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路 《天津教育》2008,(5):37-38
全国人大常委会在2006年12月29日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从我国现阶段国情出发,针对保护未成年人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未成年人的权利及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从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方面强化了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2.
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修订了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成年人保护法》),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于2007年6月1日起施行。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共分七章七十二条,分别为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家庭保护,第三章学校保护,第四章社会保护,第五章司法保护。  相似文献   

3.
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出台的时代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成年人保护法》)自1992年1月1日实施以来,在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方面  相似文献   

4.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2006年12月29日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已于2007年6月1日起施行.这次修订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出发,针对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未成年人的权利、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和政府执法主体的地位,充实了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四大保护的内容,强化了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5.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2006年12月29日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已于2007年6月1日起施行。这次修订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出发,针对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未成年人的权利、保护未成年人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1991年颁布的《未成年人护法》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出现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完善立法予以解决,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加大了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有关部门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方面的责任,涉及面更广,规范更具体,更具有操作性,新法有四大明显变化:一是条款增加了16条,由56条增加到72条;二是突出了对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和受教育权等五项权利的保护;三是加大了未成年人保护的学校责任;四是凸显时代特色,将近年出现的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新现象都列入了处罚范畴.  相似文献   

7.
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从此,我国产生了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奠定了依法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基础。《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了未成年人保护的社会分工,确定了从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等方面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本文拟对学校保护工作谈谈粗浅体会。一、学校保护的法律要求学校保护是指学校、幼儿园及其它教育机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8.
《师道》2007,(7):67-69
从2007年6月1日开始,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将要实施。新的保护法分为总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法律责任、附则7章,共72条,约8000字。对于保护法内的新法则,学生们议论纷纷,表现了极大的热情。  相似文献   

9.
林菲 《师道》2007,(7):67-69
从2007年6月1日开始,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将要实施。新的保护法分为总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法律责任、附则7章,共72条,约8000字。对于保护法内的新法则,学生们议论纷纷,表现了极大的热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1992年1月1日开始实行《未成年人保护法》以来,取得显著成绩,为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优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在贯彻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法律规定责任主体较为概括,没有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以及承担的法律后果,而且法律规定原则性较强,实际操作的依据不足。2006年8月22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对新形势下未成年人保护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法律规定从56条增加到了75条,其中新增25条,删除6条,修改32条。《草案》明确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和受教育权等,确立未成年人优先原则,并强化政府、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未成年人保护法》曾被形象地称为是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小宪法,这次修订非常及时,而且意义重大,事关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涉及中国未来发展。中小学教育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适应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实际需要。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法律规定,依法执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使其在促进未成年人成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法律一经制定、修订、生效,具有严肃性、稳定性和连续性,中小学在学习和遵守《草案》法律规定时,可联系修订前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执行情况,对照新的法律规范条文,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增强法制意识。同时,可联系身边青少车学生鲜活的教育事例,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从法制观念高度,提高执法的自觉性。本选题在学习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对维护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参与权和受保护权,联系青少年教育实际进行探讨与研究,目的是与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共同学好《未成年人保护法》,一起研讨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做好中小学生维权工作。  相似文献   

11.
教师在学习《教育法学基础》课时,不仅学习教育法规的有关知识,还要掌握与教师工作联系密切的若干法律知识。因此,对《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刑法》的一些问题也必须了解。这些知识既有利于对教育法规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全面准确地遵守和贯彻执行。一、教师与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理解和执行,直接关系到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发展。我国制定的《保护法》把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家庭、学校、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未成年人的自动保护融为一体;在总体上强调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注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相似文献   

12.
立法背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1991年9月4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成年人保护法》)。在13年的实践中,《未成年人保护法》逐步显露出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尽管我国正在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加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内容,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只能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原则性规定,许多制度需要具体细化。我国亟须加快制定《未成年入网络保护法》,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慈善总会名誉会长李玉玲在参加“播撒绿色的希望拥抱网络的春天——净化青少年社会文化环境社区行”活动时表示,为了给青少年创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她在今年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制定《未成年入网络保护法》的提案。  相似文献   

14.
我国自1992丰1月1日开始实行《未成年人保护法》以来,取得显著成绩,为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优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在贯彻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法律规定责任主体较为概括,没有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以及承担的法律后果,而且法律规定原则性较强,实际操作的依据不足。2006年8月22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对新形势下未成年人保护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法律规定从56条增加到了75条,其中新增25条,删除6条,修改32条。《草案》明确未成车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和受教育权等,确立未成年人优先原则,并强化政府、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未成年人保护法》曾被形象地称为是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小宪法,这次修订非常及时,而且意义重大,事关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涉及中国未来发展。中小学教育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适应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实际需要。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法律规定,依法执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使其在促进未成年人成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法律一经制定、修订、生效,具有严肃性、稳定性和连续性,中小学在学习和遵守《草案》法律规定时,可联系修订前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执行情况,对照新的法律规范条文,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增强法制意识。同时,可联系身边青少车学生鲜活的教育事例,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从法制观念高度,提高执法的自觉性。本选题在学习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对维护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参与权和受保护权,联系青少年教育实际进行探讨与研究,目的是与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共同学好《未成年人保护法》,一起研讨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做好中小学生维权工作。  相似文献   

15.
从2007年6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对比新旧《未成年人保护法》,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了未成年人的家长的相关  相似文献   

16.
1991年9月4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自1992年1月1日实施以来,该法对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立法当时所依据的社会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党的十六大和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对新时期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最近几年校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不少青少年沉迷网络不能自拔,少年犯罪呈低龄化趋势,父母对子女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不当等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使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面临严峻挑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行了修订。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1992年1月1日开始实行《未成年人保护法》以来,取得显著成绩,为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优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在贯彻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法律规定责任主体较为概括,没有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以及承担的法律后果,而且法律规定原则性较强,实际操作的依据不足。2006年8月22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对新形势下未成年人保护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法律规定从56条增加到了75条,其中新增25条,删除6条,修改32条。《草案》明确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和受教育权等,确立未成年人优先原则,并强化政府、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未成年人保护法》曾被形象地称为是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小宪法,这次修订非常及时,而且意义重大,事关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涉及中国未来发展。中小学教育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适应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实际需要。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法律规定,依法执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使其在促进未成年人成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法律一经制定、修订、生效,具有严肃性、稳定性和连续性,中小学在学习和遵守《草案》法律规定时,可联系修订前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执行情况,对照新的法律规范条文,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增强法制意识。同时,可联系身边青少车学生鲜活的教育事例,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从法制观念高度,提高执法的自觉性。本选题在学习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对维护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参与权和受保护权,联系青少年教育实际进行探讨与研究,目的是与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共同学好《未成年人保护法》,一起研讨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做好中小学生维权工作。  相似文献   

18.
随着2004年3月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深入贯彻,随着我国2007年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未成年人保护和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了极大地改善,在实施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提高了我国教育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9.
马希良 《新教师》2020,(3):9-10
《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六大方面升级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其法律条文也从七十二条增加到一百三十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从原来的共八章五十七条,删减为共七章五十二条。此次修法力度不可谓不大,学校作为未成年人的重要教育主体之一,应当认真把握新法精神,落实法律法规,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助力有关部门构建未成年人保护与预防犯罪的新屏障。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这部法律从1992年施行十五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次修订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出发,针对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未成年人的权利和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