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博 《陕西教育》2011,(4):14-14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经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心灵敏感而脆弱,渴望成人的肯定,需要成人的鼓励、喝彩和掌声。即使是一句简单的称赞,一个关切的眼神,也会给他们带来莫大的鼓舞。  相似文献   

2.
朱育钦 《教师》2008,(21):18-19
管理心理学表明: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是动机产生的最根本的心理基础。教师,作为社会文化的继承人和传播者,他们的文化层次、审美倾向和个人需要的档次较高,他们在默默耕耘的同时,渴望自己的人格受到尊重,渴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受到肯定和赞誉,渴望独特自我的实现。因此,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应充分考虑教师的心理需要,应给教师多点人文关怀,并以此来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管理心理学表明: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是动机产生的最根本的心理基础。教师,作为社会文化的继承人和传播者,他们的文化层次、审美倾向和个人需要的档次较高,他们在默默耕耘的同时,渴望自己的人格受到尊重,渴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受到肯定和赞誉,渴望独特自我的实现。因此,  相似文献   

4.
管理心理学表明: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是动机产生的最根本的心理基础.教师,作为社会文化的继承人和传播者,他们的文化层次、审美倾向和个人需要的档次都较高,他们深刻理解自己所从事的育人工作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意义,他们在默默奉献的同时,渴望自己的人格受到尊重,渴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受到肯定和赞誉,渴望独特自我的实现.因此,学校管理者在确立管理目标时,应充分考虑教师的心理需要,从人文关怀角度定位管理策略,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管理心理学表明: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是动机产生的最根本的心理基础。教师,作为社会文化的继承人和传播者,他们的文化层次、审美倾向和个人需要的档次都较高,他们深刻理解自己所从事的育人工作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意义,他们在默默奉献的同时,渴望自己的人格受到尊重,渴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受到肯定和赞誉,渴望独特自我的实现。因此,学校管理者在确立管理目标时,  相似文献   

6.
一、成人学员学习的基本特点 1.有较明确的目的性。成人学员是社会的劳动成员,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事业心都很强,他们认识到学习科学文化的需要,实质上是社会和自我发展的需要。因此,他们根据自己职业岗位和工作需要,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他们为了提高自己的素质,需要补充新知识,渴望能通过再学习,使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有较大的提高。 2.有较强的自觉性。成人学员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自我完善的需要,表现出对学习的极大热情和较强的自觉性。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7.
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每个人都有希望得到别人赞许、关心、接受的需要,有归属与爱的需要,幼儿亦然。从婴儿时起,他们就具有亲近他人、依恋他人、与他人交往的需要,他们渴望与他人的感情联系,渴望在他的团体中有一个位置,渴望得到成人及同伴的肯定与认可。但是很多时候,由于年龄、认知、自我意识等个体内在因素及某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幼儿不能或不愿意直接表达出自己的这种心理需求,而是将这种心理需求表现为某种行为或情绪,需要我们透过幼儿的行为和情绪表现去解读他们的心理,并据此采取适宜的干预措施,以使幼儿身心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小学跨入初中,学生们的生理、心理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尤其是进入初二阶段,他们渴望得到成人的理解,希望得到同性乃至异性的关注。他们盼望有着独立的空间、时间甚至经济权力。一方面,他们深刻地体验着成长的喜悦,感受到对自身的肯定。另一方面,他们的心理、生理发展使得其中一  相似文献   

9.
梅林 《贵州教育》2009,(12):13-14
自尊心,人皆有之,教有所长、成绩突出的骨干教师有自尊心,希望得到校长的肯定和尊重;那些稍有缺点、偶有过失的教师也同样有自尊心,更渴望得到校长的理解和尊重。作为校长,应充分考虑到教师的这种心理需要,不掺半点虚伪、真心诚意地尊重他们。因为热爱、尊重教师是校长的天职,也是良好管理素质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在满足生存、安全的需求之后,就渴望被尊重,希望人格与自身被承认。那么,在学校管理中校长如何利用好马斯洛理论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呢?首先,要认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教师,需求的重点有所不同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教师的需求都有普遍性的一面,即需要关心、需要尊重,需要肯定他们的工作,需要或者说盼  相似文献   

