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论学校是否有意识地推动科教融合,与此相关的培养现象和行为在本科生教育中大量存在,并据此将学生分成"科教融合培养的学生(融合类学生)"和"非科教融合培养的学生(非融合类学生)"两大类。通过对"科教融合"培养模式进行操作化定义,并以通化师范学院外语专业的全体学生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得出结论:科教融合培养模式能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融合类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对专业前景的了解更为清晰;融合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整体增长速度均比非融合类学生高出许多;横向比较评价中,融合类学生对自我知识与能力的评价、对学校的满意度以及对在校所接触到的教师评价也更高。  相似文献   

2.
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培养在以往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践中处于"分离"状态,但二者被期待走向"融合"。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融合培养价值和活动持肯定看法,对融合培养目标以及企业和学生在融合培养中的作用有清楚认识;学生对融合培养条件不大满意;学校类型、专业、年级、性别、上大学前就读学校类型等因素对学生关于融合培养的看法有一定影响。基于调查结果,对高职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实践提出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赛教融合对高职学生学习和就业能力提升的影响,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调查问卷,从学校对赛教融合的支持力度、赛教融合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赛教融合对学生学习和就业能力提升的影响等三个方面入手,对参赛学生进行实地调研和访谈。结果显示:"以赛促教"这种"以点带面"促进教学改革的方式只有产生"面"上的职教效益,才能使广大高职学生受益,技能大赛的举办才符合初衷。  相似文献   

4.
语用是语文新课标的核心名词,也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要想把语用的目标落到实处,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把"得言"与"得意"相融合;将"吸收"与"倾吐"相融合;使"读文"与"学话"相融合。如此一来,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人文教育对工科院校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分析人文教育对工科院校学生的意义及"融合"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融合"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对"大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融合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简要分析,然后研究了"大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融合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围绕课内外结合线上下联动两方面,提出了"大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融合的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教师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开展了"体质健康与学业水平关系的探究"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概率统计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建模、分析、解释并得出结论,让学生在探讨结论合理性的基础上改进模型。这种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发挥了线上教学"突出过程性"、线下教学"体现真实性与深刻性"、融合教学"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组合优势,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促进了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课证融合"是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融合的职业教育模式,是实施"双证制度"的一个重要手段。实施"课证融合",将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中完成,使学生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不仅可以缩短人才培养时间,还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同时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拓宽高职学生的就业途径。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21,(84):94-96
发展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是英语课程的目标,既能从根本上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也能为学生在日后的英语学习中提供助力。"读写有机融合"指的是阅读和写作有效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读写有机融合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上具有积极作用,随着英语教学改革不断发展,这种教学方式日益得到大力推广和应用。针对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读写有机融合"的积极作用,以及做好"读写有机融合"教学工作的方法、策略,文章对此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0.
对学校处在城乡一体化特殊地段,大量新城市学生增加所带来的教育难点,学校提出以"互助共融,互补相长"为核心的融合教育。通过创设融合、互助、和谐的校园环境,开设融合教育校本课程,开展学生融合特色社团活动等措施,让新、老城市学生在思想、观念、习惯等各方面主动相互融合,逐步形成平等相处、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融合环境,促进所有学生共同发展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要把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职业教育提高质量的重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指出,要坚持产教融合发展,走开放融合、改革创新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道路."工学结合"、"产教结合"不仅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应立足"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实际,全面分析因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变化给学生思想上带来的困惑,从"校企资源融合、教育时空融合、党政管理融合"入手,实施"全员参与、全过程教育、全方位保障",来提升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工学结合思政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新"义利观"思想下,工匠精神的回归有利于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因此,结合当下高职院校的现状,将"工匠精神"与"生利主义"进行融合来培养高素质人才更切合实际的培养理念。社会、高校及学生个人要转变认知,树立"工匠精神"与"生利主义"融合的理念;高职院校应提升学生技能,建立"工匠精神"与"生利主义"融合的教学模式;高校需加强校园建设及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工匠精神"与"生利主义"融合环境。  相似文献   

13.
景时 《中国特殊教育》2021,(4):14-19,50
融合教育产生于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中,融合教育看待学生差异的观点带有浓重的后现代色彩.融合教育后现代差异观体现在本质观、价值观、生成观三个方面:学生的差异是"常态";学生的差异是教学的"资源";学生的差异来源于"社会建构".然而,融合教育后现代差异观存在着三方面内在矛盾:后现代理想与现代路径之间的矛盾;轻...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在总结多年"自主教育"育人模式和"新学堂自主教学"探索的基础上,进行了低年级融合课程实践探索。它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的经验世界为依托,关注学生发展阶段,完善幼小衔接;基于学生发展需要,着重培养基本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品质,奠定未来学习和生活的基础;打破学科壁垒,通过教学目标与内容的融合、教材的融合、教师教研与教学方式的融合等实现学科的统整与融合,为学生创设更适切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融合课程使教师们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学科本位、各自为战"的工作方式,紧密组合为一个"全能部队"式研究整体。本期课程与教学从案例、思考及评价等方面,呈现了中关村一小融合课程的各个维度。  相似文献   

15.
<正>"课堂评价"被运用到今天,大多语文教师或多或少已掌握了一些方法,但并未认识到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必须从学生深层次需求出发,即满足"视阈融合"和"精神互通"的需求。这里的"视阈融合"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教师  相似文献   

16.
写话是写作教学的实际起步阶段。加强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在作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叶圣陶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阅读是写话的基础,写话是阅读的提高。"读写融合"不仅是一种教学理念,更是一种教学方法。"读写融合"能使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话能力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因此,在低年级写话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写话的兴趣,利用多种形式的"读写融合"策略搭建阅读与写话的有效桥梁,帮助学生走上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17.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的是把企业引进课堂,把课堂搬入企业,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即:达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融合、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相融合、素质教育与技能培养相融合、教学内容与生产项目相融合、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相融合、实训环境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培养学生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的综合技能和素质,最终实现学生就业时和企业无缝对接,实现学生的职业规划、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素质还靠传统的理论考核模式进行评价,已经远远不能达到评价的科学性,本文对"理实一体化"教学环节中的考核评价的改革方案进行探讨,希望通过对"理实一体化"教学环节中考核评价的改革,既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融合教育"强调在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存在一种"共同分担的责任",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与理论研究,现今"融合教育"的思潮被推向最高峰,"完全融合"概念随之而出,倡导将所有残障学生都安置在普通学校之中,由此促使特殊教育专家思考:"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如何做到融合教育?"实际上融合教育强调的是以学生为本,注重残疾学生能完全参与并从中获益,透过适当的评估以保障教育绩效,以  相似文献   

19.
正多年来,中州大学本着为特殊学生谋发展的心愿,不断探索适应特殊学生的教育模式,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以"多元融合"为核心理念的特殊职业教育之路。实践表明,"多元融合"从各方面缩短了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社会、职业之间的差距,他们不仅成绩优异,才能出众,而且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开展多元融合教育学校领导认为,对于听力残疾或是视力残疾的学生而言,他们接受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从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主体"学生"这个视界出发进行教学探索,实现师生"视界的融合"。从学生个性视界讨论一次函数k,b两参数的不同特征,尊重学生健康丰富的个性发展;从学生生活视界——社区生活经历中提炼出一次函数的增减性质,以一次函数产生的生活背景出发激发学生学习一次函数兴趣。只有关注学生的"视界"为出发点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才能实现师生视界的融合,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