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在汽车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应用信息技术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信息技术应用的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信息技术对汽车工业的影响及信息技术在汽车电子产业中的广泛应用,阐述了汽车工业走电子化、数字化的发展路子是我国汽车产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针对技术创新对吉林省的信息技术制造业和竞争力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确定技术创新和产业增长的指标体系,选择了合适的分析方法,同时建立了技术创新与产业增长的实证框架;然后分析了吉林省十多年来信息技术制造业的创新和产业增长的速度,并检验了各种技术创新活动与信息技术制造业产出绩效的相关程度,重点分析了R&D投入对产品和产出增长的影响;最后测算了R&D对信息技术制造业的竞争力影响程度,揭示了R&D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并得出结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信息服务业的概念及范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南南  孙秋碧 《现代情报》2007,27(12):69-70,74
本文认为信息服务业是信息产业的一个子群,其实现手段包括传统的手工服务方式和现代信息技术两种,它是由许多相互关联的信息活动所构成的产业链。井根据信息服务业概念以及对信息服务业概念的理解,划出了信息服务业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在考虑空间外溢性的基础上,从政府维度与市场维度出发,运用2010—2019年我国29个省级的面板数据,构建莫兰指数,同时选取空间杜宾模型进行空间计量分析,考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空间集聚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程度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其中北京、广东、上海、江苏的产业集聚水平和程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具有一定的空间关联性,能够产生一定的空间外溢效应;政府政策、人力资本、创新能力、关联产业以及城镇规模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有助推作用;比起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市场对具有较高收益的金融业、城镇化更具有偏好性,因而对新兴产业发展存在抑制效应。为此,应转变城镇化进程中政府对土地财政的偏好,增加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的财政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6.
模块化生产对汽车产业的影响及其后发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纯洪  吴迪 《科学学研究》2008,26(4):754-758
 模块化技术在产业中的应用是技术发展与市场需求共同驱动的。与信息产业相比,产品结构之间的硬连接、外形及内部构造设计的复杂性,以及用户对兼容的需求不足等原因,使得汽车产业模块化程度相对较低。但随着模块化开发与制造外包的发展,近年来汽车产业模块化趋势非常明显,这对于后发展的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将是一个很好的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7.
沈运红  黄桁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7):188-196
本文使用EG指数测算浙江省制造业分行业集聚程度,发现集聚产业集中在低端技术制造业和高端技术制造业。随后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产业发展、信息技术创新科研三个维度,构建产业互联网测度指标体系,研究产业互联网对不同产业结构制造业集聚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产业互联网对低端技术制造业的集聚起到弱化作用,而对高端技术制造业的集聚起到促进作用。信息产业发展显著弱化低端技术制造业集聚,而促进高端技术制造业集聚;信息技术创新科研会促进高端制造业集聚。  相似文献   

8.
金建 《科学学研究》1993,11(1):73-80,F003
通过总结世界各国信息产业形成和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对比中国信息产业成长的各种条件和现实状况,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主要从经济学角度,对中国信息产业的形成过程、功能作用、结构组织、运行机制、变化规律、管理体制、经济效益、发展战略以及政策制定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根据中国的国情,发展各级各类信息产业,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和改革思路,努力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初步形成了一门新兴边缘学科——信息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结构体系,试图在我国经济学和信息学总体科学体系已分化出产业经济学等各个分支学科中,再增添一个信息经济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对2007—2019年中国37个工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回归分析,实证检验技术并购对于行业创新的影响机制和效果,以及信息技术赋能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技术并购作为行业创新价值链上重要的外部资源导入方式,对行业的产品创新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技术创新绩效在两者之间起中介作用;信息技术赋能正向调节创新价值链中技术并购与行业创新绩效之间的直接关系以及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研究结果在行业层次上从技术资源外部导入的视角为创新价值链的研究,并为通过技术并购和信息技术赋能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高品质文化服务越来越强烈的需求,使信息服务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互动成为必然,也催生了新的信息服务业发展模式。文章为探索现代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关系,构建了耦合评价模型,对广东省现代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现代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处于相对较低的耦合协调发展阶段,因此应进一步健全广东省现代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耦合机制,提升广东省现代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高华  李伟 《现代情报》2007,27(10):52-53,57
数字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使得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因其承栽着传媒内容与技术支撑职责的互为表里的关联性.而演进为全球范围内两大超级产业的全面渗透与爆发式增长。而通过怎样的途径与原则,促进我国信息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加快发展与有效融合,改变目前滞后的局面,则是本文探讨的中心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成为信息产业强国,首先要从技术创新机制这个根本上进行改进。研究了欧洲、美国、日本信息产业领先的国家和韩国、印度信息产业局部领域领先的国家的技术创新机制,并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政金用,产学研"联动的信息产业科技创新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目前种植业发展的情况和趋势,将种植业管理信息化与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构建一个基于WebGIS的种植业综合咨询分析系统,功能包括种植业资源信息展示、地块分析和种植结构调整咨询等。该系统通过WebGIS为农业生产的管理者提供了直观、丰富、快速的信息支持,以此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4.