11.
陈春宇 《考试周刊》2014,(55):175-176
<正>激励教育法指以激发、勉励和鼓励为原则,采取一定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愿望,进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准则,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的一种教育方法。激励理论在教育领域中能够在调动师生教学积极性、挖掘教学潜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人有受到肯定的需要,"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来自教师的激励恰恰表现了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它使学生渴求得到肯定的心理需要得到满  相似文献   

12.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向师性”决定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赞誉,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我们正是遵循了这一心理特征,改革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是一条成功之路,在我校就如何评价学生这一问题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3.
高趁敏 《成才之路》2009,(21):34-35
一、鼓励和欣赏是学生写作的动力 美国教育学家巴士卡里亚说:“把最差的学生给我,只要不是白痴,我都能把他们培养成优等生。”他的妙方就是赞扬和鼓励。作文教学同样需要老师拿起表扬的武器。中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有渴望得到肯定和赞扬的心理需求,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点,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挖掘出他们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4.
何青兰 《今日教育》2007,(12):28-29
每个孩子都渴望被爱,父母的爱、老师的爱、同伴的爱及社会各界的爱,爱是一种需求,是他们成长中的心理需要。老师不经意的言行会成为孩子们辨别自己是否被爱的依据。在长期与幼儿的接触中,我真切地体会到孩子的情感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需要成人密切关注。有时一句话或一个小小的动作就能让孩子快乐、让孩子的心灵充满阳光。因此,教师每天都要注意和每个孩子交往,向每个孩子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如给孩子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个吻,一句贴心的问候,一个肯定的手势,都能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那么如何在工作中做到满足孩子的这种感情需求呢?  相似文献   

15.
激励性评语是指教师用激发鼓励的语言给学生以肯定的评价,从而使他们不断发扬优点,增强进取心和求知欲。这就是说,激励性评语是建立在学生渴望得到  相似文献   

16.
无论什么人都是需要激励的,尤其是小孩子,他们更需要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教师一句由衷的赞美、一个肯定的眼神、一次会心的微笑,或者一个简单的手势,都会促动孩子敏感的心灵,甚至可能让他们终身受益。可见这些激励性的评价对孩子的促动是巨大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学会运用激励性评价。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充分的  相似文献   

17.
第一,满足肯定的需要。善于肯定别人是一种美德,希望被别人肯定也是人之常情。中学生的自我发展仍处在摹仿和探索时期,其行为的价值要受到师长和同龄人的肯定方能体现。积极的肯定能使他们体验到成功和满足,能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特别对后进生,肯定得越及时、越具体,越能引发内驱力。第二,满足自主的需要。自主的需要往往与"自我"的形成相辅相成。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成人感"的出现,中学生在潜意识中希望与父母、教师平等交往,希望能自己当家作主,自己处理自己的事务,希望自我的观念、主张、兴趣等能得到赞同,以实现存…  相似文献   

18.
陈欣 《教书育人》2008,(2):33-34
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换句话说,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善于赏识学生.何谓赏识?就是对学生言行、举止、所作所为予以肯定、表扬,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赏识的本质是爱.赏识要求教师热爱学生,以学生为本,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让他们坚信自己是有能力的,从而激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挖掘出他们的潜能.  相似文献   

19.
丁德云 《家教世界》2013,(7X):273-274
本文探讨了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赏识教育。在我们目前中职学校中,学生普遍年龄偏小,虽然已完成初中学习,但大多没有形成很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因此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甚至自暴自弃,教师需要通过肯定和赞美来给他们正能量,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更有利于他们成才和成人。  相似文献   

20.
陆旌霞 《考试周刊》2013,(72):166-166
高中生生理心理日渐成熟,一方面他们渴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肯定,对他们的表扬千万别吝惜,另一方面他们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对他们的表扬一定要慎重,不能随意和盲目地进行不恰当的表扬。本文提出了在表扬高中生时需要注意的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