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师德建设得失问题,逻辑上,凡事有得必有失,师德=半"失"+半"得";事实上,局部存在问题:道德"盗得",师德=失多.因此,必须在理论层面上突出弘扬道德(师德)之得的正当性.理论(词源学、经济学)上,道德+得到;师德=实得.为保障师德真切地大有所得,须在价值层面上,以和谐管理为核心,公正制度、平衡得失,引导教师道德因拥有物质支持、制度支持和文化心理支持而与学校和谐共生互进.  相似文献   

2.
建设和谐社会,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不容忽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奠基工程,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海南,海南的教育也必须和谐发展.为促进海南教育的和谐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改善办学条件,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农村教育.  相似文献   

3.
曾金霞 《红领巾》2005,(3):58-62
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长期追求并为之奋斗的美好理想.优先发展教育,是构建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教育与和谐发展的关系:一、家庭教育与和谐发展;二、学校教育与和谐发展;三、社会教育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促进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要“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等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和谐的社会呼唤和谐的教育,和谐教育之理念自然少不了教育的公平价值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贯彻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途径.方法:以物理课堂为例,通过归纳演绎、分析探讨得出结论.结果:人文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具有多种实施策略.结论是渗透人文教育是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和谐德育的理论建构:为和谐社会奠基 和谐德育,是以满足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和谐统一为出发点,在遵循教育过程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构建德育体系诸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使之协调相应、配合得当、形成合力,以引导教育者掌握德育规律,提高育人能力,从而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开展和谐德育的研究与实践,对建设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人的发展,更确切地说是促进教师、学生快乐、健康的和谐发展。然而,纵观当前的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教师不思进取、职业倦怠者有之;学生不快乐、不幸福者有之;师生之间感情淡漠者有之。我们不得不深深地思索:如何让教师从职业倦怠、职业异化中走出来?如何使每一个孩子都得以健康、和谐的发展?如何使学校科学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曾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他认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应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审美教育对造就全面、和谐、自由发展的人起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促进人与自身的和谐、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审美教育以其独特的方式为提高人的素质服务.  相似文献   

9.
打造推进学生自能发展的家庭和学校的和谐教育,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和人本教育的大命题.家校和谐教育的要点是:家庭和学校实行教育的衔接连贯、整合优化.以和谐的运作机制作用于学生发展;家校的教育态度、教育方式、教育手段与对象生命的个性化特征相适应,以和谐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发展;家校搭建生命主体发展的平台,以和谐的服务放手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GNH视域中的当代教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国民幸福总值(GNH)正逐步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教育是追求和实现人之幸福的崇高事业,可促进与达成GNH的有关指标。在GNH视野中,教育具有追求幸福的个体功能,为了和谐的社会功能,彰显人与自然之和谐的调节功能。应遵照社会发展要求,尽力促进教育功能的实现;同时,还要注意教育多种功能的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