始终没有走出小农经济的范畴。  相似文献   

3.
近代化是指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及其所引起的整个社会各个层面的变化。教育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而且,可以说是关键部分。因为没有近代化的人,就难以建成近代化的社会。所谓教育近代化,“它指的是与几千年的自给自足的封建农业经济基础和封建专制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的<实业计划>是以国家工业化为中心,实现国民经济全面近代化的具有纲领性的建设计划.包括:在我国北部、中部、南部沿海各建世界级先进水平的海港;修筑十万英里长的六大铁路系统和百万英里长的公路网;治理、疏浚长江、淮河、黄河等内河水系;大规模移民开发边疆;全面开发各类矿藏;以近代化方式改造农业,对衣食住行等涉及民生各方面的建设规划.该<计划>的首创性在于其规模之宏伟,涉及社会经济面之广泛,战略目光之远大,都是前人所未有的.其超前性在于:当时缺乏如此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政治环境、经济条件、人才条件、科技基础.但其对中国近代化经济建设的启迪和借鉴意义是值得赞扬的.  相似文献   

5.
晚清以来,在民族危机与经济变动的双重刺激下,兴起一股学习引进西方先进农业科技、发展近代农业的思潮.近代思想家大力介绍西方的先进农业科技,积极倡导引进西方科技以改革中国传统农业,从而推动了我国农业近代化的科技实践.  相似文献   

6.
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在走上民主革命道路之前,由于家庭环境和早年成长的经历,使他首先关注到了中国的农民和农村问题,在其接触到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农业文明以后,开始主张采用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方式,科技兴农,以实现农业的近代化.这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与改良派人士的主张相比,有了特定的新的内容,是当时比较先进的主张.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就有"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但并没有重视对农业的教育.随着西方国家的入侵,统治阶级才逐渐意识到农业对于富国强兵的重要作用和我国在农业技术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的事实.为增强国家的国力抵抗外国的侵略,为发展农业,清政府积极开展农业教育,兴办了一系列农业学堂.农业教育的兴办培养了一批农业技术人员,推动了农业的进步.这一举措对于促进农业的近代化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留学生既是云南教育近代化过程中解我所急、为我所用的重要力量,也是云南近代高等教育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他们学成归来后投身于云南的教育近代化事业,一是主持云南省教育行政事务,推动教育改革深入进行.清末云南省的教育行政长官,以留学生居多;二是创办和管理地方学校,完善云南的近代教育体制.除担任地方教育行政长官外,还有许多热爱家乡、热心教育的留学生,自己筹资或出资在家乡创办和管理学校;三是亲自执教,身体力行地推动云南教育近代化.留学生所宣传的近代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实践使近代教育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从根本上保证了云南教育近代化的推行.云南近代留学生的功绩在于他们的理论与实践都是推动云南教育近代化、推动云南向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方向前进.他们为云南教育近代化作出的努力,为新中国建立后的云南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城市近代化是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长沙作为内陆城市,城市近代化的起步虽然晚于东南沿海各省和一些内陆城市,但在甲午中日战争的强烈刺激下,湖南由最保守的省份一变而为全国最有生气的省份,城市近代化的发展迅速兴起,呈现出后来居上的发展趋势。在城市近代化的影响之下,长沙都市文化也由保守趋向激进,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推进了长沙近代化的发展进程,尽管其中也有激进和保守的文化较量,但总的发展是激进战胜保守,形成与城市近代化相向而行,互相推进的文化氛围,不断推动着城市社会走向进步。  相似文献   

10.
近代化也称为现代化,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过程。近代中国的近代化主要包含三层含义:一是经济上的工业化:二是政治上的民主化;三是国家民族上的独立自主,此外还包括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方面的一系列变迁。  相似文献   

11.
由传统“经验农学”向“实验农学”转变,晚清作为我国农业教育近代化的开端,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从晚清农业教育产生的背景、表现、影响三个方面阐述,从而体现其近代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近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所经历的巨变。这一过程开始于西欧,扩展于北美和欧洲其余地区,蔓延到亚非拉美。19世纪中国的近代化就是在西方近代化的示范带动和武装侵略下艰难启动的。整体来看,中国在19世纪争取实现近代化的机遇有两次:  相似文献   

13.
洋务运动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开端,而晚清法律近代化则是作为中国社会近代化一部分的中国法律近代化的起点,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洋务运动为晚清法律近代化提供了物质基础、人才支持,而且洋务派是晚清法律近代化的倡导者和支持者,其指导思想"中体西用"思想也是清末法制变革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4.
研究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问题 ,必然要了解什么是近代化及中国近代化是从何时开始的 ,这是一个前提。一、对于近代化概念的理解及中国近代化的起始。“近代化”一词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常用概念。“在世界历史范围内 ,近代化 (亦称现代化 )是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尚未完结的动态过程 ,是一种普通的历史现象”。① 在近代化模式上 ,世界各国因历史、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等条件的不同而大体上遵循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 ,即内源性近代化和外源性近代化。例如英国就是典型性的内源性近代化国家 ,它是通过自身的工业革命完成近代化进程的 …  相似文献   

15.
城市管理的近代化,是城市走向近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天津警察成立之后,即开始从建构新型的积极有效的治安防控体系、加大对公共事业的管理力度,以及倡导和维护城市文明等方面着手,充分发挥了警察在城市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城市公共事业的发展和城市文明形象的树立.有力的推动了天津城市管理的近代化,促使天津加快了向近代化城市转型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面对中国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魏源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师夷"思想,将"制夷"与"强国"有机结合起来,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先河.他提出"去人心之积患"与"筹夷情"思想,促进观念的近代化;提出"以夷攻夷","以夷款夷"的主张,促进外交的近代化;提出"师夷之长技"的思想,促进军事的近代化;主张创办新式工业企业,萌发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向往西方民主制度,萌发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此外,他还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魏源的"师夷"思想,在中国乃至亚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资料梳理】1.近代化的涵义。近代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个过程。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核心是资本主义工业化。其内涵是:生产力从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的转变:生产方式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政治制度由封建专制向资本主义民主共和转变。中国的近代化与世界发展息息相关,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乃至国际关系的变化,都对中国产生重大的影响。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本质规定性是科学化,科学与人文之争是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历程的文化主线.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存在三种典型的文化心态:偏激、折中与功利心态.科学与人文在近代中国高等教育中的斗争轨迹为:课程由经史大一统到西方近代科技为主;力量对比由落后到先进;科学教育由弱到强,由传统到近代;斗争图式由分立到并立到融合.  相似文献   

19.
湖南人才群体与百年中国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湖南人才辈出,并且形成了前后相承的一个个人才群体,在百年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以陶澍、魏源、贺长龄等为代表的湘系经世派积极倡导经世思潮和推行具有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经世改革运动,并提出了"师夷"的口号,吹响了中国近代化的序曲;以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等为代表的湘军集团积极发动和参加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以谭嗣同、唐才常、熊希龄等为代表的湖南维新志士是近代改革运动中的激进派,为中国近代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以黄兴、宋教仁、蔡锷、陈天华等为代表的湖南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谭延闿、杨度等湖南资产阶级立宪派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立宪运动中也表现突出,为推翻封建统治,实现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作出了伟大贡献.中国近代化的脚步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湖南人才群体的艰辛努力.  相似文献   

20.
刘铭传作为台湾近代化的先驱者,对台湾煤矿的近代化费尽心血,从官办、商办到引进外资、官商合办,无不以失败而告终.总结台湾煤矿近代化的历程,我们应对刘铭传作出公允的评价;对刘铭传勇于革新的精神和高尚的爱国情操,我们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