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课堂教学中对板书设计早有确定要求,而在板书的规范化上却没有明确规定,但板书的规范化确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本文想侧重教学中的板书规范化做些初步探讨。当前数学教学中的板书尚无规范条文,因此只能结合近几年来的板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述如下。一、板书中简化汉字运用不规范,书写潦草。在学校里常听说:“教数学的写两个错别字无所谓。”于是乎板书中经常可见“数”写成“”;“圆”写成“园”或“元”;“零”写成“另”等,甚至还有些自造字,把“椭”写成“”;把“幂”写成“”等。这些错别字出现…  相似文献   

2.
师板书 :新形玻璃  生 :老师 ,您把“新型玻璃”写成“新形玻璃”了。  师 :“型”和“形”有什么不同 ?  生 :“型”指类型 ,“形”是指形状。课文向我们介绍的是几种类型的玻璃 ,而不是几种形状的玻璃。  师 :你说得很对。 (更正“型”)  师 :课文介绍了几种类型的玻璃 ?是哪几种 ?  生 :课文介绍了五种类型的玻璃 ,有“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   (教师作相应板书 )〔“型”是生字 ,老师一开课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并指正 ,让学生通过“型”和“形”对比 ,加深理解…  相似文献   

3.
案例:下面是苏教版第八册《小数的意义》两个不同的教学片断。[片断一]教师出示例题: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长多少米?这样的2份呢?让学生观察米尺后组织教学:师: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在米尺上是多少分米?生:每份是1分米。师:1分米是几分之几米?怎样用分数表示?生:十分之一米(教师板书:1分米=110米)师:十分之一米如果写成小数可写成0郾1米。(板书:0郾1米)读作零点一。这样的2份是几分之几米?生:这样的2份是2分米,是十分之二米。(板书:2分米=210米)师:十分之二米也可以写成0郾2米(板书0郾2米)读作零点二。这样的7份是几分米,是几分之几米…  相似文献   

4.
一、游戏与激趣1.换字游戏。师(板书“换交”):同学们,你们知道“交换”是什么意思吗?生1:严老师,你把“交换”写反了,写成了“换交”。师:你的眼睛真厉害,老师的错误逃  相似文献   

5.
一、故事导入——引出“转化” 1.师:同学们都曾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面对“大象”(板书)这个庞然大物,7岁的曹冲是怎样巧妙地称出它的重量的? 2.师:象太大了,当时没有工具能直接称出它的重量,曹冲想到把它“转化”(板书)成称“小石块”(板书)的重量,从而知道大象的重量,很了不起,非常有新意,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6.
一导语设计婴儿从母体中刚刚降生到人间,从头到脚都是新的,纯洁无瑕,人们就把刚落地的婴儿称为“赤子”。(教师板书:赤子)于是,人们就把纯洁、善良、真诚的心称之为“赤子之心”。(教师板书:赤子之心)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赤子之心”的记叙文——《这不是一颗流星》。(教师板书课题:这不是一颗流星)二、片段教学示例本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眼泪洒在记忆的门里”。这一部分从体育馆马戏表演开始,通过母子俩的对话转入对往事的回忆,用  相似文献   

7.
片断(一)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 做个游戏:“说倒话”。我说“老师 爱同学们”。请你们倒过来说“同 学们爱老师。” 师:数学上也有这样的游 戏,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学生跃 跃欲试。) 生甲:3/8倒过来是8/3。(教师 相应板书3/8 8/3) 生乙:4/5倒过来是5/4。(教师 相应板书4/5 5/4) 生丙:老师,我感觉这样说 很别扭,是不是把倒过来换个 词?  相似文献   

8.
一、出错错,自然是教师有意地在出错,当然这也是学生经常出错的地方,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如《陋室铭》的“铭”,板书时教师可以故意写成“名”;《孔乙  相似文献   

9.
在批改作业中,常常发现学生写一些不规范的字。我责备他们,他们却满不在乎地说:“有的老师也这样写呢!”起初我还不在意;后来发现有些教师在板书和批改作业中的确如此。如“第”写成草字头;“几”字上多加两点;“步”下部写成“少”  相似文献   

10.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识记汉字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形近字、同音字,很容易混淆、记错这些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不断研究、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帮助学生记忆的好方法,效果不错。我根据学生常把“拔”草的“拔”写成“拨”的错误,想出了一套教学方法。教学时,我这样设计:“老公公的大萝卜要收了,他用手(板书提手旁)拔呀拔,可是拔不动。他请老婆婆、小朋友、小花猫、小花狗一起来拔。那么多的好朋友都来拔(板书:友),汗都流出来了(加上一点),把萝卜拔起来了。小朋友们听了这个‘拔’萝卜的故事可要记牢:拔要用手,所以是提手旁;好朋友流了汗…  相似文献   

11.
涂玉萍在《和初中语文教师谈板书课题》一文中说:新课伊始,最先出现在学生眼前的板书往往是课文的标题.要教好一篇课文,教师必须精心编写教案,其间,课题板书是不能忽视的一环.涂玉萍归纳了一些板书课题的方法:一、变换字体.即在板书课题时把方块字换成拼音.如,《童区寄传》可写成《童on寄传》,《任弼时同志二三事》可写成《任bi时同志二三事》.这样容易使学生对被变换的字体引起注意,同时  相似文献   

