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由于农村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需遵循生态环境的发展规律,提升环境治理能力与水平。在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应通过企业、社会组织、农村居民与政府的紧密配合,创建良好的治理环境,共同协调生态和环境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要以有效的乡村治理助推乡村振兴。广西不断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但仍存在村民自治能力较差、社会组织参与度不高、乡村治理人才队伍建设落后、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较低、乡村文化治理尚待加强等突出问题。要因地制宜,通过“党建引领+村民自治”模式、“新乡贤+三治融合”模式、“村企合作共建共享”模式、“超级乡村”治理模式提高广西乡村治理水平,并不断创新治理路径,完善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凝心聚力打造乡村治理品牌,切实解决好“三留守”问题,技术赋能乡村治理,完善人才、资金协同政策。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乡村治理共同体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在深入分析民族地区乡村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以党委领导为根本,乡镇政府、乡村社会组织、村委会及村民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乡村治理共同体路径,为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乡村的发展与振兴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有效评价创意农业的发展绩效,更好地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当前政府、企业迫切关注的问题。在分析邢台市创意农业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调研访谈法,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构建了包含43个二级指标的创意农业发展绩效评价体系,并对邢台市10个创意农业项目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邢台市创意农业项目的发展集中在良好稳定、快速成长两个阶段,产业政策支持、科技创新水平、从业人力资源、文化特色等六方面得分偏低,利益相关者中的当地社区、政府对此影响较大。依据结论,从企业项目、地方政府、村庄及农民等三个利益相关者角度,分别提出了注重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完善创意农业发展规划和激励政策、精细化开发主打的特色农产品或特色乡村服务等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有效的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以及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流向城市,造成了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等社会问题。而目前乡村社会治理存在的治理体系滞后、治理法治观念落后、缺乏专业治理队伍、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薄弱等问题,影响了乡村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创新乡村社会治理方式,建立健全乡村治理法治体系,培养创新人才、建设专业队伍,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引擎"作用是摆脱乡村社会治理困境,实现乡村社会治理有效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扬州地处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农业较为发达,近年来扬州市农业发展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扬州市应结合自身实际,发挥区域优势,明确发展思路,确定发展目标,通过政府政策重视、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品牌化建设、优化生态环境等措施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的城乡差距仍然很大,农村发展也呈现出不平衡不充分的特点,乡村社会的治理方面也存在着治理能力弱化,组织凝聚力不强等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乡贤"作为乡村文明的守护者,在完善农村社会的治理以及推动农村经济文化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新乡贤"参与农村治理存在的农村人口大量外流、"新乡贤"培育制度缺失以及对"新乡贤"缺乏认同感等困境来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此重塑农村的乡贤文化,改善乡村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状况,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下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的实施对于解决我国现有社会矛盾,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农业高校作为国家农业科技和人才的摇篮,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乡村振兴输出科技、培养人才、推动创新、提炼模式,并联合各地政府和社会机构等共同发力,以科技引领产业变革,携人才推动模式创新,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各地精准实施。  相似文献   

