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盂会娟 《大观周刊》2013,(3):117-117,86
由于古典诗歌距离学生时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差很大,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加上传统教学,一些老师采用“字字解释、句句翻译”八字真经教学法,大大破坏了诗歌的美,使一篇篇充满灵性的古典诗歌变得索然寡味,毫无生机,因而一些学生对古典诗歌不免敬而远之。  相似文献   

2.
向秀清 《大观周刊》2011,(37):22-22
中国一向被称作是诗的国度,从先秦开始,到辉煌的唐诗、宋词、元曲,再到当下的现代诗。我们在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沉醉了上千年。那么中国.古典诗歌是如何生成的呢?中国诗歌从劳动中产生,而文字的发明推动了诗歌的发展,诗为一心一声,诗歌从来就是人们对自己心灵的呐喊,诗歌的繁荣和发展又与一定的社会风气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韩雪 《出版广角》2016,(2):60-61
翻译出版是诗歌进行文化交流的途径,但是在对外国诗歌的翻译过程中,由于受到一些综合性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分析外国诗歌出版翻译的难点,提出了解决外国诗歌翻译出版问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4.
徐志摩不仅是一位散文家和诗人,更是一位卓著超凡的诗歌翻译家。在欧美留学期间,他对西方诗歌的热爱如痴如醉,大量翻译诗歌,累积了深厚的诗歌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5.
闻一多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大家,他以独特的诗歌创作闻名于世,同时在诗歌翻译及理论方面有着极高的成就。他的诗歌翻译已经将原诗中的韵味、诗情等艺术特色最大限度地展现给读者,为中国诗歌翻译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开卷有益。平时难得有时间看那些长篇巨著,闲来读读一篇篇简洁优美的中国古典诗歌,作为电视工作者的我,竟从中看见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分镜头艺术组合,看见了音响效果的运用,还看见了细节与神态的捕捉,以及画面运用的表征与意象手法。结合工作略有几点感悟:从古典诗歌中看电视分镜头的艺术组合摄像机模仿人的一双眼睛。古人也有一双眼睛,但没有照相机或摄像机,只好用诗歌来表达。请看西汉人枚乘的《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佼佼当户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房难独守如果诗人有一…  相似文献   

7.
<正>郭沫若是中国伟大的诗人及剧作家,同时作为中国新诗歌的开拓者及奠基人,无论是对诗歌的翻译及创作上都有其独特及惊人的地方。五四时期,西方诗歌在一系列的模仿与翻译的实践上,形成了白话新诗。此后,诗歌的翻译及创作出现了多次的转折,并有效吸  相似文献   

8.
毫无疑问,中国古代诗学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座宝山。诗歌作为政治、宗教、社会、诗人心理、情感的材料而被研究,成为今天诗学研究论著中最为深入的话题。而构成诗歌区别于其他文体的质的因素──诗歌语言的研究,却经常被文学史研究者忽略,古代丰富而发达的诗歌语言研究理论也未得到及时的总结。诗学研究中的这种偏颇便常常在兴盛的文学研究中揭示着隐患难消的症结。诗语研究的繁琐、枯燥与逻辑思辨要求,可能正是其不被重视的主要原因。谁来反拨呢?本书让我们看到这样一种多元性诗歌研究场景出现的可能。 在中国古代诗学丰富的材料中…  相似文献   

9.
刘半农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其翻译了众多国外的诗歌,同时也是第一个使用散文诗这一概念的诗人。他的西方文学翻译作品中,诗歌翻译占据绝大部分内容,成为中国近代翻译文学史上的重要一页。  相似文献   

