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如何做好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健 《现代企业教育》2008,(16):106-107
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的社会要求和道德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必须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社会的道德规范,履行道德义务,以塑造高尚的品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重视通过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一分为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用书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辨能力。这对于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它"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要想学好思想品德课,单纯地听教师讲成效往往不大。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  相似文献   

4.
新课改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意识,培养学生品德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社会培育优秀的人才.本文针对初中德育教育现状,简要探讨了新课改下初中德育教育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5.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与品德养成的有效途径,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围绕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进行阐述,旨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相似文献   

6.
王清 《青海教育》2009,(3):52-53
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现代意识是当今教育的首要目标,是社会发展总目标的基本要求。高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重视对高中生的道德素质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提升学生道德素养与法治观念的重要课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业评价,既要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关注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又要坚持学科价值导向,关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主题学习中,如果道德与法治课还是采取知识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就不可能在内心产生认同。因此,教学内容必需承载于一定情境中。  相似文献   

9.
正思想品德学科中考出题以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为依据,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许多同学在中考思想品德复习时觉得十分困难,如何复习更有效便成了摆在他们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新版)明确指出:"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实现课程教育目标的重要举措。"这不仅表明法律素质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品德课堂是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1.
杜水红 《成才之路》2013,(14):68-68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提高,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前,受考试和升学制度的影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逐渐偏离了课程设置的目标。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引起足够的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在良好品德的形成过程中,环境和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校是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美德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人是社会的人,社会环境是影响学生道德内化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德育工作应与社会影响同步,培养学生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干预社会,成为高素质的社会的人。  相似文献   

13.
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正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初中生的思想,借助新闻资料创设学习情境、运用有效方式推进实际应用、引导质疑释疑培养法治思维三个方面优化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4.
思想品德课程为青少年成长奠定基础,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比具体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塑造人格、提升素养对学生更具价值,是思想品德教学应追求的深层目标。  相似文献   

15.
现行初中思想政治品德课课程的总目标是: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规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的影响。中专教育是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必须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社会的道德规范,履行道德义务,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正>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目标的核心,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应有之义,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这门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以便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也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循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贯彻思想品德教学原则,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卫康勇 《时代教育》2010,(6):192-192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联系教学实际,从丰富学生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地理品德,调整学生地理行为的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相似文献   

20.
薛臻 《考试周刊》2014,(29):121-122
初中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政治课堂总是采用枯燥的理论说教模式,不符合初中阶段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因而教学效果不理想,这就要求改进政治课堂教学模式。本文对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