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私一般是指公民不愿让他人知道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隐私权是指“不受他人干扰的权利或者关于人的私生活不受侵犯或者不得将人的私生活非法公开的权利”。在各国法律制度中,隐私权是未被完全承认的个人权利。《世界人权宣言》中规定,干扰人的隐私、家庭、住宅或通信的行为是侵犯人权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一隐私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保密权。隐私就个人来说就是每个人心中不愿告诉他人或公开的有关个人生活,如出身历史、财产状况、性关系、某种生理缺陷、内心世界以及与他人交往的社会关系等过去和现在的纯属个人性质的不愿为外界知悉的“秘密”。个人对隐私享有控制的权利。作为集体和民族,也有隐私,那就是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一些不光彩、不愿意宣扬的、或不想让外族知道的民族的秘密和五史。文学创作中,隐私、隐情的描写往往是营造小说氛围,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有力手段,隐而不发,弥漫着一种艺术氛围,显得扣人心弦。…  相似文献   

3.
刘岩 《阅读与鉴赏》2010,(11):23-23
所谓隐私,是指公民不愿公开或让他人知悉的个人生活秘密。既然是秘密,如果你有喜欢打听别人的隐私的喜好,还是改掉的好,即使你的出发点是想关心对方。不要聊起的隐私问题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4.
<正>侵犯与被侵犯这里说到的"秘密",还有—个更贴切的说法,叫做"隐私"。简单来说隐私就是纯属私人事件,跟国家、集体、公共利益半毛钱关系都没有,我不愿他人知道,不想让他人侵入的私人领域。当我们在床底下藏了许久的私密信件被翻得乱七八糟,偷偷写的情书被调皮的男生大声读给大家听,个人的生理缺陷被大肆嘲笑……那种火辣辣的刺痛感,自尊  相似文献   

5.
"隐私",顾名思义,隐蔽,不公开的私事,即指个人的不愿公开的私事或秘密。"数学学习隐私",就是学生在平时的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有意或无意地隐蔽自己的学习想法、观点的事。为什么学生学习中会出现"隐私"现象呢?造成学生学习"隐私"的因素有哪些呢?最主要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我走访调查了本校不同年级的师生,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学习"隐私"。小学生形成数学学习"隐私",既有自身的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6.
尊重隐私     
尊重别人的隐私权,在涉外交往中特别重要。所谓“隐私”指的是不愿告诉他人或不愿公开发布的个人事务、情况、生活细节。隐私权是属于公民个人的法定权益,尊重隐私在人际交往中也是有礼貌的表现。初次见面莫问姓名和身份虽说互通姓名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前提,但是,欧美人士普遍认为与不相识的人打交道,在没有被介绍  相似文献   

7.
隐私一般是指公民不愿让他人知道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隐私权是指“不受他人干扰的权利或关于人的私生活不受侵犯或不得将人的私生活非法公开的权利”。在各国法律制度中,隐私权是未被完全承认的个人权利。《世界人权宣言》中规定,干扰人的隐私、家庭、住宅或通信的行为是侵犯人权的行为。在我国的法律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及“隐私权”这几个字,但很多法律法规却涉及隐私权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45条规定:“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66条规定:“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需要在法庭出示的,不得在公开开庭时出示。”  相似文献   

8.
一、设计意图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宜公开或不愿公开的私事,我们称之为隐私.未成年人把自己的隐私看得更重,但由于心理发育不成熟和知识经验不足,他们缺乏正确保护自己隐私的能力.通过本课的教学,我们力图提高学生保护隐私的意识,掌握一些保护隐私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合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隐私.  相似文献   

9.
薄荷香     
世界上最真诚的体贴是不想让你觉得是体贴的体贴薄易从来没觉得,自己对哪个人会有太多的记忆。所谓对人的记忆,不外是离去之后回味出的影像、话语、情节或细节等。  相似文献   

