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颖 《小学生》2011,(6):17-17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对于教师而言,你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你要想上好课,却必须先备好课。于是,备课自然而然成了上课的前提。备课对于每一位从事一线教育的教师来说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要想真正备好课,的确需要磨练、需要时间、  相似文献   

2.
“当你想让他听的时候,他却非要说;当你要他说的时候,他又不知道你在讲什么。”“课上不说话,瞪着眼睛使劲听,可一问三不知。”这既是教师的抱怨,也是教师的无奈。“我上课听得很明白的,可一做题就不会。”这是学生的无奈,也是教师的无奈。课堂听讲不好,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这是众所周知的,也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3.
“他呀,上课东张西望,下了课不好好做作业,真是讨厌!”“他,思维慢,一道题教了六七遍也不会,谁教到他谁倒霉!”“他,不去惹事就好了!”……假如让我们谈谈对班中“差生”的印象,我想90%的教师都会这样说。也  相似文献   

4.
纵观“七课一反思”校本教研,整个活动机制以备课、说课、点课、上课、听课、评课、改课、反思为主要内容,始终围绕“课”在做文章。如何让校本教研更好地回归数学课堂?笔者认为应该从备课、上课和听课三方面进行思考。首先,要熟读多想备好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果教师备课质量不高,会造成课堂效率低,长此下去,容易产生课内损失课外补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如今的小学校园里,我们有时会看到这样的情景:照例应是上课时间,可在那些空课教师的办公桌旁,却常常有几名本该在班级上课的学生,正一脸惶恐地接受教师的“开小灶”,这些学生,有人戏称为“研究生”。当然,“带研究生”的这段时间正是一些被称为“非考试”学科的上课时间;这些正在无偿辅导的教师一定是语、数、英学科的教师,即学校里那些“考试”学科的教师,“非考试”学科的教师才不会这么干呢!  相似文献   

6.
“课上一分钟,课下十日功”。备课是上课的基础,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这个道理已成为广大教师和学校领导的共识。本文想就当前备课中存在的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谈点看法,希望得到同仁的指教。  相似文献   

7.
许多教师外出听了许多课,但自己的课涛声依旧。基于这种情况,一些学校逐渐不派教师外出听课了。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听了许多课为何还是不会上课?这是因为不会“学课”。那如何“学课”呢?
  许多教师外出听了许多课,但自己的课涛声依旧。基于这种情况,一些学校逐渐不派教师外出听课了。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听了许多课为何还是不会上课?这是因为不会“学课”。那如何“学课”呢?  相似文献   

8.
【案例1】“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一课,教师总结:“个位不够,可以向十位借……”一学生举手:“老师,要是十住不肯借怎么办?”此问一出,听课的教师一片笑声。上课教师只能以“不会不肯借”的回答搪塞过去。  相似文献   

9.
“辩课”是在说课、评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辩课”的倡导者认为,“辩课,就是教师在备课、上课或者说课的基础上,就某一主题或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等方面,提出问题,展开辩论,以加深理解,真正促进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的共同提高”…。笔者拟结合有关实例阐明“辩课”的特点及其实施途径,期望广大教师认同“辩课”形式。  相似文献   

10.
仇爱 《现代语文》2009,(1):60-61
备课,这一环节无疑是上课的前提和基础,不能充分地备课就谈不上好上课,更别说上好课了。一个认真负责的教师,一定会在课前充分地作好准备,一个求创新求进步的教师面对曾经教授过的文章也一定会进行教学反思,根据新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理念补缺补差,求新求变,而不会年年翻“老唱本”。而作为刚走上讲台的教学“生”手,  相似文献   

11.
佐斌 《湖北教育》2003,(9):14-15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个人往往是中心,教师“讲”得好不好。板书是否美观工整就成为评价课堂教学的常用的最重要标准。“听课”、“看课”的对象当然都是讲课者——教师。“听课”“看课”之后要“评课”,听课者一般对上课教师评头论足,区分上课人的名次与好坏,自己好像是局外人。我们倡导看课后要将看课者自己的认识、感受、理解、评价和建议等表达出来,与上课者和其他老师分享。 那么,“看课”该看什么?概括来  相似文献   

