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释慧远是我国东晋时继道安之后的著名佛学家,他长期住在江西庐山,其思想多宣扬佛教的出世主义,对江南佛教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慧远以其"内通佛理,外善群书"的远见卓识,力图将中印佛教文化加以融通,提出"法性实有"论和神不灭论,在此基础上又特别发挥了佛教的因果报应说。因果报应说是慧远佛教思想中最有代表性和最有影响的思想。慧远的因果报应论以通俗、圆融的理论特征,广泛而又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和伦理生活。与此同时也备受质疑并引发争论。  相似文献   

2.
谢灵运作为山水诗不祧之祖,其山水诗深受盛行于晋宋之际广为流传的佛教的影响,而对谢灵运山水诗结构影响较大的,是东南佛教领袖慧远及其庐山僧团的"沉冥之趣"与"法身"思想,以及道生的顿悟论,由此形成谢灵运山水诗"应目--会心--感神--理得"的结构,此结构正是谢灵运对山水诗的探索和创新,也正是他对山水诗的重要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3.
慧远是中国佛教史乃至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本文从佛教因果报应的理论基础溯源,简要论述了慧远对佛教因果报应论中国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桃花源诗并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诗文互补性很强。其文由《搜神后记》中一则小说改写而成,这样他就开创了一种崭新的文学样式,成为唐代传奇文与诗配套推出的先行者。周续之与陶渊明齐名,他信仰佛教,曾与戴逵反复进行辩论,周持因果报应论,戴持自然命定论;陶渊明赞成宿命论,不相信因果报应论,颇见于诗文;这同他对佛教对慧远采取抵制态度是一致的。陶渊明又曾作诗讽刺周续之,委婉地批评他缺少操守。隐士们之间历来有些纷争。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与东晋名僧慧远有过交游,但最终没有像别的隐士那样追随慧远,原因大致有三:①陶渊明思想复杂,但其行事上大体遵循儒家的原则。②陶渊明的哲学思想与佛教有矛盾,这主要表现在他对佛教“形尽神不灭”、“因果报应说”的怀疑。③陶渊明受桓玄影响,对慧远等人保持相当的距离。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组诗《形影神》有着深刻和进步哲学思想。他主张“形神相生相灭”的观点,并用它批判慧远“神不灭论”观念,进而用“委化”的人生态度,反对佛家“因果报应”的迷信。文章从《形影神》的写作背景出发,认真分析了组诗的哲学思想,及其在这种思想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的人生观,指出其哲学观点有丰富的思想、时代价值和美学魅力。  相似文献   

7.
哲学法政试论佛教的发展与文化的汇流———从《刘师礼文》谈起…………………方广1.37意见与真理———《中观甚深精要论》的现代阐释之一…………………………………………班班多杰1.43论说一切有部“实有”观念对慧远思想的影响……………………………………………夏金华1.49《资本论》结构艺术与马克思美学理念……陆晓光1.55论爱因斯坦科学哲学思想的转变……………傅海辉1.63扩展认识论的两种进路………………………郁振华2.1“概念的双重作用”与逻辑理论的证成———对冯契理论的一点引申与应用………晋荣东2.9冯契美学观的逻辑进…  相似文献   

8.
万毅 《家教指南》2007,(4):104-109
本文对敦煌本道教<升玄内教经>与隋代道教类书<玄门大论>中关于"三一"观念的新说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指出道教"三一"神观论的提出受到南朝玄学风尚的影响,特别是大乘佛教般若学说与中观理论的激发,它在隋代的流行反映了思想文化领域的"南朝化"倾向.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与慧远关系之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与当时庐山高僧慧远之间的交往历来为人津津乐道,但却颇有似是而非之处.渊明常去庐山游观,而东晋名士与名僧交游乃为时尚,故其与慧远交往当为情理中事.渊明人品高尚,慧远不入世俗,学识渊博,这是两人交往的基础.然渊明终究不入庐山僧团,根本原因在于他的哲学思想与慧远佛教思想之间存在深刻矛盾,致使两人无法志同道合.  相似文献   

10.
搜神记     
《搜神记》是一部什么书?当我们翻开这本书的时候,第一个印象就是里面的故事非常短小,有的稍长一些,有的只有短短的几句话。那么,第二个印象呢?我想就是里面的故事千奇百怪,非常离奇,有很多讲的是鬼神的事。说穿了,《搜神记》就是一部志怪小说。志怪小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和今天的小说不是一回事。它更像是笔记,记下的都是一些怪异的事情。我们知道,从东汉往后,佛教开始从印度传到了中国。开始信的人很少,后来就渐渐地多了。这是因为佛教思想很适合中国人。虽然佛经很深奥,但佛教中有很多小故事,用这些故事来说明佛教的道理,容易被普通人接…  相似文献   

