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敏 《江西教育》2002,(23):12-12
“聊天法”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是指教师通过与学生聊天,无拘无束地在一起交谈,对学生施加影响,不知不觉地将教师要学生做到的事,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做好,进而得到教育的方法。“聊天法”在具体教育过程中概括起来有如下五种:一、“朋友式”聊天法。“聊天法”实施过程中,教师视学生为朋友。学生对教师就像对朋友一样敢于亲近,敢于掏知心话,这就是教师和学生聊天的感情基础,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想什么,喜欢做什么,偏爱什么,有什么活的思想,就能通过聊天随时被教师发现,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思想活动,有针…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传统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过多地强调学生做答,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我们应当逐步从以考分取胜的“好胜心”变为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好奇心”,从做“学答”变做“学问”。  相似文献   

3.
一是教师充当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召集人”。为体现出“自主”这一理念,教师在学生还没有对课文达到完全解读时,就要求学生自己选择阅读方式、阅读内容以及阅读伙伴,整节课都是学生自己在“哇啦哇啦”地读书、吵吵闹闹地讨论,教师则显得无所事事,课堂教学缺乏目的性,实际效益太低。二是教师充当了学生课堂交流的“旁听者”。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直接地把数学概念、定理“抛”给学生,犹如“从天而降”,使学生“不知其所以然,更不知何由以知其所以然”。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方式,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的过程。“再创造”能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实施“再创造”教学,要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只能恰当地介入、铺垫。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重视的是对教法的探讨,考虑的是教师教的行为,而忽略了学生这个主体,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把本应是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的事变成了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单调地教。老师想尽各种办法设计课堂教学,而学生只是麻木地被动地听着,偶尔在教师的催问下学生齐声喊出“是”或“不是”,根本谈不上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及能力的培养。这种全由教师主宰而无视学生表现的课堂,是不可能达到“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全面提高素质”的要求的。教师应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从“因教而学”转变成“为学设教”,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及行为…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今天的教师再也不用“跪着”教书了。但是我们要牢记,还应尽可能地不让学生“跪着”学习。课堂上,教师的存在不是为了让学生“顶礼膜拜”,而是最大限度地为其呵护一份纯真,开启一份智慧,培养一种思维。有时,一名“傻”教师会教出一班“聪明”学生。相反,一名“聪明”的教师,则会教出一班“傻”学生。  相似文献   

7.
钟滨 《江西教育》2002,(12):19-20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感“启引质疑,共同释疑”的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一、引导质疑首先,教师要启发诱导,培养学生“敢问”。要学生敢问,不是十分困难的。关键在于教师要爱护、支持他们的这种热情,哪怕在无意中,也不要给他们泼凉水。对肯于动脑,积极问答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对学生提的每一个问题,教师都应认真地、善意地对待。要知道学生的语文能力存在着差异,因而提问的水准也参差不齐。其次,教师要循循善诱,培养学生“善问”。“敢问”不难,“善问”却是不容易的,这与学生理解教材的深浅、知…  相似文献   

8.
旷玉萍 《云南教育》2002,(31):48-48
在目前的教学中,有的教师还不习惯于听学生“讲”,也就是课堂教学中只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讲和问,面对学生的问和答则不够重视,使之流于形式,这对教学实在不利。一方面失去了最佳教学时机,另一方面会扼杀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变得不喜欢“张嘴巴”。我认为教师重视学生的“问”和“讲”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做到让学生充分地“讲”。现代教学要求教师要转变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观念,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的话不再是圣旨,教师与学生是学习中的合作者。教师就像“牧羊人”,学生就像“羊”,“牧羊人”要给“羊”找…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师是管理的主体,学生是管理的客体,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对学生评头论足的份,而学生绝对没有对教师评头论足的“权”,否则便为“犯上”,不管教师的行为对否学生都必须无条件地服从。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学生平等观念和民主意识的形成。 为了加强对教师的监督和管理,同时也为了确保学生的权益,应该把对教师业务德行评头论足的“权”交给学生,积极组织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即在每学期的开学初或期末下发“学生评教一览表”。让全体学生打分。内容应涉及教师上课…  相似文献   

10.
古往今来,教师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赞美,从“传道授业解惑者”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到“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这些赞美将教师这一角色神话般地完美化了,并达到了最光辉的境界。这便无形地要求教师要具备多种美德。正如江泽民曾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可见,教师的身教对学生是有着重要影响的。  相似文献   