10.
所谓"话语霸权",就是在表达某个观点时具有一定的控制权或操纵权。拥有"话语霸权"的人,通常用居高临下的架势、绝对权威的姿态和说一不二的语气,试图向受众灌输某种理念,强迫他人接受。采用公开示范课的形式开展教研活动,对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对推进新课程改革走向深入具有重要作用。但时下一些公开课研讨活动中的"话语霸权"现象,使公开课在公开的场合得不到"公开"的评述和探究,失去了公开课应有的意义。下面结合近期本人经历的一次高中新课程公开课活动,就"话语霸权"问题谈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11.
过去,曾流行这样一句话:“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被学生观为“命根”的“分”是否可以成为学生的隐私?对此,众说纷纭,有赞成者,亦有反对者。这里牵涉到什么叫“隐私”的问题。所谓“隐私”,就是不愿公开告诉别人的私事。其实分数这东西,虽然是你自己考出来的,但那是阅卷老师打的。你的学习成绩,班上的同学、任课的老师都是知道的,这样的“私”无法“隐”,所以不存在什么隐私问题。再说,现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反映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分数,并不能完全代表你的实际能力,不是有许多高分低能的人吗…  相似文献   

12.
你知道吗?     
《特区教育》2010,(10):45-45
在新华字典里“隐私”的解释是:不愿告人的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 在国外,孩子碰到自己的信件、日记被父母偷看这种事,就报警,让警察来处理有此不良嗜好的父母。其实早在2004年,深圳就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不得隐匿、拆阅或者废弃未成年人的信件,不得擅自查阅未成年人的日记。”被举报的违反规定的父母将受到相应的处分,甚至要追究法律责任。未成年人应该知道自己的权利,适当地运用法律来维权。  相似文献   

13.
关耳 《教育艺术》2007,(11):17-17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遇到的一个新话题,就是如何妥善对待、正确处理职工群众思想中的"秘密".秘密(secret),辞典解释为有所隐蔽,不愿让别人知道(跟"公开"相对)的人和事.秘密是人们对内心的意识感知,也是人的一种特殊情感的体验.  相似文献   

14.
一、设计意图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宜公开或不愿公开的私事,我们称之为隐私。未成年人把自己的隐私看得更重,但由于心理发育不成熟和知识经验不足,他们缺乏正确保护自己隐私的能力。通过本课的教学,我们力图提高学生保护隐私的意识,掌握一些保护隐私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合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隐私。  相似文献   

15.
陈敏 《初中生辅导》2008,(30):14-15
语文教育中的"语文"在理论上一般有三种解释.   第一种是"语言和文字".但在实际教学中,人们所教所学的却是"话语和文章".从其动态过程来看,所谓"说、听、写、读",指的也绝不是说、听、写、读语言学中的"语言和文字",而是言语交际学中的"话语和文章".……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的身边常有这样一些社会现象发生,某车站的工作人员在检查“三品”时,不经旅客同意就把旅客的行包打开,将包内的东西一一倒出翻看一遍后,连声“对不起”都没有便扬长而去;有些私人信件本人未阅前已被他人阅过了;更有某些单位或个人为了寻找失踪物品强行搜身或搜住宅等。上述行为虽然没有造成什么财产上的损失,但却给当事人心理上造成了损害,侵犯了公民的隐秘权所谓隐私是指个人生活中不想让他人知道的私人秘密。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中都觉自己的一些不想被别人知道的利事,还些私事只要是不违法,那么任何人都无权干涉。如果司…  相似文献   

17.
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隐私,是指不愿告人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在我国民事法律中,隐私权是以名誉权的形式加以保护的。隐私,对学生而言,同样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它是学生唯一长久保留在心中谁也无权窥探的秘密,是学生精神家园的禁区。因此,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精神领地格  相似文献   

18.
天天妈 《父母必读》2015,(2):128-129
说起小小孩的隐私,不少人不以为然。实际上,孩子也一样有他们自己不想让别人知道的小秘密。从小父母就应该理解并照顾到孩子的自尊需求,尊重孩子的隐私,更有利于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19.
王迪 《现代语文》2013,(6):73-76
本文对话语标记"你知道"及其三种语用变体"你知道吗""你知道吧"和"你知道"进行了使用模式和语用功能的考察。"你知道吗"的语用功能是引起听话人注意和监察话语进展;"你知道吧"的语用功能是通过监察话语进展以摆脱背景信息的不平衡状态;"你知道"的语用功能是将听话人纳入到和自己相同的背景信息中,从而让听话人更容易赞同或接受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美术即时评价话语可以理解为美术课堂语境中依据一定的标准,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通过对美术学习的活动、过程、成果作出的即时评价语言。小学美术课堂需要教师进一步关注即时评价话语的技术性、互动性和时效性,从而让评价话语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