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我国人格心理学的发展与人格教育实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当代中国人格心理学正朝着两个方面努力。一是提升人格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水平,在借鉴西方人格心理学成果的基础上,反思理论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开展对中国人人格的研究,努力建构中国化的人格心理学体系;二是拓宽人格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其中包括学校人格教育实践。人格教育着眼于每个受教育者的人格塑造与提升,人格健全是人协调发展的重要指标,人格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人格心理学理论指导人格教育实践,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在以下几方面:对学生的人格作出客观的测量与评价,确立科学合理的人格教育目标,提高人格教育的针对性,协调教育与其他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品格教育作为培养健康公民的一种重要途径,在美国自殖民地时期就已经存在.宗教化是殖民地时期至19世纪末品格教育的重要特征,公立学校运动以后,宗教在品格教育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公立学校品格教育的世俗化进程真正起步于20世纪早期,在20世纪60和70年代品格世俗化得到蓬勃发展.从1993至2004年,有23个州通过了新的品格教育法案或修订了原先与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有关的法规.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当代许多大学生追求个性,标榜个性。但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认为个性仅是标新立异而已,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个性、彰显个性以及如何塑造良好的个性,这些都是大学生个性发展教育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试论教育的规范性与人的个性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性的发展和教育密切相关。而现在人们常把个性的缺失归咎为教育的规范性,这种看法是失之偏颇的。规范性是教育固有的一种内在属性,它是客观存在的;而发展人的个性是教育的一种价值取向。教育的规范性和人的个性发展二者并非截然对立,而是相互影响,互为促进的。值得注意的是,教育的规范性和平均主义教育的模式化、标准化合又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3.
靳玉乐  胡月 《教育研究》2021,42(5):58-65
劳动教育作为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育人活动,对学生品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品格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品质与素养,具有鲜明的文化烙印、情感特点、精神品质和实践特性.劳动教育作为品格教育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文化品格的塑造、情感品格的培养、精神品格的陶冶及实践品格的锤炼,达成培育学生完善品格的目的 .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等必将发生深刻变化.应切实发挥劳动教育对学生品格形成的作用,重新焕发劳动教育新活力.通过重塑劳动教育文化、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优化劳动教育过程、改进劳动教育评价、建立劳动教育制度等措施,为达成劳动教育的目的 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同时也面临竞争和挑战.只有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毕生发展观以贯穿人的一生的发展历程作为指导思想来看待儿童每个时期的发展变化.本文在介绍其基本理论要义的基础上,重新解读了在毕生发展观指导下的早期儿童发展与教育的内涵,同时就毕生发展观指导下的儿童早期教育原则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早期儿童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17.
进化、发展与儿童早期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化(种系发生)、发展(个体发生)与儿童早期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儿童教育无法回避的基本理论问题.本文通过对标准社会科学模型的分析,在进化心理学,特别是进化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对进化、发展和儿童早期教育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讨论,指出应重新认识本能,重视生物学初级能力发展的重要性和自然选择在儿童早期的作用,同时提出儿童早期教育应加强对进化和生物因素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印度教师教育随着教师角色从知识的化身、教学的职业到社会的改造者的变迁,也从“教师培训”发展到“教师教育”。其内涵与目标的确立顺应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趋势,由培养合格的教师到塑造新型社会的建设者,呈现出赋予教师教育新使命、重质量、突出在职培训、教师教育本土化或本地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article, we examine the role constructivist teachers play in fostering moral development in young children. Drawing on Piaget's theory and related empirical research, we trace the development of perspective-taking, autonomy, and self-regulation, and examin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eaching and parenting practices on children's moral development. We then provide examples of autonomous moral reasoning and behavior in preschool and early primary grade children, and describe how teachers can promote optimal moral development through establishing a sociomoral atmosphere in which mutual respect is continually practiced.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article, we examine the role constructivist teachers play in fostering moral development in young children. Drawing on Piaget's theory and related empirical research, we trace the development of perspective-taking, autonomy, and self-regulation, and examin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eaching and parenting practices on children's moral development. We then provide examples of autonomous moral reasoning and behavior in preschool and early primary grade children, and describe how teachers can promote optimal moral development through establishing a sociomoral atmosphere in which mutual respect is continually practic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