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关于教学方法的讨论在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理论家约翰·杜威(1859—1952)的教育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杜威把他的主观唯心主义经验论应用到教学上,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学生通过活动获取主观经验的过程,他认为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把教材和教学法割裂开来.因此.在杜威的教学思想中课程和教法是一回事,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从操作中学习”.  相似文献   

2.
在杜威的教育理论中,“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尤其是经验论成为杜威教育理论的一块基石。也是他教育哲学的核心。杜威“经验”思想的提出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克服了当时美国传统教育面临的困境。在我国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同时,也不免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现在用杜威的“经验”思想反思我们现行的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生活;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3.
杜威是20世纪现代"儿童中心主义"思潮的集大成者,其儿童中心观的内涵是"儿童、教育与社会相互作用、有机统一".该观点源于杜威教育理论中的生长论、个人/社会理论与经验论,并且是这三个理论在儿童教育上的有机结合.本文分析了杜威儿童中心观与上述三个理论的渊源,并在此基础上将它的内涵归纳为"从做中学"、"学校即社会",最后分析了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静  吴立保 《文教资料》2006,(16):77-78
经验论构成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根基。他以经验统摄心与物,把经验引向本体化,导出人化的实在和生活世界。人在生活世界中就是不断的生长,因而,生长和经验相通,生长就成为杜威教育哲学的本体。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它对教学改革的启示就是要消除师生关系“中心——边缘”的理解模式,实现“主体”关系范式到“主体间”关系范式的转变,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的教育,与学生达成主体间性的理解与沟通。  相似文献   

5.
杜威的教育理论主要包括三个命题: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三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皆属教育时空性的概念.本文通过与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比较,加深对杜威教育思想"教育即生活"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何芳 《教学与管理》2012,(12):12-13
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进步教育运动的先驱。经验论是其教育哲学的核心。杜威关于经验的论述,在教育哲学史上是一块重要的里程碑。他非常重视学生经验,认为它是教育的起点,是教育的途径,而学生经验的获得和持续改造则是教  相似文献   

7.
"经验"在每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教育的世界中经常遭到漠视和误用。这种漠视和误用无论是对于深化教育理论认识,还是有效地指导教育实践都是不利的。通过对杜威经验论的解读,分析了当把经验纳入教育视野中考察时,既具有对教育理论认识的整合意义,也能够通过经验实现课堂教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沟通,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8.
在杜威那里,经验是关于自然且发生在自然以内的,二者相互关联,密不可分。杜威在批判性的继承和发展以卢梭为代表的前人自然主义的基础上形成了其经验自然主义,内容主要包括感觉经验论、教育生长论与儿童中心论。这三个方面分别从不同层面诠释了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  相似文献   

9.
简论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威从民主主义的理念和经验论的哲学角度对传统的职业教育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综合教育计划".在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中,职业教育理论具有综合性,职业教育对象具有普遍性,职业教育内容具有前瞻性.当前,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对反思我国的职业教育理念、职业教育目的和职业教育方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做中学"是杜威从其实用主义经验论哲学内在逻辑出发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作为一种探求学习理论",从做中学"实质是一种生命教育理论。"从做中学"包含着杜威的"生命整体存在论"、"经验方法"及"探求逻辑"等思想,蕴涵着深刻的生命教育价值和意义。探讨杜威生命教育思想和"从做中学"的生命教育价值对于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郑金洲 《教育研究》2021,42(2):35-44
黄济先生和瞿葆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教育学家,两位先生晚年围绕劳动教育进行的对话式探讨,是教育学史的一段佳话,也为劳动教育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黄济先生认为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应与智育、美育、德育、体育并列;瞿葆奎先生认为与智育、美育、德育、体育相比,劳动教育是另一类别或者说另一层次的教育,不应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单独类型。两位先生的分歧主要是分析劳动教育的角度不同,从学术逻辑的角度看,劳动教育确不宜和智育、美育、德育、体育并列,但从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的角度看,把劳动教育纳入全面发展教育有其合理性。在劳动教育定位问题的研究上,推进学术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的有机统一是当前面临的突出课题。  相似文献   

