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摘要:人类的知识观历经三次演变,形成了后现代知识观,其最大特点是不确定性、多元性、情境性、个体性和生成性。现代大学外语教学既要传播和应用确定性知识,同时也要突破确定性知识观的局限性,摒弃经验论的不充分性,用理性思维的方法指导学生探究和发现不确定性知识,树立科学合理的教师知识观,体现知识的情境性、生成性和多元性。  相似文献   

2.
建构主义知识观及其对教学的启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主义知识观力图将认识过程中的主客体整合起来.形成一种超二元论的知识观。这种知识观通过“同化”、“顺应”、“自组织”、“对话”等建构方式消减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对立.重视学生已有知识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及问题性教学.注重建立多元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3.
传统课程知识观的知识化本质观遮蔽课程知识的教育性,客体化存在观贬抑其人文性,预成化发展观消解其多元生成性,工具化价值观忽视其意义性,使人知疏离,异化了课程知识属人、为人的特性。回到原点探寻,可知课程知识源于引导学生更好地发展成人的教育需要,它与教育联姻的基础在于其内蕴助益学生成长的可能意义。这种意义的现实化程度取决于学生与它融生互动的深度,体现于学生属人的发展高度。我们应确立以人的成长为核心的"人知融生互动"的课程知识观,明确课程知识的教育性、重视其人文性、关注其多元生成性、凸显其意义性和价值的主体依赖性,为深化课程改革实践以实现课程知识的存在意义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4.
建立在传统知识观基础上的教师知识观,把教师的专业化知识基本定位在学科知识体系上,这种学科体系的教师教育理论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建立在后现代基础上的知识观则强调知识的批判性、生成性、个体性、情境性、价值关涉性及隐性。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就是建立在后现代知识观基础上的全新教师知识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在教师的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国庆 《教育探索》2008,3(4):53-55
后现代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建构性、境域性和价值性,反对在知识领域中的本质主义和中心主义。这种知识观为人们认识和反思语文教材观念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语文教材观念立足于受教育者的主体建构,体现着鲜明的民主与个性化的诉求。教材观念从“客观实在论“向“主体建构论“转变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了教育主体的回归,促进了课堂结构走向开放与多元,促进了教学方法由讲授向探究转变。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代知识观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封闭性,后现代知识观提出了主体性、境域性及开放性。在后现代知识观影响下,历史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更加注重人文精神、世界教育和未来教育。  相似文献   

7.
知识是教育中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知识观是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成人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使得受教育的主体和施教方对知识有可选择性,这就决定了在这一课程领域对知识和知识观必须建立正确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知识观与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在现代知识观基础上的理性主义课程观,强调课程内容以知识为中心,脱离现实生活世界,知识的完整统一性被破坏,其价值中立的课程属性使其很少关心社会,这种课程观导致现代课程出现种种弊端。建立在后现代知识观基础上的后现代课程观,对之进行了彻底地摧毁,其所强调的课程“理解性、情境性、创造性、综合性、价值性”等观点,对今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吴玉军  程晓云 《天中学刊》2004,19(1):116-120
知识观的演变与教学评价的变革,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由于现代知识观确立了知识的客观性、普遍性、中立性,排斥非理性在认识中的合法地位,使得评价出现了一元化、单向度的特点,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张扬,内在的丰富情感得不到理直气壮的表现。后现代知识观是对传统知识观的绝对性、无限性和精英气质的扬弃,体现着后现代知识观对差异性、多样化、宽容性的理解和把握。后现代知识观认为.教学评价的理念应该重新进行调整:从结果取向到过程取向;从一元化取向到多元化取向;从工具取向到意义取向;从封闭性走向开放性。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新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体现了教学评价的下列走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与结果并重;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知识观转型与课程改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理性主义知识观和经验主义知识观陷入了客体对主体的牵制和绝对主义,是一种权威型知识观;建构主义知识观和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则倡导主体建构和批判反思,是一种批判型知识观。知识观的发展变化对课程改革提出相应的要求:课程目标要变知识灌输为建构力、想象力、批判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课程内容应减少单一性和确定性,适当增加多元性和非确定性;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应从机械接受变为投入理解。  相似文献   

