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运用积极心理学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留守儿童形成积极品质、积极能力和积极潜力,促成留守儿童的天赋和潜能的发展.为留守儿童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扫清障碍.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非简单地集中规划建设新的村镇,把农民迁入新居,关键是要多渠道地增加农民创造收入的机会,从而留住他们让其过上新的幸福生活方式,避免出现‘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目前存在的‘空村计'现象。"针对当前正如火如荼展开的中国新农村建设中所存在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三江航天集团总经理冯志高深有体会地说。  相似文献   

3.
作为落实湖北省"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丹江口市牛河林业管理区"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专题调查,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缓解贫困山区"空巢老人"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科学生活》2011,(4):20-21
“常回家看看,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一首《常回家看看》道尽了无数“空巢”老人的心声。所谓“空巢老人”,是指身边无子女照料的老年人。我国1.67亿老人中,有一半过着“空巢”生活。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无人照料,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视角下的“儿童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蕊 《大众科技》2012,14(4):200-202
文章从儿童、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三个方面出发,以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对"儿童媒介素养教育"进行解析,以求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和媒介素养教育的融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陈娜娜 《科教文汇》2014,(14):12-12
在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中,教师要改变传统僵化的德育模式,以情感人,以爱育人,学会欣赏学生,全力改进留守儿童德育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空巢老人"数量的增加,与其相关的伦理问题也日益剧增。关注、重视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中出现的伦理问题,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养老服务的伦理困惑,能够彰显人文关怀的理念,是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由于现代农村青年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多,以及价值观念的转变,农村"空巢老人"对于养老服务需求格外迫切。文章探讨伦理视域下当代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问题,提出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实施路径,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伦理方案。  相似文献   

