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小学语文教材并不是单一的学习汉字,理解汉字含义这么简单。每篇课文里都蕴涵着许多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及做人的道理。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思维敏锐、有见解、有丰富思想的佼佼者。从而达到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教学目的。下面我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一、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情感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小学生年龄小,各方面能力还不健全。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一点点的培养。就比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开始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法和学习方式,对教育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信息技术具有信息容量大、画面生动等优势,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转变了陈旧的教学模式,扩展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信息容量,使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视听感受和学习空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燃起了他们求知的火花,使学生能够以饱满的情绪接受新知识,让小学语文教学展现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以激发学习兴趣、营造学习氛围、扩大信息容量三方面为主.  相似文献   

3.
傅晓霞 《教育导刊》2001,(9):48-48,17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使学生兴味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多媒体正逐步走进课堂.它弥补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以下就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浅谈几点. 一、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声形结合,能提供形式多样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进入一个最佳的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5.
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辨证途径”。由此可知,感知、理解是人类认识活动的规律。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将教科书中归纳好的知识照本宣科地讲授给学生,致使学生被动接受。这种“填鸭式”教学不但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加重课内负担,而且使学生身心难以得到健康地发展。因此,语文教学要抓住“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这一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把课文中所描绘的客观事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7.
浅谈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这一新的科技手段正以令人始料未及的速度渗透到教育领域。无庸质疑,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呈现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由此引发了教学观念的一场革命,使传统教学产生了新的活动和生机,对促进语教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一、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投入感情 感知美、体验美、表现美是新课标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讲课时,首先自己要投入,要有激情,用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影响学生情感共鸣的关键,没有情感的参与,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师生在情感上的互相沟通,会使学生的情感与认知产生“和谐共振”。如果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赏析文学作品时,自身缺乏激情,那是无法触动学生心灵的。  相似文献   

10.
尹洪双 《吉林教育》2004,(12):33-33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了课堂,凭借其特有的形象性与感染力,通过图文、动画、色彩及音响等绝对优势,在教学中为我们展现一个全新的情境。  相似文献   

11.
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是从感觉与知觉开始的,感知虽属于认识的低级阶段,但一切复杂的心理过程都来源于感知。没有正确的感知,就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没有感知,就不可能获得任何知识。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感性材料,才能根据这些材料做出正确的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而上升到理论。基于感知的重要性,了解感知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展开相应的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了。本文就试谈感知规律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一、感知的理解性规律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感知的理解性规律在语文教学中有十分明显的体现。以写作教学为例,作文写得较好的同学,几乎无一例外都是非常重视阅读,并且涉猎较广泛的。显然,感知的理解性规律在其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语文学习非常重视知识的积累,而这一点与学生的感知能力密切相关,感知的第一过程就是进行大量的阅读。阅读活动是一种长期性的复杂活动,长期坚持阅读可以在无形中增加学生的感性积累,从而在实际操作中再现。有广泛阅读经验的学生对文章内容及艺术手法的领悟力和感受力明显比其他学生高一筹。所以语文教学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状况,不应局限于课本范文的讲解,而应在范文基础上大胆超越,结合每一单元文章的特点,多给学生介绍一些与之相关或类似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12.
陈平 《学周刊C版》2013,(1):142-143
小学生的认知是形象的、具体的,因此,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得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笔者从分析多媒体教学有助于丰富想象力入手,进而阐述了多媒体在加深感知、拓宽知识面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多媒体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而且可以避免教师空洞的说教,更易于教学过程的展开,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效果。结合教学实践,浅谈情境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4.
笔者认为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就是由赏析一篇篇,或有趣,或充满意境,或蕴含着哲理的文章缀连而成的,学习语文就像是撷取一颗颗珍珠,通过这一颗颗的珍珠认识一个个平凡而又深刻的世界。每一期的语文学习就像是一次充实的旅行,途中可以去追寻鲁迅儿时生活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里的乐趣,去探索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苦难历程,去黄河边聆听那雄壮的歌唱。既然如此,师生在一起的语文学习之旅应当是件愉快而美好的事情,作为语文教师该如何把这一颗颗的珍珠"戴进"学生的心灵上呢,如何在一篇篇文章的学习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掌握内容学会表达呢?  相似文献   

15.
洪涛 《中国教育学刊》2020,(S1):48-49+56
小学生写作时常出现"无从下笔""无话可说"的现象,尽管很多老师进行了作文教学改革和探索但依然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能力较弱。教学中运用感知生活策略,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语文教师教学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刘素云 《湖南教育》2002,(15):53-53
配乐朗读即把有意境的散文、小说、诗歌等配上情感较吻合的音乐加以声情并茂地朗读。《琵琶行》是一篇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古体诗,我在教学时选用了以二胡独奏为主的《病中吟》配乐,这首曲子低沉、委婉,缓慢而缠绵,给人一种悲凉孤独的感觉,很容易创造出这样的情境:枫叶荻花在萧瑟的秋风中颤抖,茫茫的江水中沉浸着一轮冷月,在如此凄清的氛围中,一名委身商人、转徙于江湖的琵琶女,面容憔悴,心绪忧郁,诉说自己不幸的身世,弹奏出无限的伤心……通过配乐朗读,学生已被琵琶女的命运打动了,全堂寂静,音乐声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诗中主…  相似文献   

17.
针对长期以来,我们语文教学存在的费时多,收效少,学生主动创新精神欠佳,实践能力较差的问题,我觉得,改变学生单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学习方式,帮助和指导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技能进行主动探究,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就成为一种必然。本文将从探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理论基础、实施策略以及意义等方面来论述。  相似文献   

18.
情境教学法是教学中一种极为常见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学时,注重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似的情境,注重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较大的帮助。那么在教学中该如何运用这一教学方法,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用呢?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分析在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法的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19.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实用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结合学情、教材特点及具体的教学目标拟定任务群并辅以适当的教学情境,能促进学生高效学习,不断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一次鼓励、一句表扬,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不断上进的信心和动力.在这种得到肯定后成功的喜悦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浓烈,为更好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可见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不是命令,而是激励.激励教育,是根据人文主义哲学思想,秉持“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的信念,相信每个人都想进步、想发展.建立以激励机制为中心,面向全体,努力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潜能发展的条件和环境模式,关心和激励每一个学生,利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学生成长与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