11.
知识的道德是知识主体对知识所秉持和恪守的一种道德态度。它包含尊重知识、追求知识、创生知识、传播知识四个层面的内在规定。对待知识的道德态度,要求教师在知识传承和递交的历史过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了解知识更新的道德内涵,“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知识更新和充实自己”。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教学行为受一定知识的支配,理解教师知识是准确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和实现途径的核心方面。由于知识观存在着较大差异,导致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不尽相同,由此所提出的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也大相径庭。教师是实践性职业,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开展工作的,他要随时面对千变万化的情境并据此及时调整自己的实践策略,丰富的个人化知识支持着他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履行专业职责的活动,因此,依照哈耶克的"分立知识"观,教师知识具有情境性、个体性和内隐性等特征,是个人化知识,蕴含着巨大的创造可能。教师教育改革要尊重每位教师个人知识的独特价值,创建有助于教师合作并促进每位教师展现其才华的文化和制度,构建丰富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13.
运用案例研究法,在语文教学设计领域探讨了缄默知识的两极效应,提出了将缄默知识和显性知识整合进而优化学生知识结构的有效教学策略,包括缄默知识的显性化、缄默知识和显性知识的整合、显性知识缄默化三个环节,结合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感,并论及缄默知识给语文教学设计的新启示:真正在知识的话语权上做到师生平等,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前移语文教学设计的起点,拓展语文教学设计的深度和广度;实现学科知识的个性化,注重知识的重新探究和发现.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解决设计知识服务系统的知识获取问题,为设计者提供有效、准确的设计知识服务,从而提高设计效率,在分析涟波下降规则方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涟波下降规则的设计知识服务模型,并进一步分析了该系统的知识获取过程。结合不同类型设计知识的特点,通过涟波下降规则有效地实现了经验设计知识的获取,在专家进行设计过程中可以及时对专家的知识进行获取、组织及应用,且通过和用户进行交互,对知识逐步进行处理和加工,使得系统能够向用户提供所需要的知识及服务。  相似文献   

15.
现代认知心理学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这两类知识获得的心理过程及其在头脑中的表征、保持与激活等特点都有显著的差异。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促进陈述性知识习得的策略;促进陈述性知识保持的策略;促进陈述性知识有效提取的策略。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主要有:掌握程序性知识的陈述形式;明晰程序性知识应用的条件;从陈述性知识到程序性知识的转化;从程序性知识到陈述性知识的转化等。  相似文献   

16.
教育与教育学应属于两个位面的概念,前者强调操作,后者着意研究;前者重在实践,而后者落于抽象。由此而产生了教育知识与教育学知识的区别与教育学科的分化。教育知识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可供参照的行动方案,具有经验性和操作性,是一种实践知识,属形而下;教育学知识以价值观的引领为主要参照系,具有论理性、抽象性的特点,是实践哲学的理论范畴,属形而上。而且区分教育知识与教育学知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知识管理逐渐成为一门显学。为了进一步了解、认知这一学科,具体解析知识管理这一概念,重点分析知识地图在知识管理中所充当、起到的分享管道、使用者界面及知识分享等角色和作用,指出知识地图在发展中存在知识能否正常分享及人才流失导致的知识无法传承等一系列问题,阐述为知识地图建立更新机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8.
网格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网上信息资源的版权问题;知识产权问题。  相似文献   

19.
Currently, there is little knowledge reuse across training, documentation, and performance support. Knowledge-based materials developed for one purpose are not shared or reused in other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Knowledge Warehouse, a conceptual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It sketches the benefits of and limitations to the knowledge warehouse solution. It also takes the first steps towards defining a standardized classification scheme for storing knowledge components.  相似文献   

20.
凡是知识都是普遍的观点是一种误解。读过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一书我们可知,具有普遍性的知识其实并不多,大量的知识反倒是非普遍性的知识。不区分两种知识往往导致以对待普遍知识的方法对待一切知识,其结果反而不能获得恰当的知识;区分了两种知识而以普遍知识贬低、排斥非普遍知识也是不对的,因为那会限制人类获取各种知识的途径,归根结底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