12.
每次参与辅导学校青年教师上研究课、比赛课,看到教师从试教到正式上课,教学设计总在不断变化,甚至与初稿大相径庭。听到教师课后由衷感言:上这样的一节课比自己上整整一学期的课有长进;我就心生感慨:是的,磨课的感觉真好——无论是“磨人”还是“被磨”。当然,上课教师受益更多,在打磨课堂教学技艺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迈出了个人专业成长和发展的坚实步伐。  相似文献   

13.
小菲回到家里,将小书包往桌上一摔,委屈地说:“今后我再也不想上唱歌课了!”妈妈觉得很奇怪。要知道,小菲唱歌可是不错的呀。“为什么不想上唱歌课呢?”妈妈问道。“李老师根本不叫我起来唱!她上课故意不看我!她知道我会唱歌——我手举得最高!”原来是这样!妈妈觉得很可笑,于是讲了一个鸡妈妈孵蛋的故事。然后问小菲:“鸡妈妈会不会只去孵那一只最大的蛋呢?”小菲若有所悟地说:“当然不会!”“那老师在课上应该不应该  相似文献   

14.
一、准确定位,走出误区 1.把握演课的内涵 何谓演课?从字面上看,演课就是模拟上课,有别于说课;“演”又与“实”区别开来,它没有学生现场的直接参与和互动,也不同于上课。可见,演课是介于说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课堂呈现形式,是一种全新的教研形式,又称“模拟上课”或“无学生上课”。也就是说,教师模拟上课情景,把课堂教学过程在没...  相似文献   

15.
学生上课听得懂,主要是由于教师在备课与上课上下足了功夫,把课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听懂了课,但未必就会运用知识去做题.因为“听懂”与“会做”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从“教”的方面来说.我认为,学生“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主要反应在教师“以教定学”.教师在讲课时以自己的机械指令,过度牵制学生...  相似文献   

16.
胡修喜 《教育》2014,(30):39
学校举办数学文化节,邀请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贲友林老师到校上课。听惯了语文大师们的课,很想见识一下数学大师的风采。开始上课了,期待中的“精彩”并没有出现,贲老师的语言和语文教师比起来显得有点“苍白”,似乎少了激情与诗意。就连课前互动也是那样的简练,颇有一种“单刀直入”之感。这样的课好像少了点“荡气回肠”,也似乎缺了点“酣畅淋漓”。  相似文献   

17.
那天听了一节外教老师的课,其他的没学到,对老外在课堂上的动作记忆犹新。听朋友介绍说,老外一节课的活动量差不多是我们中国教师一节课活动量的5倍以上。想了想,觉得蛮有道理的。老外上课,动作特别多,难怪学生听得那么入神,课堂气氛那么活跃,掌握的知识那么牢固。于是,就有了写一写“课堂里的动作”的冲动。 课堂里必须要有动作,没有动作的课堂是一汪死水。那么,课堂里老师应有那些动作呢? “走一走” 上课前,不会每一个学生都做好了上课准备,课堂中,不会每一个学生都在认真听讲。此刻,老师在课堂里走一走,就能给个别学生以提醒。当然,走一走更重要的作用是让老师离开“高高在上”的讲台,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距离近了,心就近了,心近了,交流就更容易了。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一位教师到我校借班上课。课堂上,教师激情满怀,学生沉默寡言,两者的表现反差很大,可谓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这节课教学效果如何,大家可想而知。一、原因分析借班上课通常是示范课或是赛课,教师想展示自己的风采,或取得好的名次,必定会精神抖擞,充满激情。而学生在课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教育科研”可能太高深了一点,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自己的课加以研究、打磨和反思,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磨课”,来促进自身专业成长,从而在工作...  相似文献   

20.
“做课”一词缘何而来,不得而知。第一次听到时还以为“做课”就是“上课”,只不过是教改中换了个新词而已。可是慢慢回味,感觉“做课”一词对教师上课有点曲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