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且目前形势下语文教学要比其他学科难度大,原因在于语文教材承载的内容并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因此,要教好语文课不仅要求语文老师熟知《语文课程标准》,还要求教师有良好的语文素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此准确把握语文的教学价值。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在其《备课:善于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一文中认为:语文课文的教学价值就是使学生获得言语的智慧。语文教学的教学内容首先要发掘,而后是根据学生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材是以文本形式构成的教学内容的载体.一篇教材,它包含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对教材的解读,对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化的再加工,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下工夫,要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精心选择和有效重组. 一、从读者视角,重视作品原生价值 语文教材上的课文是文选型的文本.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的内容可能涉及天文地理、人间百态,它的结构又是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合理组合,从不同的角度观照,往往可以得到不同的可供学习的方方面面.李海林认为,读者阅读一篇文章,其目的就是获得信息,这就是作品的原生价值.作为教师,应以一个读者的视角去阅读教材,发掘文本的原生价值.而原生价值在小学特别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深刻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用科学的眼光去解读教材,发现文本的特质,凸显教材的教学价值,从而引领学生充分与作者和编者对话,让他们在这样的语文实践中获得素养提升。通过解读统编语文教材将八年级(下)第六单元24课《唐诗二首》改为《唐诗三首》为例,来理解分析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发现文本的特质,挖掘教材的独特教学价值,能够很好得说明这一点,从而助力语文一线教学,最终助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正教材的内容不等于教学的内容。用教学的眼光阅读文本必然会存在着取舍:文本主题的取舍、阅读价值的取舍、教学内容的取舍……作为教材,语文教育者更应学会从"教学"角度进行取舍。备课取向:在主题意识与语文意识间取舍苏教版六下《孔子游春》一文,通常会有几种备课取向:走近孔子、走向古文、走向尊师、走向思维方式、走向表达意识……编者把本文安排在"尊师"单元,该单元还有《莫泊桑拜师》《理想的风筝》《明天,我们毕业》等课文。不少教者从单元主题角度出发,在教学中走上主题教学之路。语文教学要由"教课文"转向"教语文",这是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知识的自主获得,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一、重整合要整合教学内容,就必须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可打破学科的界限,与其他学科沟通,整合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与教材、学生对话,正确理解、掌握编者意图和学生学情,需要用审视的眼光来重组文本,需要学会从学生需要的角度去取舍教学内容。这里笔者主要结合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孔子游春》这一课具体谈谈怎样取舍。首先,在备课取向之间取舍认真研读《孔子游春》这一课,就会发现有几个备课取向:从人物的了解来看,可以是走进孔子;从对比阅读  相似文献   

