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是让学生恐惧,让老师困惑的一大难题,而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问题更是薄弱。学生觉得作文高不可攀:也许是找不到写作素材,也许是语言贫乏,也许是缺乏兴趣……学生写不好的原因很多。但我想说的是,教者、指导学生写作的老师也是有不可推脱的责任。教师在作文教学课堂中,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积淀生活素材,辅以写作方法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2.
一、自由作文与统一作文相结合很多老师都喜欢让学生按自己的统一要求作文,我以前也是如此。认为这样利于批改,便于评讲,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问题,也可以使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样做对学生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写作的基本规律。从我们自己的写作体会看,要按照一个比较狭隘的固定的要求作文,如果不是凑巧这一方面恰好有所积累,要写出好的文章是不容易甚至是不可能的。学生的情况各不一样,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他们写自己并无积累并不想写的文章呢?当然,也许有的教师会说,考试都是统一要求的作文啊。不错,考试作文总有一个统一的要求,但我们必须要弄清楚考试作文与平时作文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就是引发谈话的源头。话题好比圆心.从圆心到圆周连起来的线都可视为一个话题作文的写作角度。可见话题作文内容是很宽泛的,只要围绕话题作文即可,这样也给学生作文带来困惑,很多考生摸不着头绪.不知从何下手,老师在教学时也感到迷惘,对话题作文教学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难以把握。那么话题作文教学应怎样来开展呢?下面谈几点具体的作法。  相似文献   

4.
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作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努力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把更大的自由让给学生。要实现这样的追求,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一、自由作文与统一作文相结合很多老师喜欢让学生按自己的统一要求作文,我以前也是如此,认为这样利于批改,便于评讲,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问题,也可以使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样做对学生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写作的基本  相似文献   

5.
梁习婷 《学周刊C版》2013,(8):118-119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估计有很多教师和我有着同样的感受,那就是当前的学生作文水平太差了,差到令人汗颜的地步,如果说某种程度上作文水平代表着我们语文教学的工作成果的话,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是不合格的。这已经够令人叹息了,更为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学生不但写作水平低,更是对作文失去了信心,心存恐惧,从这个角度讲,也许唤起学生对于作文的信心和兴趣要比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更为紧迫,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作文历来是语文学科的"重头戏",几乎占据了语文成绩的"半壁江山"。相应地,作文教学也受到了语文教师的格外重视。但作文又是语文教学中让师生都颇为头疼的难题。很多教师都有这样一种困惑:教师在讲台上认真教学,精心指导,然而讲台下的学生有的眉头紧皱、面带苦恼,有的窃窃私语、唉声叹气。那  相似文献   

7.
朱诗平 《语文天地》2013,(12):46-47
对语文老师来说,作文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不少语文老师都有过相同的感受甚至困惑:那就是在作文教学中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学生的作文能力却依然照旧。究其原因,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害怕作文,对作文缺乏热情和兴趣。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  相似文献   

8.
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注重体现自由作文与统一作文相结合,课内作文与课外作文相结合,张扬自我与统一标准相结合,多向对话与单向传授相结合。这样做的意义不仅仅是可以培养学生写作的个性,而且对学生的人格养成也大有益处,能使学生在作文中表达一种不同一般的思想认识或独特的生活体验。一、自由作文与统一作文相结合很多老师都喜欢让学生按自己的统一要求作文。我以前也是如此,总认为这样有利于批改,便于评讲,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问题,也可以使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在作文  相似文献   

