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操作性化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遵循中学化学教学法,研究化学知识的内部联系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采用设疑式教学,优化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课堂本应是师生交流信息、交汇思想、碰撞思维的重要场所,但是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信息只是单向地由教师传向学生,整节课只有教师在喋喋不休地讲,而学生只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只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而忽视学生的探究与发现,整个教学枯燥无味,学生能力低下。这与现代教学相违背。现代教学倡导问题教学法,但这并不是传统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巧妙设疑有效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少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无味”,看到数学“心有余悸”,倘若不是中、高考的必考科目,真不知会有多少学生主动放弃它.出现这种状况,除去教材本身的不尽人意的因素,恐怕关键还在教师自身.不少教师备课往往只是把教参上的东西原封不动地搬到教案上,将其记熟,然后再“胸有成竹”地跨进课堂,于四十五分钟之内,原原本本地“教”给学生.这样的教,学生自然是不爱学的.  相似文献   

4.
5.
6.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化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疑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和终生学习奠定基础。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巧妙设疑呢?对此,笔者据多年的教学尝试和经验,总结如下做法,供同行参考,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进入更高层次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化学教学中能够巧妙设疑,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学会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研究、发现、掌握和运用规律,以求获取新知。下面就巧妙设疑的作用和技巧谈谈自己的体会。一、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设疑就是提出疑难问题,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善于学习,首先要善于发现问  相似文献   

8.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离不开教师巧妙的设疑。设疑是课堂上师生交流的重要手段.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桥梁,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案例】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解比例》教学片断 师: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比例的有关知识,谁能举出一个比例? 生:2:3=4:6 师:谁能用已学的知识判断一下? 生1:根据比例的意义,2:3=2/3,4:6=4/6=2/3,所以2:3和4:6能组成比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中,教师借助文本提供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巧妙设疑,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进而诱导学生积极地思索和探究。这种师生间的一引一探,所依托的前提是巧妙的提问,这种提问应有较强的情境性、开放性、创新性和挑战性。笔者在阅读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巧妙设疑,诱导想象”,有助于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意识和表达欲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巧妙设疑诱导“入境”李吉林老师倡导的“情境教学法”,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重要原因之一,正是教师创设的情境极大地诱发了儿童的想象。巧妙设疑,诱导想象,可跨越时空,缩短距离,将文本“还原”到…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堂的问题设置是一门学问,语文教师既不能提过于深奥的问题,让学生无从下手,也不能让学生在一个个无聊的问号前疲于奔命,而又难以实现思考的价值。我认为理想的课堂提问模式应该是深与浅、远和近的最佳结合,即问题应该有趣味性、挑战性而又有充分的延展性。经过近来在语文课堂上的摸索,我认为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可使用以下的几种方式去设疑,使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下面,我将我的课堂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巧妙地设计趣味问题、悬念问题、实践问题、竞赛问题,适时、恰当、睿智地发问,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热情,进而激活整个课堂,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郑翠雪 《学周刊C版》2011,(2):122-122
在新课程的数学教学中.我欣喜地看到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学生动起来了,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满着求知欲和表现欲。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解决问题。我寓解疑于教育教学中.使课堂上焕发着师生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应是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巧妙设疑,激发兴趣;精心比较,培养能力”的作法收到较好的效果,现略陈管见。 一、巧妙设疑,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决条件,有了兴趣,就能兴致勃勃地去钻研,能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兴趣,即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是获得知识,开扩眼界,丰富心理生活的最重要的推动力,是力  相似文献   

16.
巧妙设疑 探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案例]“解比例”教学片段(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师: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比例的有关知识,谁能举出一个比例?生:2∶3=4∶6师:谁能用学过的知识判断一下是不是成比例?生1:根据比例的意义,2∶3=234∶6=46=23它们的比值相等,所以2∶3和4∶6能组成比例。生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因为2×6=3×4,所以2∶3和4∶6能组成比例。师:同学们学得真不错,现在我们来个比赛,30秒内,看谁写出的比例式最多?(学生交流)生1:1∶2=2∶43∶7=1.5∶3.5生2:3∶2=12∶139∶4=4.5∶2生3:2∶3=6∶92∶3=8∶122∶3=10∶152∶3=20∶302∶…  相似文献   

18.
我们进行教学,不能只教给学生知识,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掌握学习方法,训练他们发现新问题,创造新成果的能力,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也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革新,为新世纪造就出一批有知识、会思维、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学生在...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中,教师借助文本提供的情节、人物形象等,巧妙设疑,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进而诱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索和探究。这种师生间的一引一探,所依托的前提是巧妙地提问,这种提问应有较强的情境性、开放性、创造性和挑战性。“巧妙设疑,诱导想像”,有助于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意识和表达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巧妙设疑,诱导“入境”李吉林老师倡导的“情境教学法”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教师创设的情境极大地诱发了儿童的想像。巧妙设疑,诱导想像,可跨越时空,浓缩距离,将文本“还原”到特定的生活情境中,学生通过想像,产生如临其…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的数学教学中,我欣喜地看到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学生动起来了,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满着求知欲和表现欲.学生在主体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解决问题.我寓解疑于教育教学中,使课堂上焕发着师生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