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是培养人才的要求。德育,它潜藏在知识体系中,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领悟。教师要既重"授业"又重"传道"。生活实践的形式是多样的,教师对生活资源充分利用,使学生学会做人。如,让学生在父亲节、母亲节为父母做礼物;独自接待亲戚或远来的朋友;体验做一家之主的滋味;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假期参加社会实践等等。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可以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尊、自爱、宽容、理性等品质,学会生存,学会生活。  相似文献   

2.
梁广茂 《贵州教育》2008,(24):17-18
一、关注学生生活,常抓思品教育   学生"坏事"涉及的范围多数是有关学生课堂学习以外的日常生活,如打架、打台球、上网等等.这些事情往往是教师管理的"真空地带",是德育的薄弱环节.因此,为了尽可能地避免学生违纪,那种片面追求分数,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轻课外,抓学生丢生活,只教书不育人的不良倾向,必须真止得到转变.……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课堂是德育的重要阵地之一。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中扣题眼、创情景、重朗读、播图片、巧延伸等策略,积极探寻渗透积极德育的"良方"。  相似文献   

4.
体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容易发生各种教师预设之外的教学问题,对此,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德育的契机,变"意料之外的教学问题"为"德育教学资源",有效开展课堂德育.使课堂教学中生成事件成为德育工作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5.
高中政治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也是实效德育的载体。优化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就要勇于破除教师"一言堂"和"满堂灌"模式。摒弃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地位,重知识灌输、轻自主实践的诸多弊端。"对话式"教学即是一种可喜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和谐教育重凝聚、重发现、重关怀、重激励、重培养、重化解,让和谐管理走进教师的心灵;注重五个对话:开放对话、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思想对话,让和谐管理走进灵动的课堂;构建"海纳润德,同伴成长"的七彩德育体系,让和谐管理走进学校的德育。  相似文献   

7.
鲁洁教授指出:"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它的生活化只能是它回归生活世界的一个前提条件,从生活出发还必须让它再回到生活中去。"生活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德育资源,优化学习环境,大力开发"现实性"的德育课程资源,让德育走进生活,让生活融入课堂。  相似文献   

8.
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教师专业发展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从学校具体情境出发,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中学以"自主课堂"为切入口,通过推行"德育教学一体化自主课堂"、开发"德育教学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激发教师自主发展内驱力,推动教师加强教学、教研、学情和管理研究,在操作层面上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中学德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德育认识存在误区 社会、家长、学校、教师等与德育直接相关的因素对德育的认识存在许多误区:如有的学校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成才,轻做人"的功利思想;如社会上认为"德育万能",德育效果能一蹴而就的片面认识.  相似文献   

10.
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必须提高教师道德修养,增强教师德育意识,提升教师德育能力(深入挖掘教材中积极的德育因素,努力营造富有道德感染力的课堂生活氛围,善于捕捉课堂中动态生成的德育资源),并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包括建立科学评价机制、会员德育机制),确保学科德育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1.
心理活动课的开设,必须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通过各种丰富的课堂组织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活动课的课程性质决定心理活动课的开展要重感受,不重认知;重引导,不重教导;重真诚开放,不重有无错话.然而,许多教师在深入了解这个"原则"后,觉得课堂更难构建了:"重感受,不重认知"意味着以往用于构建课堂框架的知识结构不复存在,课堂对于师生交流的深度要求进入一个新的层次;"重引导,不重教导"意味着教师对于学生课堂反应的回馈要更加细腻、人情人理;"重真诚开放,不重有无错话"意味着教师首要的任务是要努力营造一种真诚、尊重、开放自我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愿于、乐于敞开心扉去观察、体验、反思——而这三个层面,对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现场反馈能力,无疑都是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数学归纳法是高中内容概念课中的重要而又特别的一节.是由有限向无限跨越的重要一环.对学生的认知是一个很难跨越的"坎儿".对数学归纳法能够深入浅出的描述具有重要意义.如何使得数学归纳法的教学更加通俗,更加适合学生的认知层次;做到"低起点、小坡度、高品味、重人文"课堂中学生神采奕奕,信心满满;即有学科德育渗透,又使课堂轻松愉快,是教师力争达成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一、中学德育面临的主要问题1.德育认识存在误区社会、家长、学校、教师等与德育直接相关的因素对德育的认识存在许多误区:如有的学校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成才,轻做人"的功利思想;如社会上  相似文献   

14.
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素质教育,德育为首,德育的主阵地是课堂,德育的主力军是政治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将对政治教师提出严峻的挑战,它要求政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各种素质,并使之和谐发展.政治教师要开拓、创新,努力寻求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又适合自己需要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去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  相似文献   

15.
目前有些学校,重知识轻德育,学校的德育与学科教育相脱离。学校和教师对德育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没有真正在课堂上落实德育。文章主要分析目前德育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德育与地理课堂教学的联系性,尝试把德育渗透于地理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16.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中职德育课 德育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健全人格的主阵地.由于中职学生多为学习能力较弱的初中毕业生,课堂上他们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表达能力、心理特征等方面的表现与教师的要求存在一些差距,加之在传统的德育课教学模式指引下,课堂上逐渐呈现出"四重四轻"的现象,即重知识传授,轻行为习惯养成;重形式说教,轻学生个人习得;重共性教育,轻个性引导;重理论的灌输,轻能力培养.这样的局面让中职德育课遭遇了尴尬.  相似文献   

17.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德育、智育教育的主阵地之一,以往的教学模式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授课形式单一,气氛沉闷,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设法构建趣味化道德法治课堂,让学生对该学科产生兴趣,并在课程学习中增强实践智慧,探索大千世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小学道德法治课程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特点去构建"童趣课堂",结合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去创新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2005年顺义区承担了北京市教委"课程改革与德育实效性研究"项目.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站在生命的高度俯视课堂,德育与学科教学是血脉相连的整体,共同指向育人这个核心的目标.项目实施的过程,是广大一线教师共同寻找课堂的生命价值的过程,是教育真正回归其本源、让师生在教育生活中共同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在目前的学校德育中,德育教师独霸话语权力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无论是德育教师完全操纵课堂的话语权利,还是对学生课堂话语权利的假性赋予,都无一例外地为德育教师强势话语的产生和持久存在提供了温床.德育教师话语的膨胀和学生矢语的现象,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健全个性的发展,背离了道德教育的初衷,其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权威的异化和知识本位的价值追求是德育教师话语霸权产生的重要原因.要消解德育教师话语霸权,教师要还学生话语表达的权力,师生需走向平等交流对话,实现经验共享.  相似文献   

20.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参与者,是学生模仿的道德榜样,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对中学生会产生重影响。在中学生道德教育中,一方面要靠学校的德育课程,另一方面要发挥与中学生息息相关的教师的德育作用。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师德建设,以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去感染学生,有利于提升中学德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