9.
学科思想被认为是“学科教育的精髓和灵魂”.学科教师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形成学科思想,而要使学生具有学科思想,教师首先要有相应的教学思想.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立足于训练思想基础上的作文教学,才是具有学理的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学科思想.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而且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作文素养.教师要在明确的思想指导下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让作文教学承担起应有的教育教学功能.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作文常态教学模式:师导——生写——生交——师批——退生——生扔。就是这种教学模式,让多少教师谈之无奈,让多少学生闻而生畏。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困惑重重。为了消除这些困惑,多年来我不断地探索,以下我浅谈自己的体会,与大家共勉。我是这样做的:充分利用作文评语这块"沃土",与学生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在教学作文时经常碰到这样的困惑:为什么作文教学上花的时间很多,但学生还是怕作文,写不好作文。笔者认为,是因为学生不能、不敢或不善于打开自己的情感闸门。作文需要将自己的情感公之于世,而自身的情感却又具有“隐私性”。学生担心的是:“出于一己之私的喜怒哀乐,能公之光天化日之下吗?”作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打开学生封闭的心灵大门,让温馨的阳光洗涤学生的灵魂,使学生情感热流涌动于作文的字里行间。学生情感的激发应该成为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提出了明确的全新要求,那就是提倡自由表达,提倡想象作文,提倡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从而注重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自信心和创新能力。但是教师们在理解和把握这些要求方面还会存在很多困惑,在作文实践教学中也容易出现一些偏差。要真正落实课标要求,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教作文、改作文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重头戏。可老师们都有这样的困惑:无论我们如何想方设法"教",挖空心思"改",学生的作文依然难有起色。学生的作文平庸,没有思想的火花,没有灵性的释放,远远低于我们预期的水平。每每读到学生那干巴巴的句子,  相似文献   

14.
在中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作文是生命所在,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很多教师和学生对作文的教学和学习产生了非常大的困惑,学生无话可说,生编硬凑,教师教学困难,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会产生极大的阻碍性影响。特别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信息不发达,学生的视野得不到拓宽,这样学生的作文就会缺少活力,缺少生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使用阅读教学的方式提升农村中学作文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分析,以此提升农村中学生的作文实践水平,让学生在文章中能够有话可说,有真实情感可以抒发。  相似文献   

15.
在对中小学生假、大、空作文的声讨中,个性化作文应运而生,语文学界对此也大加赞赏,并希望这一返璞归真的作文形式为作文教学带来生气和活力。而在个性化作文一路看好的同时,教学一线的老师似乎又面临新的困惑:难道所有个性化的东西都值得推崇?什么样的作文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个性化作文?笔者认为,老师们的困惑实际上牵扯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给个性化定位的问题。定位准了,学生展示的才是健康向上的内心世界和神采飞扬的生命个体。否则,个性化就只会是一种误导,让孩子圣洁的心灵迷失方向。因为个性化也有规范,也需要我们去认识、去理解、去丰富。  相似文献   

16.
目前的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是学生写完,教师讲评完就算完成任务。这样的作文教学效果欠佳。学生只有通过不断地修改,才能真正提高作文能力,作文质量才能有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的高考中出现了一些获满分的作文,也许算是语文教学领域的一道亮丽的风景。高中那边儿作文是风景独好了,可初中这边儿呢,却是景色依旧,这不能不使人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作一些思考。我们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老师们相信都会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没有给自己的学生的作文打满分。从上学读书一直到现在当老师教书,我就没见过也没听过中学老师给学生作文打满分的,包括我本人。我们纵向地看  相似文献   

18.
左晓静 《新疆教育》2012,(14):68-68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我们往往遭遇这样的痛苦和困惑:老师怕教,学生怕写。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缺乏作文教学的方法论的引导,导致作文指导、作文训练失去针对性或有序性。鉴于此,探讨作文教学方法,从理论上、实践上都有不可忽视作用。下面我就这些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摸索出的一些作文教学的方法,提出来,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衡量语文学习是否过关的重要标志。因此,作文也就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而现在,很多学生一提作文就头疼,大喊难写,教师也常感到难教。这样的情况常促使我们去思考:每一位学生都是各不相同的生命体,他们对问题、对生活的理解,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和个性特点。有位教师说得好:小学作文的本质特点,那就是充分尊重儿童,让学生从内心出发想写,写自己愿意写的、写自己所追求的、写自己所欣赏的。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往往是: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然后学生写作,最后教师评改,这样就形成了“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评改”的循环节。从这个循环节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有一个明显的弊端:那就是整个写作过程,主要是教师的活动过程,主动权始终操纵在教师手中。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