7.
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大体上是围绕一个主题来组织单元的。这为教师从整个单元入手钻研文本、组织教学提供了便利。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掘本单元课文间的共同特征和内在联系,着力引导学生探寻文本内容和表现形式的有机融合,积极推动学生的语文学习走向深入。主题单元式教学备课不仅要注意整体把握单篇课文,还应注重单元课文间的联系。下面以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为例,谈谈有关主题单元教学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教师平时的备课,每次面对文本,总有不知道该“教些什么”的困惑。因为长期以来以选文为主的教材形式,教师对同一文本的不同理解、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不一致、新课程提倡语文教学形态的多样性等因素造成了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就有了其他学科教师也许并不存在的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那么,如何科学地确定文本教学内容,从而切实提升语文教学的实效呢?对于语文文本教学内容的选择有没有规律可循呢?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回答这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语文的教学内容,从教的方面说,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对教材所进行的教学化处理,既包括对现有教材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其含义也是指教师要对教材做出合理的甚至是富有创造性的教学化处理。但是,长期以来.如何从“教材内容”中选择、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并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这就致使语文教学中,不但有些旧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而且产生出许多新的问题。比如,把课文内容作为唯一的教学内容,阅读教学只有内容的理解没有语言的品味,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得意忘“形”;比如,由于对“超越教材”的片面理解,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大量的目标不明、作用不大的拓展延伸,产生了非语文与泛语文的弊端等等。那么,在具体的一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们要如何从“教材内容”中选择、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以此来提高语文教学的功效呢?本文以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花钟》的备课及教学中的有关情况为例,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0.
教师平时的备课,每次面对文本,总有不知道该"教些什么"的困惑。因为长期以来以选文为主的教材形式,教师对同一文本的不同理解、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不一致、新课程提倡语文教学形态的多样性等因素造成了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就有了其他学科教师也许并不存在的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那么,如何科学地确定文本教学内容,从而切实提升语文教学的实效呢?对于语文文本教学内容的选择有没有规律可循呢?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回答这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所谓备课,即在上课之前,教师根据所要教的学科的课程标准、学科特点以及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等,选择合适的方法,准备教学内容。一节优质的语文课,关键也要看教师的备课。教师只有对语文课标、语文课的特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等有了充分的了解,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把一节课讲得妙趣横生,课堂才会充满活力,学生学起来也才会有效率。可以说,备课是保障课堂学习的高效有序进行的关键,掌握备课艺术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必须要具备的教学素质。本文就从备课的意义、备课的要求、备课中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备课水平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2.
备课是实施教学的前提条件。怎样在备课过程中体现创新教育的精神?我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去着手:一、用创新的眼光审视教材要教好语文课,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只有准确把握课标的目标和要求,才能切实有效地实施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然后,教师要用新的教育理念去认识教材,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多角度、全方位地去审视教材。用“应试教育思想来看教材,人们关注的是教材所具有的知识点、训练点、应试点,是它所具有的应试训练价值”,就很难发现教材中蕴含的创新教育因素。而创新教育要求我们必须用创新的眼光来审视教材,来挖掘其中蕴含的创新教学…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师优先要解决的是教学内容问题。语文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和重复性特点,这也决定了语文教材绝非编什么就教什么。选择正确、合宜、精准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有效的基础。教学目标、文本价值、编者意图、学生情况是教学内容有效选择的重要依据,这几点有机结合、统筹兼顾才能挖掘出文本的最优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一、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口语交际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语文课程标准》)。口语交际教学应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鼓励学生在各科学习中和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但是,当前的口语交际教学的教材设计还是比较封闭的,与语文其他教学环节联系不够紧密,与学生学习生活的其他学科关联不大,面向社会,面向生活气息不浓,要实现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实际,对口语交际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2008,(11):64-64
《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3期发表郑桂华《凸显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一文。文章指出,语文学习对象(课文)的整体性、丰富性以及隐秘性和单元教学需要的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局部性、明晰性无疑是一对矛盾。语文教师决定所谓“教什么”的问题,就是他从文本中选择、定位合适的单元内容的过程。一篇课文在存在许多教学价值点的情况下,教学设计不仅应该关注文本的核心价值,更要抓住“语文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充实、合宜的语文教学内容,学校语文教学的内容主要来自语文教材内容的教学化.语文教师应树立"用教材教"的观念,把握住语文知识和教材文本的言语形式两个基本点来创生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7.
解读语文文本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教师能够从文本中解读出什么样的内容直接影响着语文课堂的教学层次和教学组织方式。故在初中语文教学备课过程中,有意识规避文本解读问题,优化文本解读,选择适合学生思维实际、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文本解读方向,寻找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之间的有效连接点,从而让初中生能够充分的感知文本内容,获得个性化的文本解读体验。  相似文献   

18.
我们提倡还原语文本色,返璞归真,说通俗点,其实就是把课上得浅显一些,简单些,贴近生活,要把文本读到学生的心里,训练要练到学生的心里,多给学生一些关怀,多给学生一些实惠. 一、 "胸中有丘(壑)",心中有学生 熟悉文本,与文本对话,首先教师做到"胸中有丘壑",也即"心中有数",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既要立足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既要把握好教材的价值取向,又要挖掘教材蕴藏的资源,使得教学内容丰韵起来.我在教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时,课前就让学生搜集有关他们家乡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等资料,使学生感受家乡之美何在;为了开拓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  相似文献   

19.
马莉 《考试周刊》2014,(27):27-27
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方式组织开展,如此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能否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让语文教学获得实效。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感悟语文,把教学和学生的实践结合起来,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的需求出发,贴近学生,提高教学效率. 一、用生活解读文本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现实的活水,最能激励学生的自得自悟.在阅读教学中,要教会学生用质疑的眼光来解读文本,用生活体验来验证文本.但我们在教学中不是将每一课都落到现实中去,我们没有这么多时间,也没这个条件.学了《秦兵马俑》,我们总不能把学生带到西安去,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把天下景物全部囊括在多媒体中,让学生通过眼睛来看世界,通过思维来验证文本的真实性及其艺术性.请看如《卢沟桥烽火》一课的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