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强调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可释性,理据性和非任意性。文章从英汉儿童文学出发,主要分析了象似性原则的四大方面,即语音象似性,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和距离象似性。并针对目前对儿童文学象似性研究不足的情况,试图将象似性与儿童文学联系起来,初步探讨象似性在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的儿童文学发展历程来看,美国儿童文学是重要的影响力量之一。本文采用描述性翻译研究范式,对建国“十七年”间的美国儿童文学翻译展开研究,重点考察译作数量、种类、出版时间和地点、复译作品和主要译者等方面,勾勒该时期的译介概貌,并归纳这一时期美国儿童文学翻译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文学应给孩子什么?》等4篇论文是2005年最为重要的儿童文学理论文章,它们带给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实质性的思想启示与学理建设意义。在“2005安徒生年”中,新的研究成果有力回击了当今文坛某种企图否定安徒生、质疑传统儿童文学经典作品的现代价值的倾向,这使得该年成为对中国儿童文学的理论批评与思想建设有着特殊意义的一年。《中国儿童文学的走向: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讨会论文集》是近年来我国儿童文学理论界发出“呼唤原创”的强音。同时,在对儿童文学创作现象批判,作家作品、儿童文学史以及地域儿童文学的研究等方面,2005年也是收获颇丰的一年。  相似文献   

4.
儿童文学与儿童成长有着密切关系。优秀的儿童文学对儿童成长有着积极作用,儿童的知识层面与接受能力都决定了其自主阅读书籍的最好选择是儿童文学作品,因此,成人与教育工作者当然地要肩负起为儿童提供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和引导儿童进行儿童文学阅读的责任。儿童文学是引领儿童进入阅读佳境的最好门径,它可以让儿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言、驰骋想象、领悟内涵、增强思辨,学会听话说话,学会爱憎分明。在儿童文学阅读上要争取做到:全社会关心支持儿童阅读,社会和出版社要向学校和家庭提供足够可供日常消费的儿童文学作品,学校要切实进行儿童文学阅读的指导,要让学生有足够多的时间进行儿童文学阅读。  相似文献   

5.
儿童文学是培养孩子们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中小学教师熟稔少年儿童的思想、生活、情趣,具有搞儿童文学创作和研究的有利条件。镇海县庄市中学语文教师余通化,几年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儿童小说创作,写出了一些比较好的作品,受到读者欢迎。骆驼中学教师方卫平(我校中文系82届毕业生)研究他的作品,撰写了评论文章。他从余通化同志既是教师又是作者着眼,探讨了其作品的特色。在“六一”儿童节前夕,我们发表这篇文章。希望与青少年有密切联系的中小学教师对儿童文学给以更多的关心。  相似文献   

6.
查阅建国以来儿童文学理论研究文献,无论从质量数量上,都无法忽略蒋风这个名字。五十年代初期,蒋风便开始从事儿童文学理论研究,为了使儿童文学形成一个系统完备的学科,他的研究课题涉猎了三大理论领域:儿童文学作家作品评论,儿童文学史和儿童文学基本理论。 蒋风首先立足作家作品评论研究,为其他课题的设置和深入探讨奠定坚实基础。他从我国丰富的民间文学和古典文学遗产中,“从我国古代鱼龙混杂的儿童读物和其他书画中,披沙拣金地发掘出尚有某些价值的儿童文学作品,做了大量艰辛复烦的工作。”《山海经》,《精卫填海》、《叶限》、《诸子寓言》、《诗经》、《蒙齐故事》、《日记故事》,还有五言律诗,传奇小说等等书籍和篇目都被蒋风从浩瀚的文库中找了出来,并一一加以分析,充分论证了这些神话传说、童话故事、诗歌小说以“无比奇妙的幻想,表现了人类种种不平  相似文献   

