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免费背景下农村初中学生的辍学行为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经济压力下的被迫性选择,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农村学生自愿性的选择。通过对农村与城镇的辍学群体和辍学实践的比较分析可知,父母对子女意欲辍学的介入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辍学实际行为的发生可能。而农村父母的惯习使他们对子女辍学的介入度低于城镇家长。只有通过增加文化资本向经济资本转换的策略才能使农村父母的惯习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2.
初中学生品德发展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河北省不同地区三所初级中学的在校学生为被试 ,对初中学生品德发展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做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 :初中学生的品德发展存在差异 ;初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差异 ;父母教养方式对不同群体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模式不同 ;有利于学生品德发展的“优势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充分的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的不惩罚严厉和母亲的不拒绝否认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探讨了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措施,对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与增强学生适应能力的联系,以提高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水平,加强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中.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批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他们的子女留在农村家里成为"留守学生"。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本应该跟其他学生一样得到父母的呵护,享受家庭的温馨,但是由于父母远离家乡,他们缺少父爱和母爱,缺少家庭的教育和培养,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转移,造成了农村人口大规模地流动。许多学龄儿童随着父母天南地北的跑,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的孩子只能在家留守。由于这几年国家以及各省市对外来人口子女人学问题的关注,大量留守孩子也渐渐随着父母外出;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对于我我初中教师来说,把学生培养成能够适应时代要求的德智体美劳工全面发展的人才,显的尤为重要。在农村教育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学生的美术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能全面发展,也为学生发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变。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发展且趋于成熟的时期。在不同的教育条件影响下,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会呈现明显的个体差异。父母对子女自我意识的影响重大。农村和城市属于两个不同的亚文化区域,为探讨两种文化背景下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别,以及这种差别对子女自我意识的影响,我们采用Piers-Harris自我意识量表(PHSS)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农村和城市较差、普通和重点学校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集体测量(农村学生249名,其中男生121人,女生128人,平均年龄14.3岁;城市学生157名,其中男生76人,女生81人,平均年龄14岁)。◆城、乡父母教养方式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中学生父母以及同伴依恋的特点,并探索三者对社会适应的作用,本文采用《青少年依恋问卷》和《青少年社会适应评估问卷》对527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对同伴的依恋程度最高,其次是母亲依恋,最低为父亲依恋;高一年级学生对父母和同伴的依恋程度最高;女生对同伴依恋的程度较男生更高,而对母亲和父亲的依恋没有性别差异;同伴依恋受到父亲依恋和母亲依恋的双重影响,与父母有良好依恋关系的学生也倾向于具有较好的同伴依恋关系;母亲和同伴依恋对学生的积极适应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对消极适应具有直接负向影响;父亲依恋对积极和消极社会适应的影响要通过同伴依恋来发生,母亲依恋对社会适应的总效应最大,既可直接预测社会适应,也能通过同伴依恋发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构建学校固定效应模型,探讨了父母参与与初中生社会行为发展(亲社会行为和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性别、父母受教育水平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第一,父母参与会影响初中生的社会行为发展水平,基于家庭和基于学校的父母参与在总体上都能显著提升初中生的亲社会行为发展水平,而只有基于家庭的父母参与在总体上能显著抑制初中生的问题行为发展水平;第二,父母参与对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提升效应和问题行为的抑制效应在男生群体中更为明显;第三,父母参与对初中生亲社会行为发展水平的提升效应在不同受教育水平父母群体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且父母参与对初中生问题行为发展水平的抑制效应也并未一致地表现出在高受教育水平父母群体中更为优越。研究发现对更好地激发父母参与行为的积极作用具有丰富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对688名农村中学生进行测查,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更多地感受到父母惩罚严厉和过分干涉、过度保护的消极父母教养方式.同时也更多地感受到母亲的偏爱;父母教养方式对农村中学生的焦虑水平有显著性的影响并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让农村进城幼儿的心灵充满阳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跟随父母进城和寄养在城里的农村幼儿日益增多。他们正以不同的方式进入各个幼儿园,给各个幼儿园带来许多新的教育课题。我园在对所接收的农村进城幼儿的教育中,发现他们伴随着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2.
父母参与及其参与程度是影响学生学业表现的重要因素.文章利用分层随机抽样选取陕西、甘肃2省共计200所学校12008名农村初中七年级学生的一手调研数据,运用OLS的方法分析两种父母参与方式与学生学业表现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父母和学生讨论在校的情况与学生的学业表现呈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而父母检查作业与学生的学业表现之间呈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文章的研究结果为改善父母参与方式进而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业表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21世纪初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十多年里,农村教育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大量农村孩子错失教育发展的鼎盛时期,未失学却“失控”,给父母和社会带来很大的压力。研究农村孩子教育和成长中存在的理想“天折”、自控力差、情感缺失、父母迷茫和监管缺位等问题,在亲身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以利于促进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旨在探讨父母控制与村镇初中学生行为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完成父母心理控制量表、行为控制量表、青少年行为量表等相关资料的调查研究,经过统计得出结论:初中学生的父母控制有显著的地区类型、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差异;初中学生社会行为总分与父亲心理控制、母亲心理控制呈显著正相关,与父亲行为控制、母亲行为控制呈显著负相关;初中学生反社会行为得分与父亲心理控制、母亲心理控制呈显著正相关,与父亲行为控制、母亲行为控制呈显著负相关;初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得分与父亲行为控制、母亲行为控制呈显著正相关.一方面为村镇家庭教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另一方面丰富了父母控制和青少年行为的研究,进而为教育管理部门和相关教育机构在制定政策和开展工作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长处和困难问卷(学生版)和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对271名初中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疏离感、亲社会行为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发现:(1)初中流动儿童男生环境疏离感显著高于女生,女生亲社会行为显著高于男生,曾远离父母生活过的流动儿童疏离感总分及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均显著高于一直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儿童;(2)疏离感与社会支持和亲社会行为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与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3)结构方程模型表明,社会支持在疏离感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模型拟合较好.初中流动儿童疏离感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亲社会行为,提高社会支持可促进初中流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6.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均属农村户口且经济条件差,都外出打工,或父母一方丧偶而另一方也外出打工,把子女寄养在其祖辈、父母亲友或远房亲成家里的儿童。这一类学生的教育属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这种隔亲教育现象随着本地区的经济结构的变化而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当前我国农村发展还比较落后,多数学生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学生由于缺乏父母的教育引导,在成长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可以说,做好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是新形势、新任务下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在本文中分析了当前农村初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做好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对策措施,供业内同行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济南、青岛两地的7所初级中学抽取学生897人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儿童权利意识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结果如下:(1)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权利认知和权利行为倾向均具有显著影响.(2)在农村,中等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权利认知和权利情感得分显著高于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3)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儿童的权利认知和权利情感具有极其显著的预测作用,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儿童的权利认知和权利情感得分越高;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权利行为倾向具有极其显著的预测作用,权威型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具有更强的权利行为倾向.  相似文献   

19.
农村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其人格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发现.农村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文化程度在高中或中专及其以下的父母亲在教养方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男女生在N(神经质,又称情绪性)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父母教养方式与农村初中学生的人格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农村初中生人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   总被引:184,自引:0,他引:184  
作为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典型代表 ,父母外出打工的农村留守儿童在人身安全、学习、品行、心理发展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教师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在一般表现、学习、品行和情绪感受上比父母在家儿童的问题严重。学生的自我报告表明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在人际关系和自信心方面显著地不如父母都在家的儿童 ,而在孤独感、社交焦虑和学习适应方面与其他儿童没有显著的差异。与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相关的教育问题需要多方面措施的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