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知道,美育亦称审美教育,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同时它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2.
美育也就是审美教育,有时也称为美感教育.它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知能力、鉴别能力、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人们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使人们能够按照美的规律来美化自身和  相似文献   

3.
1前言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美的事物是真与善的统一体。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美,进而在实践活动欣赏美,美的根源在社会实践,美的事物和现象总是形象的、具体的,它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中学语文教材中“美”的内容可以简略概括为社会美、自然美、  相似文献   

4.
体育对人的美学素质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提高了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水平和欣赏能力;提高了人们欣赏、追求和创造艺术美的能力;培养了人们对社会美的认识水平和创造能力,从而促使人类向着美的方向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一起,早已成为培养发展人才的重要课题,是进行全面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美育是一个多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活动。美育不仅包含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还有科学美。对于一个大学生特别是以学习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为主的理工科大学生,以及从事教育为主的师范大学生来说,使他们在校能受到良好的科学美熏陶,除了能够欣赏艺术美、自然美外,还能具备赏识科学美的修养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美育即审美教育.它是通过对社会美、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欣赏、鉴别,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事物特别容易让学生接受.我注重寓美育于班主任工作之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学子》2003,(11):61-62
按照事物的表象来区分,美可分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自然美即美在自然,它不是人为的实体美,都是客观存在的现实美。艺术美则是人们以艺术手段创造的理想美。人们都希望自己是美的,而且越美越好。一个人只要神志健全,无论男女老少,可以说都想成为美  相似文献   

8.
体育对人的美学素质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提高了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水平和欣赏能力;提高了人们欣赏、追求和创造艺术美的能力;培养了人们对社会美的认识水平和创造能力,从而促使人类向着美的方向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美育即审美教育。它是通过对社会美、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欣赏、鉴别,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事物特别容易让学生接受。我注重寓美育于班主任工作之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主要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0.
审美能力是人在审美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就是借助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 ,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趣味 ,从而使他们按照美的标准和规律欣赏美、创造美 ,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美育,是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和小学语文也是紧密联系存一起的。从某种角度上讲,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过程,语文教材除了所具有的艺术美外,形式美、自然美和社会美都贯穿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走进文本,领略自然美;理解文本,体验社会美;拓展文本,欣赏艺术美;利用习作,创造表现美。通过美育教育,让学生走进文本,领略自然美;理解文本,体验社会美;拓展文本,欣赏艺术美;利用习作,创造表现美;他们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审美能力是人在审美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就是借助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趣味,从而使他们按照美的标准和规律欣赏美,创造美,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一门具有浓郁人文特色的课程,不仅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能熏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人格素质。借助语文这个载体,通过丰富多彩、情意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能使学生熏陶自然美、感受社会美、欣赏艺术美,培养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从而塑造美的心灵、完善美的人性、创造美的人生。笔者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通过各种自然美的感受、艺术美的鉴赏和社会生活美的实践,培养学生认识美、见证美、追求美的人文情怀和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理解自然美的关键在于科学回答审美关系的性质。审美关系是“创造美的劳动者与欣赏美的主体之间所结成的关系”。从审美关系的角度出发,即可得出自然美其实是人的美、生活美的映现。  相似文献   

17.
美学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而语文教学中美学的体现更是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美,即内容美和创造美。内容美是指文章自身所体现出的美;创造美则是由人为因素创造出来的美。一、内容美语文课的内容可谓是包罗万象,所以内容美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杏花春雨江南”的秀美,也有“骏马西风冀北”的壮美,还有古筝《十面埋伏》的那种金戈铁马之美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缠绵柔情之美。概括起来可分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1.自然美。文章本身所体现出的美即为自然美。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描述了“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具备美育的特殊条件。美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形象、情感去熏陶、感染学生,塑造学生的灵魂,净化、丰富学生的感情。语文课本中那些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和文章精华,熔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于一炉,给语文美育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把语文视为美学载体,从审美角度来整合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人文性,在审美情感的参与下,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审美因素,让学生去欣赏美,感知美,领略美,识别美。一、欣赏自然美自然美就是社会生活中自然物的美。在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中,美的事物层出不穷,千姿百态。日月星辰、山川草…  相似文献   

19.
审美是人类的一种重要心理活动,审美教育也被称为美感教育,把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生活美作为基本的内容。有效运用审美实践活动,能够有意识地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并进一步培养其发现美、欣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在语文审美活动中,学生是审美主体,语文课文中美的因素是审美客体,其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充分的欣赏、感知和相应评价。  相似文献   

20.
美学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是指人们在欣赏和创造美的事物时与周围事物发生的关系.由于在现实生活中美是普遍存在的,所以人们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也是普遍存在的.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产物.随着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日益丰富和提高,人们对欣赏对象及一切事物的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形式美的追求也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也在各个领域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