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先生的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大都避免了性格的单一化倾向,即使是同一类型的人物也力求同中求异,各显千秋。高中教材选用的《阿Q正传》和《祝福》里的两个人物赵太爷与鲁四老爷的塑造就是如此。我们在分析这两个人物时,应该把握这一特点以免误解了鲁迅先生创作他们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2.
3.
4.
《壁虎》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习作例文,在分析这课的段落层次时,我问学生:“同学们,这一课的写法与哪一课相似?” 大家纷纷举手,并异口同声地说:“跟《爬山虎的脚》一样。”我点了点头,同学们很快就划分了文章的段落,有的还写出了段意。但是,我接着来了一个否定,说:“不一定!”顿时,整个教室鸦雀无声,学生个个面面相觑。 有个大胆的憋不住了:“老师,您不是说过,凡是写样子(外形)的为静态,写行为、去向、活动的为动态吗?我看《爬山虎的脚》和《壁虎》就是这样,先写样子,  相似文献   

5.
6.
周唯 《辅导员》2014,(5):28-28
又到思维拓展课了,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道选择题:  相似文献   

7.
<正>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创新教育。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包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及形象思维更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需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学科素质,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思想。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要发挥其人文内涵,注  相似文献   

8.
周唯 《辅导员》2014,(8):28
正又到思维拓展课了,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道选择题:一根绳子,第一次用去1/4,第二次用去1/4米.哪一次用去的长?A.第一次用去的多一些B.第二次用去的多一些C.两次用去的一样多D.无法确定一拿到题目,小亮就站起来大声说:我选B,因为题中说‘第一次用去1/4',那就说明第二次用去3/4,很明显,第二次用去的多。听了他的回答,我的脑子开始飞快运转起来,他说得不是没有道理,可我总感觉有什么不对的地方,经过反复地读题,我恍然大悟,站起来反驳小亮:题目中并没有告诉我们两次就把这一根绳子用完了,因此我们无法判断第二次的长短。假设这根绳子长1米,那么两次用去的同样多;假设这根绳子的长度小于1米,那  相似文献   

9.
10.
比较是一种很好的认识问题的方法,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可以作为阅读理解的一种重要手段。"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加以对比,有分析的进行阅读",这就是比较阅读。其作用在于"通过比较,看清读物内容或形式上的相同或相异点",即在相互联系中抓住读物的特征,从而加深学生对读物的理解。因此,语文教学中就不妨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读物。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改革中 ,创造性思维训练最具生命力。创造性思维训练课是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它训练的内容包括创造性思维技能训练、良好的思维品质训练以及认知策略和元认知训练等。其中 ,创造性思维技能训练是主要内容 ,而发散思维技能又是其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 ,发散思维训练便成为了创造性思维训练课中的关键内容和重要环节。那么 ,如何有效的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呢 ?下面几种训练方法可以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分别或综合运用。1.发散性提问发散性提问的典型形式是…  相似文献   

12.
求异存同     
有一句人们耳熟能详的外交辞令叫做"求同存异".在国际事务的交往中,如果不能"求同存异",事事要求取得共识,那么,这个世界将变得纷争不断,冲突不断,随时有可能发生矛盾激化的事件.所以,"求同存异"以达到和平共处,是唯一明智的抉择,也是一种政治家的智慧.  相似文献   

13.
彭昕 《教师》2014,(31):76-77
正《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指出,第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有一类"关键词语"显得特别,即在同一篇课文中,反复几次出现同一个词语,而这个词语处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表达出不同的含义。教学中如果善于抓住这类关键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点题的词语请看下面两个句子:(1)就在英子刚刚站立的那一刻,  相似文献   

14.
《琵琶行》是白居易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也是描写音乐的一朵奇葩。《琵琶行》为了写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先借秋风中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冷冷的江水和江上的一轮孤月等景物,为琵琶女的出场和演奏烘托出一种冷落、凄凉、哀伤的氛围。接着写琵琶女的出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寥寥数语,一个腼腆羞涩、满怀心事的琵琶女的形象就立于读者面前了。她演奏技艺娴熟,心中充满忧伤:“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她多变的弹奏指法与她弹奏的琵琶曲一样令人…  相似文献   

15.
《琵琶行》是自居易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也是描写音乐的一朵奇葩《琵琶行》为了写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先借秋风中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冷冷的江水和江上的一轮孤月等景物,为琵琶女的出场和演奏烘托出一种冷落、凄凉、哀伤的氛围,接着写琵琶女的出场:“干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寥寥数语,一个腼腆羞涩、满怀心事的琵琶女的形象就立于读者面前了。  相似文献   

16.
每位教师都应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和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熟悉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达到师生间教与学的默契。但总是老一套,就显得呆板了,久而久之,教师水平再高,学生也会生厌。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中不断变换形式,每堂课都最大可能地与学生产生共鸣点,使学生对每堂课都有新的感受,这就是生物学教学上同中求异的教学设计思想。1精心选用、设计导言对一个知识区,特别是突破重难点的教学时,巧妙地加上一个导言,会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如:学习软体动物…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中,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的训练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有时一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有时一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更深的一个层次去思考,特别是学生思路走上歧途时,尤其需要教师通过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以统一认识,深化认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两种思维训练相辅相成,不可偏毁。我在《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教学中,通过提门,训练求同、求异思维,效果较好。 一、董存瑞是怎样炸毁暗堡的?谁能想出比他更  相似文献   

18.
<正> 祥林嫂逢人就讲“阿毛的故事”,开口便是“我真傻”,始而使人“陪出许多眼泪”,不久却使人“烦厌得头痛。”这并非故事不动人,而是其多次重复和重复方法的单一。同样,文艺创作如果总是沿着前人的思维模式,规暴旧作,老调重弹,或因袭前人的表现手法,屋下架屋,其结果也不会比说“阿毛故事”的祥林嫂好得了多少,宋子京说:“文章必自名一家,然后可以传不朽;若体现画圆,准方作矩,终为人之臣仆。”正因如此,重独创,贵自得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审美心理.自出新意,自创新法,自铸新词,不仅是作者创作的一种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9.
初中第五册《革命烈士诗三首狱中诗》“故人生死各千秋”的“千秋”两字,课本、教学参考书和《革命烈士诗抄》,均解释为“不朽”的意思,我认为这种解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进行同中求异的思维训练,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同中求异,主要是指同一个题目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我主要采用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找隐蔽问题和条件等形式进行了训练。一题多解一题多解,是对一个题目运用多种不同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这种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广阔性、批判性: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多侧面观察、分析、思考问题,从而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一个题目之所以存在多种解法,原因是:(1)一个题目中的已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