12.
两位三年级的语文教师,在讲读《罗盛教》一课时,对写罗盛教知道出事以后,“一边飞奔,一边脱棉衣,冰窟窿里泛着水花,罗盛教猛地跳了下去”的“跳”,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位教师闻学生:“罗盛教是怎样把崔(王莹)救上来的?指出罗盛教救崔(王莹)的动词。”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把学生提出的词语依次作了板书: 跑、奔、脱、跳、摸……板书后老师又问:“这儿的‘跳’说明了什么?”生:说明罗盛教跳进水中去救崔(王莹)。  相似文献   

13.
牛华君 《四川教育》2005,(12):47-47
“残缺式板书”导学的内涵。板书导学即教师把本节课要学的知识,在未讲解之前通过板书的方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板书的提示进行自学和展开讨论,总结出教师板书中空缺的部分.完善板书,进而完成学习任务。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教师的板书是不完整的,只是一些知识层次或关键词的提示,主体知识需要学生通过自学和讨论总结出来,最后可能还需要教师的校正,才能成为完整的板书。所以我把这种为导学而设计的板书称为“残缺式板书”。  相似文献   

14.
李左斌 《现代语文》2005,(11):94-94
多年来,笔者在编写语文板书微型学案的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精心设计的语文板书是联结“读”与“写”的桥梁。语文板书教学能够促进中学语文教学科学化,提高教学质量。从教育学角度看“,板书”是直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语文板书设计是一门很深奥的教学艺术,是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它要求教师把教育学、心理学、语文教学法等理论和规律应用于语文教学实践。精心设计语文板书与文艺作品改编形似神异。文学作品改编为剧本,是对原著进行再加工、再创造,需要做必要的技术处理,使人物形象更典型,故事情节更感人,矛盾冲突更集中。同理,语文板书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迅速作出判断,并机 敏地拿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课上,教师在讲解算理时,把30误写成了34。讲完例题后,让学生练习巩固,并进行小结。小结中教师意外地发现板书写错了。  相似文献   

16.
IAO 本课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选学课文。尹思珍老师教学这篇课文安排了“揭题———探究———拓展”三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看到题目,你会想到什么?生:我想这篇课文可能与旅行有关。生:我想它是写一种树。师:他们说得对吗?请同学们自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中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举手回答问题。)生:我对树的样子很感兴趣。(教师板书:样子)生:我对树生长的地方很感兴趣。(教师板书:环境)生:我想它的名字很特别,为什么叫它“旅行家树?”(…  相似文献   

17.
一、板书的意义 黑板是各个学科共同使用的工具,板书是普遍采用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只用口头语言提供听觉信号,对学生接受、理解、记忆和应用知识,是很不够的。为了弥补讲授的不足,教师要通过文字、符号、图表、图解等形式,把教学重点、难点或关键性的知识写到黑板上。这些留在黑板上的文字、符号、图表和图解等视觉信号叫做板书。 好的板书,集教材的“编路”、教师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于一体,既反映了教材内容的实质,又服务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如果把板书视为洞察教材的“窗口”,开启思路的“钥匙”,排疑解难的“桥梁”,实施教学的“蓝图”,是非常恰当的。板书虽然是“微型教案”,但它却展现了一个宏观世界;板书虽然是“微量元素”,但它却贮积了无穷的能量。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板书设计和运用的优劣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18.
说错别字已泛滥成灾,也许有点夸张,但现在的错别字,也实在是太多啦。在市面上,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把“豆腐”写成“豆付”,把“副食烟酒”写成“付食烟(氵九)”,把“白糖”写成“白(米广)”,把“餐厅(馆)”写成“歺厅”、“餐(?)”,把“发屋”“发廊”中的“发”繁化为“(?)”。“停车场”是各旅游点必有的设施,但一看牌子,却是“仃车场”或“仃(?)(?)”或“仃车(?)”,  相似文献   

19.
在一次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中,听了一节“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课(现行通用教材),觉得颇有新意,同时也感到有些问题值得商讨。现将这节课的主要过程和本人的看法简述如下,供同行讨论。 复习引入 师:(出示图)这里有一块长方形地,共24000平方米,把它平均分成5份。根据题意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平均每份是多少)教师板书后提问:“这是一种什么分法?”(平均分)教师板书“等分”。  相似文献   

20.
[案例]前几天听一位教师讲《剪枝的学问》一课 ,学生初读课文后 ,教师检查了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再读课文 ,让学生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尔后 ,他分别请5位学生分小节朗读课文(课文共5个自然段) ,在学生读到相应的自然段时 ,教师把“满怀好奇”一词板书在黑板上 ,并告诉学生这是文章中写“我”心理活动的词语 ,又提醒学生下文还有一些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词语 ,在听其他同学读课文时注意把它们找出来。课文读完 ,学生也分别找到了其他表示“我”心理活动的词语 :“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教师也一一把它们板书在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