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元春,1931年出生,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我国著名土壤学家,1953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1956年土壤农业化学系研究生毕业.曾于1985年担任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1987~1995年任校长.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并参加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4年.50年代末到文革在校讲授土壤学和从事北郊区土壤普查和盐渍土动态研究.  相似文献   

2.
《科学中国人》2008,(5):F0004
顾健人,1932年1月出生。1954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肿瘤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近五十年来,先后从事肿瘤病理、肿瘤生物化学、肿瘤分子生物学及肿瘤基因治疗科研、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3.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10):I0001-I0001
刘颂豪院士是我国著名光学家,首批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光学学会常务理事、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华南师范大学信息光电子学院院长,199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4):I0001-I0001
严陆光,男,汉族,1935年7月生于北京,浙江东阳人。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1959年毕业于原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电力系。曾先后任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强脉冲电源与聚变电工研究组组长(1960~1979年)、  相似文献   

5.
高金吉,1942年生,辽宁本溪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1966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学院,1993年清华大学工程力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工学博士学位。1988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1992年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兼任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石油化工组组长、中国设备管理协会顾问和设备诊断工程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设备诊断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再制造分会理事长、压力容器国家安全中心和压缩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兼职教授。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6):I0001-I0001
潘垣,1933年出生于湖北宜昌,1955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是我国最早(1958年)开展核聚变研究的主要成员之一,我国磁约束聚变技术和大型脉冲电源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中,在磁约束聚变技术方面唯  相似文献   

7.
《科技创业月刊》2008,21(3):I0001-I0001
闵恩泽,男,1924年2月8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1946年中央大学化工系毕业,1951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为资深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顾问,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8.
叶培大,男,1915年出生于上海市南汇县,1938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1945-1946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就读,1955年从天津大学调入北京邮电学院,历任北邮无线系教授系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名誉校长,至今已执教60余年,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相似文献   

9.
三十多年前,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汉带领课题组开始自适应光学研究时,有关领导告诫他们说这项工作短期内看不到成果,而且可能应用面也不广,因此希望大家能坐得住冷板凳。姜文汉带领课题组历经艰辛,不断取得自适应光学研究的突破。在863计划实施中,有多个主题都对自适应光学提出需求,充分显示了自适应光学在大型光学工程、先进医疗设备方面巨大的应用前景。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2006年视察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时说:“光电所的自适应光学,从一个很小的研究小组进行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后应用到许多方面,很好地体现了前瞻性和基础性的创新工作的推动作用,光电所如果没有自适应光学的基础,就没有今天的优势,这类工作正是科学院应该做的,也是坚持要做的。”路院长这段话很好地总结了自适应光学创新研究的作用和意义,对于姜文汉本人来说,这是很大的褒奖与肯定。  相似文献   

10.
王阳元,著名微电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5年1月生,浙江宁波人.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58年至2008年在北京大学工作,1982年至1983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高级访问学者.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院士.现任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研究院院长、微电子学系主任、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半导体学报>和<电子学报>(英文版)副主编,<微电子学科学丛书>主编.  相似文献   

11.
吴良镛,1922年生,江苏南京人.著名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944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1946年开始协助梁思成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从事建筑教育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1948年赴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学习并获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12.
徐光宪(1920~),汉族,著名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20年11月7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上虞市,194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1946年任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助教,1947年赴美留学,195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学位,不久回国,到北京大学任教至今.  相似文献   

13.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8):I0001
李振声,1931年生,山东淄博人,1951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现任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国科学院原西北植物研究所所长,中  相似文献   

14.
《青海科技》2010,17(3):1-1
实践充分证明,科学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与科学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密切相关。科学技术作为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推动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10):I0001
张寿荣,1928年2月生,河北定县人。1949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冶金工程系,工学学士学位,著名钢铁冶金专家,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总工程师。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3):I0001-I0001
刘人怀,著名的板壳结构分析与应用专家,四川省成都市人,1963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先后在兰州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工业大学、暨南大学任教。其间曾于1981年3月至1983年4月作为西德洪堡研究会员,赴西德鲁尔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任客座教授,并担任鲁尔大学中国科学家和留学生联合会第一任主席。  相似文献   

17.
自然生态对于资源、能源供给的有限性、环境容量的有限性和人类发展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共性问题,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说更是如此。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国的资源能源人均保有量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制造业的技术相对落后,人均消耗很高,工业废弃物单位产品、单位GDP造成的工业浪费和农村非生态型农业的发展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能源环境难以支撑经济的快速发展,面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成为唯一的选择。〈br〉 作为我国绿色过程工程研究领域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懿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提升和循环经济建设。她长期从事资源--材料物理化学与环境化学研究,开创了资源材料化学化工与环境工程交叉综合研究的新方向,开拓了清洁工艺-绿色化学化工过程研究新方向,主持了我国首个清洁工艺国家项目,在国内外首次提出的亚熔盐高效清洁反应/分离新系统和绿色新过程已拓展为处理多种资源的普适性新理论和平台技术。  相似文献   

18.
吴文俊,男,1919年5月12日生于上海,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9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曾任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  相似文献   

19.
余永富,男,生于1932年9月,河南南召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1956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选矿系,被分配到长沙矿冶研究院工作.现任长沙矿冶研究院教授级高工、院科协主席,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名誉院长、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兼职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20.
钟世镇,中国工程院院士,1925年出生,广东五华人,195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院。从事大体解剖学专业,师从叶鹿鸣、何光篪教授,担任过中国解剖学会副理事长和名誉理事长,现任南方医科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全军和广东省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是我国临床解剖学的奠基人和“中国数字人和数字医学研究”的倡导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