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十多个春秋,在这十多年的改革进程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但笔者在广泛深入学校、走进课堂进行调研时,发现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有失语文教学本真、让人难以捉摸的雾化现象。这里所说的雾化现象是指小语阅读教学被一些机械的、盲目的操作所代替,被一些虚幻的、缥缈的环节和内容所遮掩,看  相似文献   

2.
"听、说、读、写"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中"读",更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甚至是学生与编者展开多重对话的前提和保证。但是在笔者的实际教学中发现,大部分语文教师往往因为课时等原因,而将"读"这一环节淡化处理,"重讲轻读"现象普遍存在。重视课前阅读,设计"线索式"导学案,确定阅读方法,落实阅读环节,教师学会"放手",让学生真正在"读中思,读中悟"等是有效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3.
现象之一:误读作者课例:《桂花雨》(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总结全文,升华情感教学环节师:本堂课,我们在作家琦君的文字中穿梭,深深感受到了桂花的香,摇花的乐,桂花雨的美。其实这一切都源自什么?生:源自对故乡的热爱!师:对!这就是桂花香的丰富内涵,这就是作者的爱乡之情。误区:将作者的思乡之情片面理解为爱乡之情。  相似文献   

4.
语文阅读教学需要真正有感情的朗读。为促成学生"真读"现象的涌现,需要教师追根溯源,审视阅读教学中的"真读"误区,在潜移默化中描绘阅读教学"真读"模样,最终实现学生真正的、有感情的朗读。  相似文献   

5.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语言运用与思维发展相辅相成,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会更加看中语言表情、达意、载道的功能,对学生思维发展却缺少足够的重视和训练。教师和学生认识的误区、教学环节的实施偏差以及有效教学评价的缺失,导致“思维替代”现象的产生。因此,要重视思维发展的地位,正视“思维替代”的负效应;在教学设计上合理实施,鼓励追问激疑;在评价时确保评价科学有效、主体多元、精准到位。  相似文献   

6.
所谓”导学”是指在着眼于学 生“学”的前提下,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的过程。它要求摆正师生关系,优化“双主”地位,充分体现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在阅读教学中,笔者平时能注意积极引导,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角度出发, 尝试导学教学,积累了一些“导学”策略。 一、学伊始,导目标 带着目标学习, 是自主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和条件。受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制约,一般情况下,学生对学习目标认识模糊,界定困难。这就需要教者在导入课文之际相机点拨、诱导, 帮助学生弄清“为什么而学”、”我要学什么”的首要问题,从而明确…  相似文献   

7.
8.
在当下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对某些本是“绕不开”的教学内容或教学环节采取避而不谈,或弱化、虚化的做法。主要有绕开整体感知免纠缠、绕开导入衔接省麻烦、绕开静读静思怕冷场、绕开另类答案避卡壳等。这种“绕道走”的现象,直接或间接反映出的是教师“以生为本”教育观念的淡薄、功利心太强以及教学综合素养的欠缺。教师应以生为本,该观照处不避闪,创设更加真实,更加精彩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9.
大量课堂实例说明,阅读教学中很多问题的出现都与教师对文本缺少适度的解读有关;而许多成功的阅读教学,都是以教师对文本恰到好处的解读为基础的。因此,有必要对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文本解读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高度关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今,“阅读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表面热闹的阅读探究,过分追求模式,实则流于形式,有的甚至本末倒置,严重违背了探究式学习的本意. 一、语文阅读教学“伪探究”现象例举 1.探究与思维脱节——“伪”在教师提问不合理. 探究激发思维,探究源于问题,探究过程是学生不断思维,不断消除疑惑、解决问题的过程.有老师在上《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提问:“这首词的特点是大量运用典故,有人说它有堆砌之嫌,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稼轩词》却说稼轩驱遣典故,无一点斧凿痕迹.  相似文献   

11.
一,要激发学生初读课文的兴趣语文课文的初读,与数学课上的新知识探究一样,它同样也包含着尝试、探索、创造的因素,是学生个体尝试独立完成某一具体认识任务的过程,但是教师的引导一定要得法.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对新文章、新事物的兴趣。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才会更加主  相似文献   

12.
钟华伟 《广西教育》2012,(13):29-30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作为人与人之间运用语言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基本方式,使阅读教学具有生命的活力。一、对话的内涵"对"是"相处、相遇、相知","话"是"交流、交换、交际".  相似文献   

13.
14.
唐靖霞 《学子》2014,(10):37-37
失语现象,顾名思义是指失去了语言表达的意识。本文所言及的失语现象是学生被动式地被绑架了言语表达状态。在当下阅读教学中,这种被失语现象可谓比比皆是,不禁令人痛心万分。一、虚假质疑,无中生有,在迎合教师中"被失语"【症状扫描】《第一次抱母亲》教学片断:师:(出示:母亲的身体这么轻,我很难过。)读了这个句子,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面面相觑,毫无反应)师:你们看,这句话中有两个词语"轻"和"难过",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作为”现象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作为"现象成因复杂,它既与来自语文教育内部、教育大系统乃至社会话语环境的影响有关,又与教师自身对一些新的教学观念的理解狭隘、片面密不可分,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原因是:片面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出现自我矮化倾向;过分追捧学生多元解读,教师"促进者"角色意识淡化;盲目尊重学生独特体验,教师价值引领力量弱化.  相似文献   

16.
“清清楚楚一条线,模模糊糊一大片”是许多语文教师对比数学教学和语文教学时的戏言。虽然这种认识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就阅读教学来说,的确很难让每一个学生都达到一定的认识水平。所以应该允许学生适当地存有疑点,允许学生有“模糊”认识。我们都知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相似文献   

17.
<正>近期,笔者有机会参加市骨干教师示范课的观摩活动。我的总体感觉是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教风朴实、训练扎实,为普通教师树立榜样。但审视发现,不少骨干教师为了彰显自身解读文本的深度,显示教学功力的纯熟,在课堂教学中有随意拔高目标而导致越界现象的出现。这一现象值得广大一线教师引以为戒。一、阅读教学中常见的越界现象1.随意添加语文知识语言学习有自身的规律。学习主体只有在经历大量的言语感知实践,形成了一定的语言能力之后,才能收获相应  相似文献   

18.
近期,笔者有机会参加市骨干教师示范课的观摩活动。我的总体感觉是骨千教师的课堂教学教风朴实、训练扎实,为普通教师树立榜样。但审视发现,不少骨干教师为了彰显自身解读文本的深度,显示教学功力的纯熟,在课堂教学中有随意拔高目标而导致越界现象的出现。这一现象值得广大一线教师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9.
徐萍 《中等职业教育》2009,(16):33-36,40
在“动态生成”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们日益重视课堂上的生成价值,然而事实证明,并不是所有的生成都是有价值的,相当一部分属于无效生成。本文结合部分案例概括了无效生成的几种常见现象,并在此基础上尝试着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在减少无效生成的基础上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在目前的阅读教学中,不少同志急功近利,他们一头扎进应试教学的大海,在阅读教材中刻意搜寻“知识点”,在阅读教学中憋足劲儿训练“能力点”,结果呢,阅读教材被肢解得“千疮百孔”,而阅读教学自然显得支离破碎。教学内容琐杂不能指向阅读理解,教学思路细碎缺少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