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3月17日<长江日报>进行了新一轮的改版,重新打造"长江评论"栏目,致力于成为观点交流、思想展示的平台,提供一个人民满足参与权、表达权的公开途径.推出"长江评论"版是<长江日报>在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中追求成为更有力量,更有影响大报的一种努力.  相似文献   

2.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语境下,地方报新闻评论有哪些特点,应该发挥哪些功能,才能更好配合地方发展?笔者以<长江日报>"长江评论"专版为个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节目形态上基本呈现两种发展态势--言论性新闻评论与述评性新闻评论.言论性新闻评论以语言表达观点为主,观众从语言中获取观点,可谓之"听"新闻,以<央视论坛>为典型代表;述评性新闻评论以画面叙述新闻事实,观点蕴含于画面事件之中,观众从画面中领会创作人员或媒介传递的观点,可谓之"看新闻",<焦点访谈>为典型代表.这两种节目形态拥有各自固定的收视人群,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与发展前景.本文从"听"与"看"的角度切入,通过<央视论坛>与<焦点访谈>分析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走向.  相似文献   

4.
国际评论是新华社历史上的传统优势报道之一.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为新华社撰写过不少国际评论,如1949年他就美国国务院发表的题为<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的白皮书和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写给美国总统杜鲁门的信,连续撰写了<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别了,司徒雷登>、<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友谊”,还是侵略?>、<唯心历史观的破产>等评论文章,在国内和国际上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是新华社国际评论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比较分析了我国<经济日报>和美国<华尔街日报>关于"三鹿奶粉"事件的评论后认为,两报评论在所讲述的对象事件的面貌、所提出的问题、所阐述的观点等方面差异很大,原因在于其不同的立场、写作方法及风格,具体表现在写作旨趣、基本视角、阐述方法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在青年评论家曹林最近出版的评论集中,有一篇文章<从造谣到黑客:批判的价值次序>,引起了我的思考.我觉得,能够有人提出"批判的价值次序"这样一个命题,反映了当代新闻评论进入了一个"反思"的层次,即深入地思考评论自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长沙晚报是市委机关报,就评论而言,自有权威性,但"晚报特色"则往往是其短.在新的媒体环境下,长沙晚报不满足于<星城夜谈>、<百姓论语>等专栏评论,于2006年推出了由长沙晚报理论评论部、网易新闻论坛、星辰在线、星沙之声广播电台联合打造的专栏<你说话吧>.它以"民声、民意、民智、民生"为宗旨,是通过多媒体联动,兼采网络与广播优势进行立体传播的时评版.  相似文献   

8.
在灾难事件中,新闻以其极强的时效性为受众提供及时的信息,满足在恐慌时期受众对"发生了什么"的基本认知.而评论则在已有的新闻报道的基础上,通过其观点和态度引导受众的情绪和思考方向.本文选取了<新京报>、<广州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北京青年报>、<中国青年报>和<燕赵都市报>6家媒体在5月13~15日3天发表的共计57篇评论,探究灾难事件初期的新闻评论所呈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温州日报>嫁接新媒体元素,于2007年9月推出党报新闻评论专栏"六好博客",是媒介融合背景下做好党报新闻评论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0.
广播评论<"田"字新解>获得了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荣誉之前,沉静反思,这篇评论若说有一二可取之处,恐怕就是在一个"新"字上.从写作技巧到文章立意,精雕细琢,深挖细磨."新解"解出了一点新意.  相似文献   

11.
在最近一次评论课上,我与同学们一起面对这样一篇作品引发的问题: 南方都市报9月14日专栏中的<教师"过节"为何如"过关"?>这篇文章,是如何从社会对教师节送礼现象的声讨,过渡到教育自主权问题的思考的呢?  相似文献   

12.
苏蕾  王萍 《新闻知识》2008,(5):72-73
<独立评论>存在于1932--1937年,是20世纪30年代最富影响力的政府性刊物.围绕着<独立评论>聚集了胡适、丁文江、蒋廷黻、傅斯年、翁文灏、任鸿隽、陈衡哲等一批被称作"独立评论派"的知识精英.  相似文献   

13.
去年汶川地震期间, <人民日报>刊发了大量相关的新闻评论.笔者试图用传播学的议程设置理论对其进行分析解读,以期为媒体言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出版之前,已经是美国公认最有影响力的新闻工作者.<世界是平的>更奠定了他"趋势大师"的地位.他的影响力早已不限于美国.他在<纽约时报>每周三、五见报的国际事务专栏,透过其供稿系统,固定被全世界700多种报纸转载.转载之频之广,无人能出其右.他经常得奖,如今已是普利策奖的终身评审.他精通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有5所美国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新闻工作之余,他还是哈佛大学的客座教授.下面就托马斯·弗里德曼的评论特色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当下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和"观点时代"来临的媒介生态格局下,都市报评论版成为彰显媒体个性的新领域.本文以<楚天都市报>评论版为例,分析了栏目特色,从坚持地域特色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改进都市报评论版的建议,以期为当前都市报评论版更好地寻求个性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开篇的话 本人自1997年开始关注档案学术评论,并对此作了些许研究,先后在<中国档案>、<湖南档案>、<档案>、<档案学探索>等档案专业刊物上发表了几篇文章,对档案学术评论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近年来我对档案学术评论又作了较为全面和尽可能深入的研究,并将其作为科研项目立项进行专门研究,现将初步研究成果呈现给广大读者,以求得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7.
在<半月谈>今年第19期上,读到苏北同志在"半月评论"专栏里写的评论文章:<力戒"口惠民生">.这篇千余字的言论,主题鲜明、结构紧凑、剖析深刻、文笔生动,笔者一口气读完,又爱不释手地读之再三. 这篇1600字的评论,11个自然段,几乎没有长句子,读来很是轻松.笔者认为在写作上具有以下4个特点: 一、知情知底,把民生问题作了精彩的提炼.  相似文献   

18.
新闻评论的蓬勃发展是近年来一个不争的事实,人们不吝以"繁荣"、"复兴"、"热潮"这样的词汇来形容当前我国新闻评论的发展状况.有学者甚至认为当下新闻评论实践的繁荣可称之为我国历史上"第三次时评热",前两次则分别由1896年上海<时务报>和20世纪40年代<大公报>"星期论文"所引发.  相似文献   

19.
4月15日,<北京青年报>刊登了长篇评论<"媒治"应成为法治的一部分>,评论中提到,媒体通过新闻曝光,舆论监督给有关部门施加压力,对于推动问题解决,敦促有关方面采取究责措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形成了"媒治".同时评论认为,社会可以期待的正常状态是,"媒治"作为社会治理和"权利监督权力"的形式,本身就是法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金陵客,原名王世奎,现名王向东,19的年2月生于江苏省泰县姜堰镇.现为<新华日报>评论部主任编辑,江苏省杂文学会会长.已出版杂文集<我是一个怪物>、<巴子自白>、<红楼絮雨>、<水浒国风>、<儒林视野>和旧体诗词集<雨花词>等9种.曾主持编选<江苏文学五十年·杂文卷>.近些年,以金陵客为笔名的评论文章频频出现在全国许多媒体上.2003年10月3日,在参加华中科技大学举办的"新世纪首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之际,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