8.
峨边彝族自治县彝族与汉族农村家庭留守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并对比族和汉族农村家庭的留守现状。方法:选择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的7个乡镇,深入农村彝汉杂居区的278户彝族家庭和174户汉族家庭进行入户调查,统计分析家庭成员及其中的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家庭成员)、留守儿童(〈14岁,其父母一方或双方为农民工)和留守老人(〉60岁,有至少1名子女为农民工)人数。结果与结论:彝族农民工家庭的户均人数为5.17±1.46(SD),与汉族农民工家庭的4.87±1.49无显著性差异(秩和检验,P〉0.05)。彝族家庭中农民工家庭占34.2%,显著少于汉族的47.1%(x2检验,P〈0.05)。彝族农民工家庭的户均外出农民工人数为1.19±0.51,显著少于汉族的1.48±0.63。彝族农民工中男性占85.8%,与汉族的82.6%无显著性差异。彝族家庭中有儿童的家庭占77.7%,显著高于汉族的54.6%。有儿童的彝族家庭中留守儿童家庭占28.7%,显著少于汉族的43.2%。彝族家庭中有老人的家庭占26.6%,显著少于汉族的48.3%。有老人的彝族家庭中留守老人家庭占27.0%,与汉族的40.5%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陈晓景 《科教文汇》2014,(2):226-226,228
随时间变迁,所有人都会变老,这是必然的不可选择的.但是“为变老而活着”不是指时间上的这种大家什么都不用做都能达到的变老,而是指“自身达到自身”的完满。这种完满不以生命达到时间上的终点为可乐之事.而是缘于生命充实了自身.实现了真理的主体化。本文就各种生死观、儿童与老人的生长过程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自体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咨询对留守经历高职生心理问题的治疗效果,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质量。研究以自体心理学为理论指导,对一名留守经历高职生进行心理咨询。结果表明,个案的焦虑症状得到缓解,自我认同感得到提升,证明自体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咨询能够有效提高留守经历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留守幼儿是父母双方或者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自己留守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6周岁及以下的未入小学的儿童。近年来留守幼儿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本研究主要针对留守幼儿在社会性方面与非留守幼儿做了比较分析,发现留守幼儿与非留守幼儿在这个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然后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为留守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罗欣  李扬  杨春花  覃霞 《科教文汇》2014,(34):210-212
目的:了解元山某初中留守儿童孤独现状,探讨初中留守儿童的状态性孤独感、特质性孤独感、自尊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状态与特质性孤独感量表和自尊量表(SES)对元山某中学350名初中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近50%的留守儿童体会到了孤独。他们的孤独感只有认为自己家庭情况较差与中等的同学差异显著。在监护人的学历上只有小学与大专学历的监护人呈现出显著的差异。结论:体会到状态性孤独的初中留守儿童往往也体会到了特质性孤独,高孤独感的留守儿童也是高自尊的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3.
赵静 《科教文汇》2013,(6):173-173,175
以90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不同情绪体验的情况下,大学生逻辑推理的特点。结果发现:(1)不同情绪体验组别大学生的推理得分差异显著,积极和消极情绪体验的得分显著低于无情绪体验组;(2)积极和消极情绪体验组的推理得分无显著差异:(3)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且性别与不同情绪体验组别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城市化的进程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劳动力为了生计不断涌入城市.在为城市带来了发展动力的同时,其家乡的子女却多数留了下来,成为了留守儿童.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存在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包括对其的教育问题.众所周知,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外出打工的父母也许非常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往往会忽视孩子心理上的变化,最终这些孩子在道德品格方面会逐渐衍生出很多问题.这种现象在民族地区的留守儿童身上得到了体现,本文以广西龙胜县为例,分析了我国民族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以期民族地区的留守儿童能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庞英  盛光华  张志远 《软科学》2017,(2):117-121
从消费情境出发探讨消费者绿色产品购买意图的形成机制,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研究消费者的环境参与度对绿色产品购买意图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不同程度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对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的调节作用.综合实验法和问卷法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参与度正向影响绿色产品购买意图;高度积极情绪和高度消极情绪向下调节环境参与度与绿色产品购买意图之间的正向关系;中度消极情绪向上调节环境参与度与绿色产品购买意图之间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尚未被攻破的难题。为了更好地解决江西修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文章从精准扶贫的角度出发,考察了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结合心理学分析了教育问题,并从精准扶贫的角度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为有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康良辉 《科教文汇》2012,(20):5-6,12
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水平普遍都处于中等偏下,原因既有家庭教育缺失,也有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还包括大环境的影响。当前课堂教育是留守儿童获得教育的最主要途径,但是一方面教师不能因人施教,另一方面教材脱离农村实际及课程设置不科学,导致课堂失去了对孩子们的吸引力。为此应该加强课堂教学,在提高教师素质的基础上,注重对留守儿童心理的把握和疏导,灵活设置新课程,把孩子吸引进课堂,最终使其喜欢学习。  相似文献   

18.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经过研究分析,在学校日常管理中就如何进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以下路径:家校联手找出原因,一人一策加以疏导;学校提供交流平台,增加与父母的联系;加强课堂管理,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提高监护人的素质,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使其可持续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留守儿童被视为一个特殊群体,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缺少父母陪伴,导致父母与儿童的亲子关系不容乐观。该文从亲子活动的价值和作用出发,提出相应的建议:一是了解每一户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做到因“情”开展活动;二是活动方案设计以幼儿为主体、促进亲子关系为主要目的;三是积极发挥专业人士的主导作用,解决活动中产生的突发情况;四是以村委会为依托,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亲子活动,建立长期、稳固的亲子纽带。从而建立农村学前留守儿童与父母良好的亲子关系,改善农村学前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语文新课标》指出:“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给“留守儿童”一双隐形的翅膀,主要针对农民工学校孩子大多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口语表达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笔者从小学语文口语教学情境出发,立足于小课堂、中课堂、大课堂,三个课堂的亲身实践,找到激发学生交际兴趣的着眼点,有效创设了学生乐学的交际情境三部曲,给孩子们撑起一片交际的蓝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