9.
洪昀  罗黎敏  戎幸 《教育评论》2020,(11):82-87
制定农业硕士职业素养的科学评价体系是落实农业硕士教育的重要保障。从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入手,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对高素质农业人才的需求、农业硕士培养要求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构建农业硕士职业素养评价模型,讨论模型对完善人才培养过程、用人单位选聘人才和研究生自我评价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社会有“乡贤治村”的传统,乡贤群体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维护乡村社会秩序稳定的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乡贤群体不断发展壮大并在参与乡村公共事务中构建了极具特色的乡村治理模式,同时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乡贤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传承“乡贤治村”的优良传统,发挥乡愁纽带吸引人,搭建良好有效平台使用人,建立保障激励机制留住人,引导以优秀精英为代表的“新乡贤”返乡建设桑梓、造福家乡,从而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1.
农耕文化是农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造就的实用型文化。当下,深刻挖掘农耕文化的内涵和风姿,使其精髓由里而外地释放,转换为农耕智慧,实现创新性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思想文化之源。根据农耕文化转换的基础,提出了保护与传承农耕文化、开展农耕文化旅游、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结合、将优秀农耕文化融入乡村治理等有效措施来推动农耕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1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一方面要塑形,另一方面也要铸魂,在乡村文化振兴中既要抓物质文明也要抓精神文明。繁荣乡村文化,培育乡风文明是关键,而家风文明是乡风文明的缩影。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分析新农村家风文明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家庭结构简化、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流失、学校德育教育不全面等问题,提出发挥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的合力来有效推进新农村家风的传承和发展,促使优良家风文化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乡村振兴战略列为七大战略之一。农科大学生作为农业高素质人力资本的重要来源,是未来"三农"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农科大学生"三农"情怀的养成与校地企协同育人的培养机制构建是促进农科大学生适应新时代"三农"工作、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本土化发展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应然趋势.城市取向教师发展的牵引使乡村教师呈现出不自觉的脱离乡村实体转向城市的趋同化发展趋势.解决乡土性被遮蔽、主体性被隐匿等问题是实现乡村教师本土化发展以稳定乡村教师队伍的首要任务,需要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发挥乡土社会的文化优势、地缘优势以及动力优势,实现文化、科...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自然灾害保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也是个农业自然灾害的重灾国。我国以民政部门扶贫救灾为核心的农业自然灾害保障机制远远不能适应农业自然灾害损失补偿的实际要求;建立方式多样、相互配合的多层面、立体型的农业自然灾害保障体系,日显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教师使命感就是指乡村教师能合理认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使命,并表现出对自身角色身份的认同和热爱,愿意为之无私付出,并从中获得价值感和意义感.乡村教师使命感是乡村教师工作的精神动力,体现出专业性与公共性、内在性与外显性、自我价值实现与利他奉献、稳定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的特点,包括一般教育使命感和乡村社...  相似文献   

17.
以"离农"为价值取向的乡村教育加速了城镇化进程中乡村社会的衰落,导致了乡村教师信念的失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乡村发展提振了信心,也为乡村教师信念重塑提供了契机.从乡村教师信念重塑的背景来看,应该是国家民族发展题中应有之义,是乡村社会百姓的人文需求,是乡村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重要方面,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诉求.从乡村教师信念失落的现实考察可以发现,城乡二元的延续和异化导致回不去的乡村、从"同质化"到"城市化"的教育嬗变导致乡村教育的式微和乡村教师的失落.从乡村教师信念重塑的内涵来看,可分为三个层次:扎根乡村的理想信念,基于乡村、通过乡村、为了乡村的教育信念,立足乡土的教学信念.乡村教师信念重塑的路径有:自我激励和反思,在价值认同中铸牢信念之基;通过交流合作与研修培训,保持信念系统的生命力;注重乡土文化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凸显信念的现代性;教育管理部门转变角色定位,为乡村教师信念重塑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是新时期实现农业农村新发展的前提,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要途径,是解决南宁城镇和乡村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必经之路,是南宁市补齐发展短板、激发"三农"活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历史阶段。从目前情况看,经过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等几个改革阶段,南宁市在乡村建设和农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绩。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乡村建设和农业发展进入改革缓慢期,甚至在某些领域出现了滞后,遇到种种发展困境,亟需寻找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良好机遇。农家书屋作为全国性政府公共文化工程直接关涉乡村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提升。但农家书屋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农民对农家书屋的接受度和参与度不高、书屋设施管理缺乏有效保障机制、书屋出版物配置行政化以及书屋建设缺乏充足资金的问题。各级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利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好时机,从发展乡村产业、增置和搭建书屋软硬件设施、合理配置书屋资源、筹备书屋建设资金以及推进农家书屋电子信息化方面入手,推进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更好为促进乡村振兴服务。  相似文献   

20.
大力建设农产品品牌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使命,是建设新江苏的重要任务之一。品牌意识、技术革新、政策扶持、品牌融合和推广模式是影响江苏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主要因素。江苏应加强宏观调控管理,扶持农产品品牌建设,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合作创新,实施新媒体时代农产品品牌营销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