11.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一套“数学现实”——用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总体。由此不难得出,教师和学生肯定拥有各自不同的“数学现实”,教师的重要任务应该是了解、确定各类学生的“数学现实”并努力使之尽可能地丰富、扩展。而数学教学中常有如下现象:教师依据教材、教参和自己的教学经验对习题的解答进行设想并据此教学。这里教师根据自己的学识与对班级学生实际的理解进行的对习题的解答应看作是教师的“专业数学现实”。这种“专业数学现实”,由于教师与学生在学识、能力方面的巨大差距而更具有“专制性”——它常常完完全全地左右学生的思维,控制学生的行为。殊不知,学生的“数学现实”的程度和范围可能不如教师,也可能在某个方面超越教师!  相似文献   

12.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加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要使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活”起来,关键因素之一是教师“促成学生主动地与周围环境进行交互作用”,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发挥“导”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引导、诱导、指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相似文献   

13.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成功的教师注重“浓缩”多种情感与学生进行有深度、全方位的交流。这种浓缩的情感应当包括三种:一是教师的“爱人之情”,二是教师讲授中的“感人之情”,三是教学中的“审美之情”。一个好的教师,可以将这多种情,传达给学生,并使之内化在深层素质中。   教师的“爱人之情”。一个教师如果不爱自己的教学对象,对学生没有满腔的爱心,他的教学是很难搞好的。只有具有爱的深情,教师才会更好地备课、讲课,从各方面提高自己。这种爱心会渗透到教师的一言一行之中,学生们能强烈地感受到…  相似文献   

14.
"罗森塔尔效应"和语言学习效率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森塔尔效应”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能力或行为的信念影响其对学生的期望,而学生通过感受教师的热爱和期望,变得更加自尊、自信、自强,从而使教师的期望变成学生的现实表现。“罗森塔尔效应”对英语教学有着较强的适用性,能较好地促进英语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谈“配合”     
听课之后,每每听到教师评论课堂上学生“配合”得如何如何。尤其是利用外班或外校学生进行的公开课、观摩课以及优质课评选,更容易听到执教者对学生“配合”或称赞或抱怨的言论。在一次全国级的课堂教学大赛上,笔者也曾听到一位参赛教师在授课结束时对学生的紧密“配合”表示衷心地感谢。   “配合”这词在这里用得十分不恰当。   所谓学生与教师“配合”得好,显然是指学生在领会了教师教学意图的前提下,主动地按照教师的意图进行活动,并且达到了教师的期望值。看起来似乎是值得称赞的,但稍加分析就会发觉,这是与我们倡导的“…  相似文献   

16.
杨其友 《现代语文》2006,(11):50-51
语教学容易犯一个错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忙个不停地记,甚至一部分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根本就无动于衷,“身在曹营心在汉”。那么,谁才是课堂教学的真正主角呢?应该是学生。我们不应当压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是为“学”服务,“学”又是为“用”服务。因此,我们应该把本该属于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教学中的真正主角。  相似文献   

17.
教育家加里宁曾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有“道”,才能传“道”,因此当代教师尤其要注意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与塑造。  相似文献   

18.
刘晓军 《四川教育》2012,(11):23-24
探讨“对学生写作状态的判断与即时帮助”这一话题真好,意味着我们的注意力终于从关注“教师怎么教”升华到思考“学生学得如何”,“怎样才能学得更好”,“教师怎样才能立足学情及时调整,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克服习作中的各种问题,体会写作的成功和愉悦”。  相似文献   

19.
在德育工作中,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教师常常要苦口婆心地对他们批评教育。从道理上讲,这对于学生该是一剂剂“利于病”的“良药”,可这“良药”却常常由于“苦口”而让学生难以下咽,其“利于病”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教师怎样给学生以“不苦口”的“良药”来提高“疗效” ?   平等,是让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师切不可以自己的“善意”为借口,凭自己的意志来“塑造”学生,而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老师不是在训他,而是以平等的身份在与他交流,用宽容的…  相似文献   

20.
在中学生中流行着这样一句口头禅:“代数繁,几何难,物理难于上青天”,形象地说明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态度。长期以来,学生感到物理“难学”,教师感到物理“难教”,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成为困扰广大学生和物理教师的“老大难”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