刘春 《科技广场》2013,(10):152-155
作为我国新型支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信息产业具有极大的价值创造力和技术依赖性。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对其他产业的连带效应和影∥’力在逐渐扩大,与此同时,技术的快速更新必然要求电子信息产业具备强大的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激烈竞争。对创新能力做出测评既是产业发展的内在需要,同时也能够为电子产业良性循环链的建设提供积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为切入点,探究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路径,实证检验信息化嵌入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信息化嵌入能显著推动制造业显性比较优势的提高,主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劳动力成本实现;对制造业整体来说,信息化嵌入通过劳动力成本中介增强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中的显性比较优势;信息化嵌入的影响及传导机制作用于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时具有显著差异,高技术制造业与信息化结合更好,技术创新和劳动力成本的中介效应显著,低技术制造业技术水平低、信息化结合能力弱,中介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技术融合分析方法研究对于有效揭示技术发展格局、展现技术融合现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专利共类分析、语义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提出了一套测度技术融合态势的研究方法,该方法通过定义并应用语义距离、融合强度和融合广度等指标,经过规则过滤、语义过滤、聚类可视化等步骤,能够更为有效地识别典型融合关系,进而完成技术融合网络的构建和技...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当前的新兴产业技术预测研究及实践中,存在的定量方法数据关联性研究不足和即时性不够,以及技术产业化可能性和前景评估环节缺失的问题,提出运用三螺旋理论解决这几个问题的思路。设计出一种基于三螺旋理论的新兴产业技术预测方法:通过解析科技论文、专利和科技舆情三种类型信息之间的关联性,及其在技术预测中的交互作用,运用三螺旋理论来构建技术预测“论文-专利-舆情”三螺旋模型,用于预测新兴产业的未来技术方向;结合新兴产业及技术特征分析,运用原始“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理论模型进行技术产业化可能性和前景评估,对所预测的新兴产业未来技术方向进行优选。同时,对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8.
何洋  宋林 《科研管理》2022,43(4):20-28
   本文根据信息化投入类型的不同,对中国各工业行业不同类型的创新效率进行了分析。面板数据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信息化软件水平提升对工业行业创新效率的影响较信息化基础设备投入的影响更显著,信息化基础设备水平上升仅促进了高市场化行业的创新效率提升,但对低市场化行业影响不显著。信息化软件服务水平越高,则非政府部门研发的创新效率越高,而信息化基础设备水平提升对非政府部门研发的创新效率无显著影响。研究从市场化程度和非政府部门研发角度揭示了信息技术发展中“索洛悖论”产生的原因,建议对市场化程度较低的行业更多进行信息化软件服务投入,提升信息化对创新的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19.
信息产业定义与范畴的新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正龙 《科学学研究》2003,21(Z1):51-59
本文阐述并评价了国内外对于信息产业范畴界定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归纳出对于信息产业范畴界定研究的特点和趋势———从广义走向狭义、从信息技术产业为主导转向信息服务业为主导、信息内容产业与信息设备制造业逐步走向相分离,并给出了本文对信息产业的新定义,在此基础上对学术界关于信息产业范畴界定存的一些分歧进行了讨论,最后形成信息产业范畴的全新界定。  相似文献   

20.
有效评估药物专利价值有必要考虑制药基础技术细节以及新药专利保护期限较长的特殊性等有关实际,同时,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开展专利价值评估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针对生物制药产业专利价值评估准确性问题,结合产业技术因素及其专利特点,以及专利价值评估的共性指标和生物制药产业特征与专利技术特点的个性指标,引入自编码器(AE)模型和谱聚类算法(SC)构建专利价值评估算法模型,以药智专利通数据库的相关专利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提取专利指标特征、专利聚类来进行专利价值评估,并运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对专利价值进行分类,以验证AE-SC评估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AE-SC评估模型通过自编码器提取专利特征后的专利价值聚类准确度优于谱聚类和传统K-means聚类;专利存在年数、药物专利类型、适应证类别等是评价生物制药产业专利价值必要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