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丽玉 《班主任》2006,(7):24-24
星期六晚上,我正在网上冲浪,忽然屏幕右下方的QQ头像不停地闪烁起来.我轻轻点击头像,对话框里立即跳出一条消息:沈老师,您好!我想是学生找我吧,他们找我聊天都是这么开场白的.我正欲查看用户信息时,对话框里又发来了一条:我是阳阳的妈妈,感谢您对阳阳的关心和爱护!原来是阳阳家长!惊讶之余,我的脑海里立即闪现出阳阳的身影:中队委员,学习努力,比较懂事,但略显娇气.  相似文献   

2.
在很多教师眼里,家访是一件最简单不过的事情,无非就是到学生家访问而已。可是,亲爱的老师,您会家访吗?您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家访吗?您了解家访的真正意义吗?您知道家访访什么吗?您知道家访有哪些禁忌吗?您知道一次成功的家访流程应该是怎样的吗?  相似文献   

3.
家访是教师、家长、学生联系的纽带,教师走访学生家庭,可以增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了解,也可能会使家长和学生对老师产生不该有的误解.其实,如果教师在家访中讲究制度、风度和适度,很多误解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4.
星期六晚上,我正在网上冲浪,忽然屏幕右下方的QQ头像不停闪烁起来。我轻轻点击了头像,对话框里立即跳出一条消息来:沈老师,您好!您在吗?我想应该是学生找我吧,大凡他们找我聊天都是这么开场的。我正欲查看用户信息时,对话框里又发来了一条:我是周阳的妈妈,感谢您对阳阳的关心和爱护!哦,原来是周阳家长啊!惊讶之余,我的脑海里立即闪现出了周阳这位同学:中队委员,学习努力,比较懂事,但略有娇气。  相似文献   

5.
曾经,家访以一种温暖妥贴的姿态成为维系教师、家长、学生的纽带和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伴随电话、电子邮件等现代化通讯方式的出现,家访面临着挑战。那么,  相似文献   

6.
家访还用得着吗某校初一年级班主任蔺老师,突然收到小刚托同学捎来的请假条,说是骑车不小心摔伤了腿,医生说要休息两个星期。出了这么大的事,蔺老师觉得要去看一看。两天后蔺老师来到小刚家,发觉小刚撒了谎,但他没露出声色,更没跟家长揭穿小刚的谎话。大约7点钟的时候,小刚回家了,还背着书包,见到老师,脸色骤变。蔺老师微微一笑,说要跟小刚单独谈谈。在老师面前,小刚坦白了。原来这几天他一直泡在“网吧”里,每天早晨背着书包像上学一样出去,家长一点也不知道。说起这事,蔺老师直摇头:“真的不堪设想,如今的孩子胆子天大,这次要是不去家访,…  相似文献   

7.
喝了开心可乐,心里的烦恼烟消云散,老师的批评无影无踪,再不怕考试,再不怕家访,师生同乐,轻松畅快!开心可乐,今天你喝了吗?呵呵,怎么样,这段开心可乐的广告词不错吧?看了谢蒙浩的小故事,大家是不是也开始对开心可乐心驰神往、两眼放光啦?想想小山似的作业和喜爱的动画片之间永远难以调和的矛盾,想想无论怎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山市教育局开展了"走进家庭,同育新人"活动.这一举措,给学校德育带来了生机,一时间,全市中小学家访活动蔚然成风.家访,确实拉近了学生、家长与班主任的距离,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只有走进学生生活,切身感受学生的成长环境,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认识、分析和理解,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相似文献   

10.
家访,在我记忆的词典中似乎离我越来越遥远了。直到我现在又重新担起了班主任的工作,才觉得家访又回到了我日常的工作中。作为学生的班主任,家访成为我工作之余的组成部分。不是我的师德有多么高尚,也不是为了赢得别人的赞许,总觉着既然家长把孩子交给我,我就有义务把他们教育好。  相似文献   

11.
苏州一中学问卷调查显示,八成家长不愿老师登门家访。这个结果足实让人困惑:家长不是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吗?家长不是个个抱怨不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情况吗?那么他们又为什么不愿意老师登门家访呢?家长、孩子、老师面对面地交流不是再好不过吗?而河南一马姓教师暑期一个月时间骑车万里做家访,遍访全省36个学生,所到之处,受到学生、家长热情欢迎。久违的家访回来了。好心的老师让学生欢喜,让家长激动.也让通过各种途径得此消息的老师、家长、学生深深感动。为何?笔者下面就对这一调查做个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80年代.家访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可如今,随着科技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上,作为教师、家长、学生三方相互沟通的桥梁——家访.则逐渐被遗忘。  相似文献   

13.
我们家长怕见老师 今天我想利用假期到龙翔家走访。龙翔在学习上有一定热情,但学习态度不太端正,属于那种“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学生。  相似文献   

14.
“阮老师笑了!阮老师笑了!”那是一次班里学生乱讲话,我正牛气的时候,孩子们忽然欢呼起来,看着孩子们满脸笑容,我的气烟消云散,跟着孩子们爽爽的笑了起来,想批评学生都做不到!  相似文献   

15.
家访新花样     
一提起家访,很多学生就会惊慌失措,他们认为老师会向家长“告状”,所以总是以一种不信任不合作的态度,希望老师尽量不要家访。大多数教师家访时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家访的时问,学生的家庭背景,谈话的内容,需要解决的问题等等,但这样的家访,有时会流于形式,给教师和学生都造成一定的负担,教师付出很多,效果却不一定明显。如果改变一下形式,使学生和老师解除误会,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Q+:我独自走在那"少电"的门口,我要听听编辑们都说些什么?当科技日新发展,现在到底什么最流行哦……(此处省略50字)"少电"编辑部门口嘟嘟:以前常说"你Out了吗",现在则变成了潮语"你Q+了吗"?八爪鱼:嗯嗯,成绩用A+来表示,那么新时代的网络应用就用Q+来话等级吧。自言自语Q+:Q本来就有小尾巴,现在后面又多了一个+号,看来我需要隆重地推出自己了!  相似文献   

17.
袁金花 《考试周刊》2012,(28):169-170
在现代化通讯工具发达的今天,"家访"一词对许多家长来说已经有些陌生了,甚至已成为一种奢望,家访的老师也越来越少了。我们做老师的,往往一个电话、一个短信就把学生好的或不好的情况通过这根电线进行了交流。面对表现特别欠佳的,通常是一个"紧急电话"把家长召唤过来,家长面对班主任老师的"紧急召见",又岂敢有不来之理?也许我们的工作繁重又忙碌,好像真的抽不出时间去学生家中走一趟。但是,也许我们的一次家访,将成为学生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将成为学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老师来  相似文献   

18.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而家访则是连接这两方面的重要桥梁。曾几何时,家访离我们越来越远——学校是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但我们也绝不能忽视家庭对学生的影  相似文献   

19.
好像没有什么可写了,几次提笔又几次放下,思绪总是感觉不着边际。每一篇文章都带有我生命里的呼吸,我一直遵循没有感觉决不动笔的老原则。也许此时的休养生息更适合自己的状况吧。抛却人世间所有的纷繁复杂,其实我更喜欢独自一人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想必很多同学都想上网冲浪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