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百年中国文学"这样的概念显然不能涵盖异彩纷呈的二十世纪文学,以"史"的特质为切入点来梳理中国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学科的差异,无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厘清现、当代文学学科理论体系的模糊,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科自身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1959年开始,中国当代文学学科的发展已走过了50年的风雨历程.对中国当代文学学科学术建构的历史进行回顾,总结中国当代文学学科建设成就,这对于该学科今后的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同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相比,当代文学尚未建构起相对稳定的学科形态。主要原因是当代文学史研究的"思潮化"以及由此形成的狗熊掰棒子式的否定性思维。治本的策略是建构文学史的科学评价标准体系。它是一种"大文学观",其基本内涵,一是在历史发展和中西文化浑融的宏阔背景上考察当代文学的自然生成形态,把握其发展走向,二是以开阔的心胸承认文学的多本质性和多形态性,三是牢牢把握文学史发展中的艺术创新性。以此标准对当代文学进行整合性思考,包括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整合,十七年、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整合以及新时期各种文学思潮的整合,便可比较准确地把握当代文学发展基本脉络和流变规律。  相似文献   

4.
如何扩展当代学的研究视野,寻找当代学研究新的学术生长点,为目前许多研究所关注,为此,本刊编发一组章,拟从大学中学科的设置与当代学发展资源的关系的角度入手,对此话题的探讨作出一个新的尝试。所选三篇章都各从自己的角度谈出了颇有见地的看法,我们相信对这个话题还可以做许多更有益的讨论,希望能引起学界同仁的关注和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虽然“学科”一词本身就具有“课程”的含义,民国时期的大学新文学课程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源头,本学科自20世纪50年代正式成立后和课程又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是目前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史研究却忽略了课程这一重要环节。现当代文学课程在目前又遭遇到边缘化、相对滞后于学术研究、人文性质不足等许多问题,因此亟待学界加以重视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指出学科性与跨学科性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现代大学学科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尝试从统一与多元、部落与文化、专业化与劳动分工、市场与组织等一般性分析范式,探讨学科的多维性与复杂性,以解释学科性与跨学科性之间的矛盾。综合运用各个学科提供的范式比较学科性与跨学科性的支持性因素以及二者的平衡机制。认为跨学科的发展并不能消解传统学科存在的意义,二者的矛盾关系仍然是今后一段时期大学组织学术细胞发展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门学科于1965年在香港建立,此后经历了被取消、再度建立并持续发展的曲折过程。该学科在香港建立之初面临学科环境不利、史料匮乏、人手不足、与内地交往受限、意识形态与党派之争的困扰等诸多困境,但能够最终建立并不断发展,与姚克、李辉英等人自觉的学科意识以及多方面的学术准备有重要关系。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在香港的建立具有历史的前瞻性与开创性,是这一学科在大陆之外存在空间的重要拓展,由此实现了学科的多极化与世界化,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及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后学术领域的自我反思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跳出文学史或者把文学史本身当作问题来对待成为新的研究方法。“没有‘当代文学’。何来‘现代文学’?”的命题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一命题的提出打破了人们常规的思维方式.打破了时间的先后顺序与历史的逻辑。而本文正是要质疑这种“常规”和“逻辑”,质疑文学史发展的线性观,力图从新的学科史角度说明“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史的关系.从而“考掘”出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合为一已是一个大趋势,但两个阶段的不同特征又是客观存在的,且目前的中国当代文学无论从教学还是研究都存在着明显的缺失,未能将台港澳文学在同一个平台上整合。这两个阶段的价值比较不可回避,也从未停止过。从流派、经典及大师的出现等方面来看,至目前为止,当代文学部分价值未能超越现代文学部分。莫言也不具备文学大师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从大学中文学科的影响视角讨论当代文学发展的资源,是一个非常新颖的话题。吴秀明先生对大学中文系和当代文学关系进行的梳理,其实就是为了说明这样一个基本事实:现代大学中文系建立之初就与当时的“当代文学”,即我们现在所说的现代文学,关系非同一般;大学中文学科的设置事实上已经成为当代文学发展的另一种资源。的确,不仅当时北大、清华这样的大学中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语境下大众传媒极大地影响着当代文学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文学出现传媒化、商业化、大众化的趋势,通过分析纸质媒介、电子媒介和当代文学的互动关系,阐明大众传媒对当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高等院校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中文专业的基础课,其教学模式亦需要不断探索创新。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转变思路,树立以学生自身发展为本的现代、科学的教学理念,注重开放性和学术性的结合,积极探索多元有效的学生自主式学习教学,如自主型小组主题发言,双向互动式问题教学,多元化阅读教学,学科研究方法教学,多媒体手段教学等,并建立与自主式学习教学相适应的灵活多样的课程评价方式,真正提高教学效果,切实推进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而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充分发挥现当代文学的认识功能、实践功能和审美功能,才能显现它们的重要性,达到编选者的编选意图,并最终将教学对象培养成为心智健全、身心健康的人。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主要应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在教学内容上应该体现出知识性、学术性、文学性和人文性。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讨论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5.
论文从教学角度,谈同济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近几年来不但尝试打通大陆与台、港、澳,也尝试着打通中国与世界,尤其尝试着用比较的方法,沟通整个华文文学从题材、风格到价值的联系,以试图复活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世界华文文学的历史与现实,并从一切可能性上找到形式与精神的互补,以寻找和创造前所未有的大华文文学时代。  相似文献   

16.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文化大众化背景下,目前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存在一些困惑。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首先应该体现出对人文性教育的坚持;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学生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文本阐释方法的更新。  相似文献   

17.
文论界有学者把西方现代派文学反现代性、反理性、反意识形态性的审美现代性视为普适性的标准 ,用以规范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本文对这一观点提出异议。认为应当根据文学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所形成的特有的审美关系 ,赋予中国当代文学以审美现代性的新内涵。就批判性的审美精神而言 ,中国当代文学与西方现代派文学虽有共通性 ,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无视这种异质性 ,势必导致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方向的误导  相似文献   

18.
当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了更充分发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作用,深入的教学思考从两方面展开:其一,以辩证的思维视角去审视中国现当代文学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关系;其二,从开阔的语言维度切入去发掘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滋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审美价值,使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专业素养深厚、具有人文关怀意识和高雅审美情趣的新人。  相似文献   

19.
全面而有效地提高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质量,除了适时调整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外,也要在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实践教学环节、考试方式等方面进行相应地改革。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当代文学与研究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与研究生教育业已建立了密切而又重要的互动关系. 学科建设作为高校的"龙头工程",对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无论是准型研究生教育还是规范研究生教育,都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生成与建构、积淀与传播大有裨益. 出于对知识状况及学科命运乃至职业本身的关切,我们亦应直面学科及研究生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 尤须对其"五大失衡现象"进行认真反思,以期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