10.
任增强 《出版广角》2013,(15):16-19
英国是中国古典诗歌在西方传播的第一站。古典诗歌在英国的传播与译介研究著述的出版可划分为16世纪的发端期、17世纪的沉寂期、18至19世纪的发展期与20世纪的繁荣及回落期四个不同时段。考察各时段中国古典诗歌在英国的译介与研究,可以发现,其流布具有源远流长但中有停滞,重译介而轻研究,首倡之功大但研究后劲匮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郭沫若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杰出的诗人、戏剧家及翻译家,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和中国革命时期文化战线中的一面旗帜.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郭沫若开始翻译并介绍了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初期国外的浪漫主义学派,其中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诗歌及其理论对郭沫若有着重要的影响.雪莱诗歌的个性魅力及思想,以至于感情生活都对郭沫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吸引力.20世纪20年代,郭沫若在其《雪莱的诗歌》一文中提到:"翻译雪莱的诗,就会让我成为雪莱本人,我现在翻译他的诗歌就像自己在创作一样."  相似文献   

12.
魏姣 《大观周刊》2011,(44):167-167
本文从音乐美、形式美以及表达方式三个层面通过风骨、音韵和文化的移植方面了解中国古诗的可译性,提出中国古诗依然是可以翻译的,并希望翻译者继续努力,更好地扩大古诗的可译性,促进文化问的交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为数不多的新诗研究者中,李怡是后起之秀,他先以论文逐渐引人注目,零散地表露出对新诗的敏锐感受与真挚喜爱;这次,他以专著的形式集中展示其对新诗的深刻理解和新颖发现。他以《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为题,关注于人们不大关注的方面,对研究者有意无意疏略和遗漏的部分展开探讨,在学术的生荒之地举锄掘进,知难而行,完成了一次精彩的阐释。 本书为论题设立了一个宏大而合理的框架,即认为中国现代新诗是在中西方诗歌传统和新诗人艺术创造精神三者合力作用中生成并不断发展的,新文学的进程向外采撷与向内发掘同时并  相似文献   

14.
制造模糊美是中国古典诗歌意境形成的重要手法。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和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促成了古典诗歌对模糊美的追求。生成模糊美的关键在于留给读者以联想空间,为避免模糊美在英译过程中所遭受的损失,借助译语的模糊表达传译古诗模糊美是一种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有着"文艺复兴"式的翻译大师赞誉的王佐良,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回国致力于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和探索,在翻译实践和理论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他对诗歌翻译与诗歌创作的贡献有力推动了中国译坛的繁荣进步。  相似文献   

16.
《荷尔德林后期诗歌》文本的翻译以及与之相伴的研究卷的写作,始于2005年秋。这个研究项目是我长期以来对德意志观念论、德英浪漫派诗歌、乃至西洋古典诗歌和哲学研究的小结。关于文本部分的选录标准和体例安排,我已在文本卷的“凡例”和‘前言”里作了交代,这里仅就研究卷作些解释。  相似文献   

17.
文坛大家徐志摩不仅在诗歌、散文等文体的创作方面成果颇丰,和同时期的茅盾、郭沫若、胡适等人一样,翻译也是他所热衷的主要领域之一。徐志摩的翻译和创作大体上是同步进行的。作为有深厚外国文学底蕴和素养的著名诗人,在他出版的诗集、散文集和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际交融的进程以及出版界对海外版权买进的热情,域外著作的汉译仍呈蓬勃,译作与译人层出不穷。这本是好事,抑又有难处,比如,层出不穷似乎显示出翻译的繁荣,然“多多”并非必定“益善”,因而关于翻译之基本的信达雅三信条,我们以为仍有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19.
向伶俐 《大观周刊》2012,(10):204-204
诗歌是一种知青的文字载体,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体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诗歌韵律的启蒙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美育、德育、智育等方面的发展,进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小学生更好地学习诗歌呢?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诗的国度,有着几千年的诗歌传统。曾几何时,诗歌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从《诗经》《离骚》到唐诗宋词,到现当代戴望舒的《雨巷》、臧克家的《有的人》、舒婷的《致橡树》等诗歌名篇被人们一遍遍地诵读……但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大多数人似乎遗忘了诗歌。中国诗歌的现状如何?写诗、读诗、评诗的人还有多少?诗歌是不是真的衰落了?在近日举行的第一届中国诗歌节上,诗人、诗评家和爱诗者一起探讨了这个问题。作者多了,名家少了诗歌界权威人士告诉记者,我国的诗歌作者队伍人数在增多。据不完全统计,在省级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