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河图洛书说 关于我国图书的产生,也有一个近似于神话的传说,即“河图洛书”。中国最早的古籍《易经》中就有“河出图,洛出书”的记载。另一部古籍《尚书》中也有同样的说法。有人进一步解释说:伏羲统治天下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根据这种“图”和“书”画成八卦,就是后来《周易》的来源。  相似文献   

2.
河图洛书·纵横图·幻方──《奇妙的幻方》评介朱永庚相传在伏羲时代,一匹龙马背负着一幅神奇的图,现于孟水水面上,象征吉庆,人们称之为河图。而据传在大禹治水时代,一只神龟背负着又一幅神奇的图,浮于洛水水面上,呈祥显瑞,人们称之为洛书。合称河图洛书。洛书上...  相似文献   

3.
飞花拾零     
“河图”、“洛书”新解韩永贤在《内蒙古社会科学》1988年第3期上撰文指出,河图是游牧时期所用的气象图;洛书是游牧时期所用的罗盘图。河图、洛书的名字最早见于书经,但无图形。至宋代由陈希夷处传出称为:河图洛书的图。这两幅图特征是无文字说明,只有圈点记号,令人迷惑不解。韩永贤认为,解释河图、洛书,可补上游  相似文献   

4.
一、怎样正确区分“图书”与“文献”?第一,“图书”与“文献”都属于多义词。就“图书”本义来说,约有四种含义:一是因古人在图画书籍上皆以钤印存识,称私印为“图书”,系由“图书印”转化而来。二是“河图洛书”的简称;《易·系辞上》记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三是指地图、法令、户籍等文书;《史记·萧相国世家》中所载:“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四是泛指书籍、期刊、画册等出版物。目前图书馆界所  相似文献   

5.
文化的定义及其载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语中“文化”这个词,本是对拉丁文culture一词的意译。那么,为什么用“文化”二字来翻译那个拉丁词呢?这就因为中国古籍中本来就有“文”“化”二字的关连使用,而其含义又与现在所说的“文化”有一些关系。 例如《易经·贲卦·彖传》中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孔颖达《正义》解释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 又如刘向《说苑·指武》篇更把“文”“化”二宇连在一起:“凡武之为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以上《易传》把“文”“化”二字关连使  相似文献   

6.
图书审读与书稿审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审读一般是指出版后的审读,而书稿审读则是指出版前的审读。从自然顺序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图书审读是在书稿“三审”之后的“第四审”。图书审读与书稿审读都是图书出版发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一)从审读的目的来...  相似文献   

7.
文书的起源──河图、洛书为我国文书之首关静芬文书起于何时,自古以来众说纷坛。1949年以前的诸多学者认为,文书起于氏族社会,但又纷争于不同的历史阶段;也有的学者认为“人文肇自太极”;1949年以后,认为文书是国家出现的产物者居多,广传于史学界、档案学...  相似文献   

8.
说到中国图书版权贸易的情况,最新的官方数据显示,我国引进版权与输出版权之比约为10:1。在国际图书版权市场中,华文出版处于一种“失语状态”。这是一个“国际化”的时代,“话语权”因国际化更显重要,“失语”则显得尤为可惜。不难发现,英语图书始终是市场的主角。近一两年来,  相似文献   

9.
横跨六盘山的甘肃东部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相传“人文初祖”伏羲氏、女娲氏及轩辕氏、西王母都曾出生或活动于这一带。今天,这个地区仍流传着许多有关他们神奇、动人的传说,仍保留着一些传说中的鲜为人知的人文景观。 伏羲氏,又称太昊氏、天皇氏。据史书记载,他出生于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其母华胥氏在雷泽践巨人的足迹怀孕、因风而生伏羲,故取伏羲氏为风姓。他的形状奇特,人首蛇身,有非凡本领: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仿效万物原理推画出了八卦,所以他能“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创造了文字、制定了历法,以代替落后的结绳记事,人类从此进入了有文字的时代;又发明了瑟等最早的乐器,谱写了神秘的《驾辩》之曲,开创了人类有意识的音乐创作时期;还规定了婚嫁制度,使人类第一次有了完整意义的婚姻家庭生活。他还教人们制造生产工具、结网捕鱼,教人们从事畜牧业生产、驯兽养畜、烧烤而食,摆脱了茹毛饮血的生活,故又称为庖牺氏。由于伏羲给先民的生活进步作出了  相似文献   

10.
古籍插图本     
“图书”二字最早见于《史记·萧相国世家》:“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这里,“图书”指地图、法令、户籍等文书。我们现在所说的“图书”则是书籍、期刊、画册、图片等出版物的总称。其实,在浩如烟海的图书中间,有图之书固然很多,但无图之书也不在少数。尽管有些书没有图,我们仍然以“图书”相称。这反映了“图“和“书”的历史渊源关系。在我国古代,图和书的关系非常密切,插图本是古籍版本的一大类别。  相似文献   

