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按生产要素贡献参与分配与按劳分配是相通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不是对按劳分配原则的否定,而是对其的扩展和深化。二者不是对立的,而是相通的,其相通之处在于:它们都承认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都存在形式上的平等,内容上的不平等;承认按贡献分配的原则,并且按劳分配也默认生产要素(劳动)的个人所有权。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两大学术体系关于生产要素划分理论的区别,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生产要素分配问题,应坚持马克思经济学的生产要素划分理论,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确定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涵;通过对按生产要素分配作用和影响的论述,分析了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之间的关系及二者结合的必然性。文章最后指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对劳动者的剩余劳动的占有,这种占有关系要从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去考察其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我国现阶段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几个理论问题。我们认为: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在我们当今历史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客观必然性;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现阶段劳动者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方式,劳动者所获得的收入还应该包括按劳动力贡献分配的收入。  相似文献   

4.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新的历史条件的分配原则,它既坚持公有制的基本分配原则,又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特点.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虽然在存在基础、分配客体、分配主体、分配尺度和遵循的原则等方面有所不同,但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能有效弥补按劳分配的现实不足,有助于巩固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5.
如何理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中的“贡献”指的是各种生产要素对物质财富生产(即使用价值生产)的贡献,而不是它们对价值生产的贡献。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就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的具体实现形式提出来的,是指导具体工作的分配原则,属于操作性层次的问题,而不是指分配方式本身。  相似文献   

6.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与按劳分配不是对立的 ,而是具有相通性和一致性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与按劳分配的一致性不仅表现为二者的前提与基础具有许多相通之处 ,而且表现为二者的依据与结果也具有某些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不能把劳动创造价值作为分配制度形成的依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劳动创造价值讲的是商品价值决定的本源问题 ,与分配制度的形成是不同领域的问题。分配制度的形成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及其形式决定的。认为劳动创造价值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形成的理论依据的错误观点 ,会从扩大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范围和混淆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上造成理论混乱 ,把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引入歧途  相似文献   

8.
贫富差距扩大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针对形成贫富差距扩大现象的原因,政府应加强在国民收入再分配领域的调节作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缩小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9.
经济平等是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平等,人们正是通过效率与公平的博弈来追求经济平等。从而推动着分配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本文力图分析在此追求下按需分配、平均主义分配和计划体制下按劳分配对于经济平等的不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揭示市场机制下按劳分配的实质——按贡献参与分配,说明这一原则既将按劳分配具体化,也为按生产要素分配开辟了道路,因而更全面更广泛地体现了经济平等;最后。结合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的经济效果和政治回应,阐明它所体现的经济平等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平等。这是与我国基本国情相适应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0.
当中国经济迅速增长且总量跃居世界前茅之际,中国社会财富分配矛盾也变得更加深刻与尖锐,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严重分配不公现象,财富的分配制度改革刻不容缓。财富分配改革必须从调整原生经济关系入手,改革收入分配不公制度。  相似文献   

11.
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实质就是按劳动能力分配。人类社会历史与逻辑演进历程表明:人类历史就是劳动能力的发展史;一定意义上,按劳动能力分配是人类社会内在分配原则;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就是在存在商品货币条件下实行按劳动能力分配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既不能从劳动价值论中得到论证,也不能成为否定劳动价值论的根据,更不能把“生产要素价值论”作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理论依据,从而陷入西方经济学家主张的“要素价值论”的泥沼。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实质上是按生产要素所有权的分配,是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内在要求和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个人消费品的一种分配形式,既可以存在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也可以存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仅仅依据马克思当年的设想,否认按劳分配在现阶段存在的现实性,认为它只是"一种趋势";同时也不能通过混淆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劳分配的区别,把按生产要素分配看成是按劳分配的"具体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两种不同的收入分配理论.一种是以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的按劳分配理论,另外一种是按生产要素所有制关系分配理论.只有在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才能实现单一的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5.
“部分先富,共同富裕”是对收入分配原则的创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对“部分先富,共同富裕”原则的运用,是收入分配方式的创新.这两个创新命题是收入分配理论的次优选择,是非均衡中间道路模式,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理论的创新.由于这两个命题各自都可以派生出三种分配原则或方式,成为社会主义三大收入分配思潮的理论依据,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理论上和数量上探讨这两个命题的科学内涵.实行兼顾先富与共富原则,在高收入阶层收入大幅度增长同时,使低收入阶层收入保持适度增长;兼用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方式,在非劳动要素所有者收入较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使劳动者收入也保持一定幅度增长.科学的选择这种收入双增长的格局,是保证收入分配市场化改革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贫富差距拉大已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它已经成阻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本文从经济、社会等角度探索了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年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30年,也是各项制度不断改革和完善的30年。收入分配领域经过不断探索、改革和调整,积极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系统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分配制度的变革,并将此划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改革都是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结合分配制度改革走过的道路,本文作了四方面思考。  相似文献   

18.
《经济生活》课本第七课第一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主要从个人收入分配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无论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是历年高考大纲说明,本框都是高考的易考知识,也是难点知识。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做了一些思考,希望对广大师生突破这部分知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要实行等劳等酬原则,即按劳分配原则,同时还强调生产的结构决定分配的结构,分配反作用于生产和交换。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解和应用由片面到全面,由生硬照搬到创新发展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20.
浅谈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我们必须结合当前情况不断地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必须坚持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这一基本原理,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澄清“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关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剥削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