7.
儿童文学阅读,能够润泽儿童的绿色童年。然而,现实中儿童文学阅读却离小学生很远,儿童阅读还处在“非本位”、“非快乐”的状态。如何改变儿童阅读“非本位”、“非快乐”现状呢?本文以“儿童本位”为视角,从精选作品、巧激兴味、师生共读等三个方面做了一定的阐述,试图给当前的课外阅读指导以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有一种普遍的看法,认为儿童文学就是“儿童视角”的文学,即认为儿童文学是“写儿童”的文学,且是一以儿童的眼光看世界”的文学.这个看法有合理的一面,但若仅止于此,就不全面了.以这种片面的看法指导儿童文学创作会有损于儿童文学创作质量的提高.中国古代,由于长期处于封建主义宗法制度的统治下,儿童一向被看作是大人的“附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兴起的中国儿童文学,由于受到“文以载道”思想的影响,很多作品的幻想性不如外来儿童文学作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中国儿童文学创作也形成了多元共生的新格局,富有想象力的诗意作品增多,但是由于受到当代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当前的儿童文学创作中也还是存在想象力匮乏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因此,用想象为儿童撑起一片诗意的天空则成为当下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0.
近代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梁启超的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新民德”、“开民智”、“鼓民力”,受其影响,近代中国儿童文学观念初步形成。在创作中,儿童的独立人格受到空前重视,出现了为儿童创作、为儿童翻译的作家和作品。从此,开始了近代儿童文学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1.
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观是对儿童心灵的理性认识。儿童文学只有回归儿童这个原点才能正常发展。在通行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存在着大量以成人为本位的教材体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的模式化儿童形象是对“儿童本位”儿童观的忽视,背离儿童的真实生活与情感,也使得教科书显得过于呆板,缺少趣味、想象和幽默。好的儿童文学教材需要编者必须怀有对“儿童本位”价值观的认同。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经历了四十年曲折发展的道路。今天,走向繁荣的儿童文学创作迫切地要求着史家从宏观的角度对四十年的儿童文学状况作一总的把握,以总结经验和教训,明确今后儿童文学的发展方向。于是两部史著应运而生了,这就是明天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陈子君主编,以下简称“明天本”)和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蒋风主编、以下简称“河北本”) 这两部史书的出版本身就具有一种意义。多年以来,“儿童是未来”“儿童文学塑造着民族未来的灵魂”提法并未能给儿童文学带来应有的重视。拥有最多读者的儿童文学作品占据着理论研究中也许是最小的一块园地。只有寥寥数十人在其中默默地耕作劳息,使这块本来很窄小的园  相似文献   

13.
儿童文学作品通常使用诸多前景化语言来增添趣味性、丰富角色形象和吸引儿童读者的阅读兴趣,儿童文学翻译应达到等值效果。本文基于数量前景化和质量前景化,从词汇重复、句式排比、风格偏离和语义偏离四个角度,对比分析了儿童文学作品《夏洛的网》康馨译本和任溶溶译本如何处理前景化语言,实现等值效果。  相似文献   

14.
"儿童本位论"是周作人儿童文学理论的核心,也是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所拥有的共同内核。圣·埃克苏佩利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小王子》,从成人与儿童关系的角度审视儿童本位的儿童观和创作观,从感性体验的标准重新评估儿童审美能力,在成人的世界呼唤儿童精神的回归,是一部真正立于儿童生命空间的儿童文学,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普遍欢迎和广泛赞叹。  相似文献   

15.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童年是纯真美好的,但是目前我国儿童焦虑心理普遍存在并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不少儿童文学作品已经开始尝试去反映儿童的焦虑心理,对低龄儿童存在的压力进行了或多或少的释放。研究这一部分作品,对于我们拓宽儿童文学领域、深化儿童文学内涵、更新儿童文学认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童年是纯真美好的,但是目前我国儿童焦虑心理普遍存在并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不少儿童文学作品已经开始尝试去反映儿童的焦虑心理,对低龄儿童存在的压力进行了或多或少的释放。研究这一部分作品,对于我们拓宽儿童文学领域、深化儿童文学内涵、更新儿童文学认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从五六十年代认为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 ,到八十年代倡导儿童文学应担起“重新塑造民族性格”的职责 ,儿童文学的教育价值一直受到特殊关注 ,最终发展为在儿童文学教学中 ,过分强调儿童文学的训诫价值 ,忽视其审美价值。对儿童文学作品的评价 ,往往表现为对儿童世界的粗暴干涉 ,即用成人社会的意识形态去评判作品 ,而漠视儿童文学本身所特有的美学原则。正如瑞典儿童文学理论家尼古拉耶娃指出 :“他们在作品寻找的是主题、意识形态、训诫和教育的价值。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 ,作品提供的价值观是‘正确的’ ,那么艺术上的缺陷是可以原…  相似文献   

18.
一、儿童文学作品语言必须符合儿童语言表达特点 儿童文学语言一直是儿童文学创作者及理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以往吴其南等学者强调低幼儿童文学创作过程中,语言要符合如下特点:(1)“浅显、易懂,口语化”;(2)“形象生动”;(3)“具有审美色彩”。那么,儿童文学创作中为什么要重视语言选择?应当如何选择呢?  相似文献   

19.
鉴于儿童文学翻译作品的目标语读者——儿童的特殊性。本文将接受理论引入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以证明该理论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适用性。接受理论提升了译文读者与译者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他们在理解和翻译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创造,其“读者的地位和作用”、“期待视野”和“视野融合”等主要观点对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有三次译介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热潮:第一次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第二次在建国后的50年代,第三次在1978年以后。“五四”时期,域外儿童文学译介促进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形成。上世纪50年代,在泛意识形态影响下只有苏联和东欧的儿童文学作品能译介进来。改革开放后,出版的大量东西方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使我们懂得了儿童文学应有的本体特征、美学内涵和地道的品质与真谛,中国儿童文学才汇入世界儿童文学的潮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