12.
审美教育以感性教育为主,品德课教育以理性教育为主,审美教育和品德课教育在实现德育目标上是相通的。审美教育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弥补了品德课的缺憾,使学校德育体系多元性、完整性、实效性得到体现,使德育品位实现升华。美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德育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美术教育。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是一种开发性的心理教育、情感教育、意志道德教育和人的整体发展的水准教育.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诚信教育在推动时代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剑桥大学诚信教育继承英国高等教育的道德教育传统,其诚信教育的目标是规训学生诚信意识和规避学生失信行为。为此,剑桥大学构建了一套横纵交融的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即"行为诚信教育-考试诚信教育-学术诚信教育"横向的诚信教育内容体系和"入学登记-学业过程-离校教育"纵向的诚信教育管理体系。剑桥大学诚信教育对于推进我国高校学生诚信教育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学忠 《成人教育》2012,32(5):35-37
高职教育是将高等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整合在一起,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类型。高等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不仅是高职教育两个不同的发展体系,而且还是决定这一新的教育类型不同实现形式和结果的两个最主要因素。因此,可以用高等学历教育作为纵的维度,职业技能教育作为横的维度,构建一个高等职业教育内在关系模型,来研究高职教育与高等学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前,通识教育在我国高校教育方兴未艾,已经成为教育探讨的热点.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一种修正,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通识教育的实施对我国形成的应试教育和专业教育是一种关键性的修正与补充,同时对我国高校的发展也必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审视大学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以及国外通识教育的贯彻情况,探讨中国高校办学思想的时代性改进.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方法的教育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蕴含三层旨趣,即作为课程的教育学、作为理论的教育学与作为方法的教育学。目前作为课程的教育学已基本成熟,作为理论的教育学也处在发展中,但作为方法的教育学才刚刚萌芽。教育学只有在“课程”与“理论”之外,在学科方法以及方法论的基础上发展出独特的学科视界与理解方式,才能称之为完备的学术性学科。文章认为,成熟的教育学不仅意味着一门课程、一种理论,而且代表着一种方法、一种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8.
学校体育课程实施为的是不断接近体育课程计划的理想目标,体育课程计划目标实现的过程是学校体育课程实施主体合力作用的结果.研究认为,社区成员及家长参与体育课程实施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需要、学校体育课程实施自身的需要、学校体育课程多元主体需要.而社区和家长对体育课程的认识、学校体育教育与社会的结合度、家长工作繁忙,社区无组织、个人素质能力、社区和家长被排斥等因素影响了社区成员和家长参与体育课程的实施.目前,促进社区成员和家长参与体育课程实施的措施包括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宣传教育,促使家长和社区成员正确认识学校体育课程的作用、在发挥教育服务部门主导性的同时,积极构建广泛参与的教育模式、建立社区和家长参与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的法律支持、提高社区成员和家长参与学校体育课程实施的素质、改变体育教育专业人员的观念,使其树立学校教育要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理念等.  相似文献   

19.
学生德育是学校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本文针时传统学生德育模式中存在的非主体枉问题。提出了学生主体性德育模式,并从德育的主体、德育的理念、德育的目标及德育的方法等四个方面比较了学生主体性德育与传统德育的主要区别,提出了通过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调控德育目标、拓展德育内容、更新德育方法等实施学生主体性德育的时策。  相似文献   

20.
终身教育是随着先进生产力发展而在广泛的成人教育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新教育形态。它弘扬了各类传统教育思想精华,摒弃了传统教育弊端,沟通了各类教育之间的联系,在确立了各类教育在自身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同时,也赋予了各类教育以全新的时代意义。文章以社会科学通用的研究方法,历史地考察了终身教育思想、实践的发展历程,研究了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所处社会地位的相对关系,论证了成人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文章的研究结论、提出的观点和建议对于我国建立成人教育制度,完善终身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