11.
《河图洛书探秘》是河南人民出版社“河洛文化研究丛书”之一。远古时期传说中的河图洛书是曾经存在过的实有的事物,历代学者的推演与解说又不断地使河图洛书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与离奇。把古代的传说和后人对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漫话书评     
书评这门学问,既古老又年轻。说它古老,它有悠久历史,远在公元前400年,孔子在《论语》中就多次评论《诗经》;说它年青,它至今未形成理论体系,就连“书评”本身的概念也没定论。何谓书评? 一般有两种理解:一是把“书评”作为动名词,其词意作宾提动前理解,即评书,指对图书进行评论的工作过程,一是把“书评”作为名词,指对图书评论的成果,即一种或一批对图书评论的文章。不过,一般理解,总是不圆满、全面的。把书评的对象仅仅理解为图书欠准确。  相似文献   

13.
先秦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而对后世思想文化影响较大的有“十家九流”,其中以儒、墨、道、法最为有名。墨家是惟一曾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一个学派,从有关的史料记载中我们就可以窥见其当时的盛况。《韩非子·显学篇》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吕氏春秋》中说“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以属弥众,弟子弥丰。孔墨之后,学显荣天下者众矣,不可胜数”。还说,墨子“无爵位以显人;无赏禄以利人。”但其“盛誉流于北方;义声振于楚越。”可见,在先秦诸子中没有哪一家能与墨家相比。就连儒家的孟子在批判现实和其他学派时也曾对…  相似文献   

14.
工程型重点图书的战略意义和基本要求沈虎根抓好工程型重点图书的意义工程型重点图书一般是指有相当规模的大部头图书与套书,而更多的是指有规模的丛书以至系列化、文库型的图书。这里面又可分出“双佳型”与“单一型”两种。这两种图书在社会效益上的要求都是一样的,只...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迎来了信息时代。而信息时代的到来,又极大地推进了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众所周知,20世纪的科学,再也不是一个无结构的“几何点”了。20世纪的科学,是一个门类繁多、层次分明、结构复杂的知识系统。20世纪是一个大科学的时代。因此有必要在现代哲学观的统领下,从大科学观的角度谈谈图书情报事业。1大科学观和图书情报事业1.1什么是大科学“大科学”(BigScience)是相对“小科学”(LittleScience)而言的。“小科学”是指皇家学会时期,靠自己的资金、技艺和兴趣而选题的研究。小科学的研究目的不是…  相似文献   

16.
金浪 《大观周刊》2012,(30):76-76,75
常言道:“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古往今来,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都深知选贤任能是领导者的第一要务。战国时期的齐威王,曾把人才誉为“国宝”;美国钢铁工业之父卡内基则满怀拥有人才的自信,声称“即使将我所有的工厂、设备、市场、资金全部夺去,但是只要保留我的组织和人员,四年以后,我仍将是一个钢铁大王。”韩愈也曾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那么,在人才千里马面前,如何才能成为独具慧眼的伯乐呢?笔者以为,历史上最值得借鉴的是《诸葛武侯文集》中记载的著名的七观法。  相似文献   

17.
西山一带自明朝中叶便传闻有安葬建文帝朱允炆的所谓“天下大师墓”一说,如《长安客话》中曾引用了明代学者王在晋的观点:“建文墓在西山。闻嘉靖十五年九月,圣驾尝幸此。”又如,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记载:“(景泰陵)又北二里,一丘一碑,碑曰天下大师之墓。仁和郎瑛曰:建文君墓也。通纪称建文自滇还京,迎入南内,号曰老佛,卒葬西山。”再如,杨士聪在《玉堂荟记》中写道:“建文帝葬处,距景帝陵不远,石碑题曰:‘天下大法师之墓’。”其后诸多北京志书中也沿袭此说,似乎是言之凿凿、铸成铁案了,事实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18.
《太平广记》中保留了不少与夜叉有关的记载。这些记载又大多出自唐人手笔,对研究唐人夜叉观弥足珍贵。通过对《太平广记》资料的梳理可以发现唐人心目中对夜叉形象、能力和习性已经有了基本的共识。同时,唐人在其信仰世界和鬼神观念中也对夜叉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位和评价。唐人夜叉观的树立与其“经验世界”的扩大有密切联系,唐代的佛教壁画艺术则是唐人夜叉观形成并传播的重要工具和载体。  相似文献   

19.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中国文学,在古典诗文里多的是鸟兽、虫鱼、草木,可以说是“独步”世界文坛的一大景观。当然,这又恐怕是缘于中国文学的“乳母”《诗》三百篇,她的破天荒第一声就发出了美妙动听的“关关”鸟鸣。孔夫子列举学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我想写一组《我心目中的“绝作”》系列书评,给《中国图书商报》写了第一篇后,发现报纸的篇幅限制太大,所以现在这第二篇只能移到刊物上来。由于换了地方,故而对“绝作”一词又须解释几句。 我心目中的“绝作” 当然指写得很好、很有价值的书;但不一定是天下最好的书,更不一定出于天下最有学问的人之手。它的“绝”,主要是指“不可重复性”,即此书不但没有第二个人能写出来,而且作者本人也不可能再写出这样一本来。另外,我深知自己对“绝作”的解释是经不起反驳的,我之所以这样来称呼一些著作,是有很大的主观感情色彩的,因此,请读者不必较真。招呼打过,言归正传。 这一次要谈的“绝作”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