11.
惠能和道元的禅学思想,在“即心即佛”、“顿悟与渐悟修行观”、“佛性论”和“般若思想”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道元禅学思想既有对惠能禅学思想的传承也有创新。惠能强调明心见性,注重开悟见性,禅修上弘扬顿悟。道元继承如净“只管打坐,身心脱落”的修禅证悟思想,并予以发展,使之日本本土化。道元在禅修实践上主张渐悟,认为唯有坐禅才是佛法正门,在修行与证悟上提倡“修正一等”。两者的禅学思想虽然存在殊异之处,但都旨在阐扬南禅宗的禅理教义。  相似文献   

12.
杨仁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复兴中国近代佛教的杰出人物,对近现代代佛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主要探讨杨仁山走上佛教之路的主客观原因,提出杨氏毕生虔诚信佛是个人际遇、家乡文化和社会历史等综合原因所致,并且还认为他的佛学思想的是受到其家乡九华山佛教文化和徽文化中的理学的深刻影响,以及直接渊源于佛教典籍《大乘起信论》。  相似文献   

13.
试论佛教论争对刘勰折衷方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东晋南朝佛教论争的考察,试图说明自东晋慧远以折衷之法调和佛儒关系后,佛教论争中折衷方法的大量实践,为刘勰以折衷论提供了一份可鉴之资。而刘勰深广的佛学背景,使其在《心雕龙》中吸取这一方法资源成为可能。最后结合刘勰《灭惑论》和《心雕龙》的具体创作,论证刘勰折衷方法在实践上主要借鉴了佛教论争。  相似文献   

14.
王岱舆是回族著名学者,在他的思想中夹有对佛教的批判。简要论述他对佛教"空"、"无"观念、佛性、三世轮回、不杀生和偶像崇拜的批判,并分析他对佛教的批判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其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考订下列二事 :一 ,正元初年阮籍因参与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一事有功 ,迁散骑常侍 ,这时他主动要求外放为东平相 ,是不愿意参加曹髦主持的政治性学术讨论 ,并远离阴谋家钟会其人 ;二 ,袁准 (孝尼 )与嵇康、阮籍相熟 ,他是一个懂得时务的理论家 ,所以与阮籍关系密切 ,而与嵇康有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16.
李大钊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黑暗时代,大变革的时代。血气方刚的李大钊借着北斗星光,勇敢地引领中国人民走向解放大道,他是中国革命的引路人。辛亥革命后,引领反袁反督斗争,继续反帝反封建。在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尚未传入中国,李大钊革命民主主义思想是先进的,指引走继续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道路是正确的。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引领学习马克思主义,走俄国人的路,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高瞻远瞩,引领中国人民走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之路,勇往直前,站在革命的最前列,为中国革命立下不朽的功勋。为了新中国,引领建立中国共产党。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实际创始人之一,为党的建立做出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更是信心百倍地引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他指出了革命的对象与斗争方向,不屈不挠、疾志不渝地宣传与组织人民大众为建立自由、民主、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奋斗。  相似文献   

17.
蒲松龄在构建《聊斋志异》鬼狐仙怪世界故事时多以佛教文化思想中的"因果报应"观,用隐喻的方式表现,一定程度上体现佛教提倡"众生平等"思想及佛学的神秘观,因而使小说中鬼狐仙怪"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或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妄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乎知非人"。  相似文献   

18.
佛、玄之间的交争与融合构成了东晋文化思想的基本特点,这从当日名僧与名士的玄言诗创作中亦可得到印证。较能反映东晋佛、玄之际的玄言诗创作主要有:支遁的以玄释佛;康僧渊和张翼的佛、玄之争;慧远的净化佛学。通过时这些作品的解析,可时当日士人信念之实际和社会文化思想演进之归向得一亲切深入之感受和解会。  相似文献   

19.
大慧宗杲尽管得法于圆悟克勤而成为杨岐宗的著名法嗣,但他的禅法思想与实践其实深受黄龙宗的影响。宗杲在学法修法的过程中,曾前后六年师从黄龙宗湛堂文准。文准不仅以黄龙禅法悉心培养宗杲,还在临终之时特别教导宗杲向克勤学习。同时,宗杲还与惠洪、张商英、李彭等诸多黄龙宗人士密切交往,由此对黄龙禅的认识更加全面与深刻。宗杲成为杨岐宗法嗣后,立看话禅,创大慧派,以及日常修为,都时不时地流露出黄龙禅宗的特色。宗杲从黄龙宗转向杨岐宗,又在杨岐宗中融会黄龙宗,这既反映了黄龙宗与杨岐宗的特别关系,也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中国禅宗(临济宗)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相似文献   

20.
梁漱溟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著名人物,他以“特立独行、一代直声”饮誉后世,在学术思想上,他自认思想的根本是儒家和佛家,从他为什么会信佛和他对印度佛学研究的贡献及对于儒佛异同的比较等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梁漱溟佛学思想不只是他终身服膺的一种思想学说,也是他一生践履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